医者大爱,在黔甘大地挥洒热情,撒播希望……

即墨市人民医院订阅号

加强医疗卫生精准扶贫,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使广大群众少生病、治好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大举措,是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今年,即墨历史上首次派出医生,到贫困地区支援卫生建设。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即墨医生,远离家乡,在举目无亲的国家级贫困县生活、工作一年,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即墨人民医院派出援黔医生杜文举、赵志刚、援甘医生戴庆涛、赵克俊,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情注紫云

                                

杜文举、赵志刚是首批援黔支医医师,从5月11日到达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至今已经半年。半年里,他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坚守在帮扶岗位上,履行着帮扶专家的职责。


(紫云是国家级贫困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多数)

杜文举最初的对口支医单位是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有妇科、产科两个科室,妇科只有门诊,没有病房,从未开展手术。


踏上新的工作岗位,迅速调整状态,熟悉环境,投入工作,她给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入职20天,她开展了保健院历史上第一个妇科手术――子宫肌瘤切除术。之后陆续开展了各种妇科开腹手术和阴式手术。

开展技术的同时,她还对科室管理、技术操作、院感控制、合理用药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科室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保健院领导对她的建议从善如流,立即着手引进妇科微创器械,期待在她的带领下妇科能够取得更大发展。


这样有能力、又敬业,既能理论培训,又能手术示范的青岛专家,县人民医院院长求贤如渴,多次力邀杜文举——县医院有腔镜器械,但一直开展的不好,几乎不做,你有微创手术特长,到县医院来吧!被他的诚意打动,更为了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妇科病人,经过当地卫计局批准后,杜文举又增加了一个帮扶科室——紫云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帮扶科室增加了,工作更忙了。每周一、二、三在妇幼保健院,周四、五在县医院,哪里有急重症随时调整,手机24小时开机听班,不分晚上、周末随叫随到。查房、培训、指导、示范……

帮扶半年,杜文举在妇幼保健院开展了卵巢肿瘤切除术、附件切除术、宫外孕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造口术、全子宫切除术、陈旧性会阴裂伤修补术;在紫云县人民医院开展了妇科微创手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切除术、宫外孕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不孕症的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单孔腹腔镜结扎术……

开展的开腹手术负压引流缝合法预防切口愈合不良,腹腔镜手术用自制取物袋内碎瘤取瘤实现无瘤原则,自制小水囊促宫颈成熟等小革新,因地制宜,简单实用。


在紫云县人民医院,门诊的醒目位置,张贴着赵志刚、杜文举的专家简介——


赵志刚主要从口腔科的科室规范化管理以及常见病、多发病和口腔外科等方面开展工作。

在赵志刚到达之前,紫云地区口腔科只能处理口腔内科疾病,对口腔外科疾病的处理就束手无策。他充分发挥自己外科特长,对于低年资医生和门诊医生,从门诊的小手术开始,言传身教、严格要求,通过手把手的手术示教、操作演示,帮助他们尽快提高业务水平,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付出就有收获,在他的努力下,以前很多要到省会贵阳才能处理的疾患——如面部复合外伤、颌骨骨折、囊肿等手术——现在紫云都已经能够顺利的开展,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从此可以在家门口得到治疗,节省了时间成本,减轻了经济负担。

半年时间参加了4次下乡义诊,“青岛专家”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


在简陋的条件下能够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让赵志刚尤为欣慰和自豪——


(图文来自赵志刚朋友圈截图)


爱满文县


8月2日来到文县,戴庆涛、赵克俊还没适应当地的气候和饮食,甚至连宿舍都没安排好,7日和8日,就连续遭遇了"8.7文县特大泥石流暴洪灾害"和"8.8九寨沟7.0级地震"。面对自然灾难,面对危险,他们没有退缩,积极参加一线抢险救灾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救治伤员的工作中,最终顺利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青岛专家在这次突发自然灾害中的表现也得到了当地同行的一致赞扬。


救灾任务完成后,赵克俊在文县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工作,外科共有60张床,但只有7个医生,医护人员严重短缺,平时工作基本是连轴转。

文县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分布不均衡,人们平时就医看病较为分散,神经外科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所以这里以前没有神经外科专业的医生,凡是有神经外科方面的病人,如脑外伤、脑出血、脑血管病等,都需要转院治疗,而文县地处陇南大山深处,交通极为不便,去最近的稍大医院都需要4个小时,以前很多病人都是在转院颠簸途中造成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赵克俊的到来,改写了当地居民神经外科疾病必须转诊的历史。他成立了神经外科专业治疗组,轮流培训每个医生,这方面的患者大家共同学习外科查体、书写病例、开具医嘱、阅读CT片,掌握手术指征和患者家属沟通交流技巧等等,每周固定时间全科医护进行查房、病例分析讨论,总结不足和有缺陷的地方,共同学习提高,使大家对神经外科疾病都有了基本的认识,都可以做好初步处理。赵克俊住在医院宿舍,实行24小时听班,有病人需要处理随时到科里。渐渐的,神经外科疾病的患者可以留下来收入院进行正规化的治疗了,避免了长途跋涉转院带来的风险。仅仅3个月,赵克俊已经收治、诊疗了120人次的专科患者。

(赵克俊收到的部分表扬信)


科里及手术室以前没有专科手术器械及一些必须的药品,赵克俊积极跟院领导协调沟通,购置了一批手术器械,逐步开展手术。完成了神经外科各类手术约10例。

(赵克俊成功开展了文县人民医院第一例颅脑手术)

    

(历时四个小时完成了整个文县历史上第一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文县第一人民医院共有职工约170人,大家都对神经外科知识很感兴趣,赵克俊利用休息时间,制作课件,给全院同事培训,大家对脑血管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响应当地卫生局号召,进行适宜技术下乡活动,他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轮流去乡镇卫生院对医护进行基本培训,包括当地多发常见病的治疗,各类急症患者的处理,危重病例的抢救方法,外科基本手术技术的操作等等。

 

从抗震救灾现场归来,戴庆涛继续投入到文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工作。在全院进行了合理应用抗生素培训及临床路径管理的培训,在科内进行换药室物品消毒及管理的讨论和换药培训,进行胃肠专业知识学习。规范手术操作流程,一起进行病历书写规范学习。

腹腔镜手术是文县第二人民医院一直想开展却苦于没有人才带动的项目,在院长的强烈要求下,戴庆涛开展了腹腔镜手术,填补了医院这一项目的空白。

看到同事们想要开展腹腔镜却又苦于没有实践机会,他自己掏钱买了腹腔镜训练器,工作之余对年轻医生进行腹腔镜下的基本操作训练。

为当地同行手术带教腹腔镜技术。


因为住在医院宿舍,顺理成章地24小时听班,有病人需要处理,他随时到科里,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进行了一例胆肠吻合术及肠肠吻合术。



戴庆涛在文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帮扶收到了成效,医院的普外科发展很快。他也得到了文县人民医院的关注。为了挖人才,文县人民医院几经努力,终于把戴庆涛纳入麾下。新的工作环境里,戴庆涛如虎添翼,开展了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阑尾切除术,规范了了无张力疝修术及小儿疝高位结扎术,重新购置购置了部分腹腔镜操作器械……

(戴庆涛开展了文县人民医院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赢得了当地同行的赞赏和当地百姓的认可,文县人民医院特意为他们设立了专家工作室。


病人出院时特意送来锦旗,合影留念。


离家千里,举目无亲,杜文举、赵志刚、戴庆涛、赵克俊分别在技术帮扶的岗位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成绩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苦中作乐。几个帮扶医生自己建了一个微信群,互相鼓劲,多加交流,共同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

余震来袭,也能安然若素:


饮食口味不适应,食堂不提供晚饭,就自己买炉灶做饭。每个人都瘦了好多。


生活条件差,就自己掏钱解决,努力适应。

想家的时候,多学习、多工作。

遇到困难,互相开导,互相指点。

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好,为生活增添亮色。


家人生病,无法照顾。妻子生日,只能在朋友圈发条消息,聊表思念。

即墨市领导千里迢迢来看望,让他们倍感温暖。


在紫云,杜文举、赵志刚对口帮扶的2所医院4个科室,门急诊诊疗人次每月达到4500余人次,同比增长了50%;开展手术136例、教学查房25次,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24次,举办各类学术讲座10余次,培训500余人次;开展医疗下乡义诊活动4次,免费义诊病人200余人次。

在人口相对较少的文县,戴庆涛、赵克俊对口帮扶的2所医院3个科室,门急诊人次每月达到600余人次,同比增长了45%;每月开展手术约120台次,同比增长了30%。抢救危重病人16人次,成功率88%,抢救成功率同比提高了90%。教学查房20次,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26次,举办各类学术讲座10余次,培训400余人次;开展医疗下乡义诊活动3次,免费义诊病人160余人次。

他们就像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发芽壮大,又像一束束燃烧的火炬,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国家级贫困县,发光发热,点燃了希望,照亮了方向,温暖了人心。

他们,是即墨卫生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