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过年最全规矩讲究!(值得收藏)

康泰东方医药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北方人的礼儿多这是出了名的,尤其是过年,规矩和讲究特别多。

◆除夕,阖家欢乐过大年

旧历腊月三十日(小建为二十九日)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老北方人历来将这天视为正式的年禧。

点景:人们在除夕前或当天早上,照例要按传统的习惯来美化环境,要布置的红红火火。

贴春联:家家户户的街门、屋门的门框上都要贴上红色春联。

贴门神:中国北方多沿用秦叔宝和尉迟敬二位武将的木刻版画。凡是没有“门心”的大门才贴门神。

贴福字:除夕下午贴福字。正门上的福字要贴的端端正正。

贴福字的顺序:应该是从外向里贴,先贴抬头“福”,再贴门“福”,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才能贴“倒福”,意味着一年的福气都要从外面流进来。

正贴福字和倒贴福字:贴在大门的“福”字必须正着贴,寓意开门迎福,福气临门的吉祥美誉!屋子内,在家里即使把“福”打倒了也是到在自己家里,福气也被关在自家屋里,满屋充满了福气;马桶、垃圾箱、衣柜上,小“福”字也必须倒着贴的,有小“福”不到大“福”不来的寓意。

贴挂钱:有的住户在街门、屋门甚至佛龛上都要贴上剪纸形式的红挂钱。

祭 祖:体现“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年禧时大都有祭祖的风俗习惯。供桌上也要摆着水果及各种蒸食、炒菜之类的供品。配以香炉、蜡扦,午后起,红烛高烧,香烟缭绕,庄严肃穆。

送财神:除夕刚一擦黑,有小孩挨门挨户地送财神爷。一般人都为取个吉利,用高于财神像成本几倍的价钱接进来。有时,送财神爷的小孩很多,一晚上能接到几十份之多,既便如此,也不能说:“不要”,如不再接,也只能回答说:“有了”。

年夜饭:老北方人除夕晚上的团圆饭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家宴,又称“团年饭”、“合家欢”。早年间人们非常重视这顿年夜饭,甭管活儿多忙,路途多远,三十晚上都要赶回家里,和家人团聚一堂,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团年饭。如果有人确实赶不回来,家人也要为他留出一个位子,摆上一双筷子、一个碗,意为全家人聚齐了。

年夜饭在搭配上要有荤有素,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炖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有豆腐、青菜等。

守 岁:按传统习惯,饭后至夜间接神、拜年之前不能就寝,为自由娱乐时间,谓之“守岁”。年长的人是在辞旧岁之际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的有为父、母延寿的意思。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

为了守岁,除夕之夜必须搞些娱乐活动。年长的一般多聚在一起打麻将牌。小孩们除点灯笼、放爆竹。

接 神:进入子时(夜十二点后)即可接神,有的人家由于娱乐或家里人未齐,须耗到三、四点钟才接神。

接神前,用香菇、木耳、黄花、炸货、葫萝卜、白菜等拌成素馅,包成饺子。接神时,供桌上只供三碗,每碗五个。饺子端上来以后,马上燃点香烛,宣告接神仪式开。

随后,将芝麻秸铺满甬路,从屋门,直铺到门道,家里人踏上谓之“踩岁”。凡放芝麻秸之家表示初一至初五“忌门”,不接待女客。

团 拜:接神仪式完毕,全家就要进行团拜。首先,给老祖宗磕头拜年。然后,长辈们坐在堂上(有时坐在炕上),接受小辈们的拜年,均行三叩首礼,还要互相说些祝愿的吉祥话。这时,长辈们照例要给未成龄的小辈们一些压岁钱。

饺子不在年三十吃,而是在初一。拜年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素馅的接神饺子,也叫五更饺子。素馅寓意全家一年日子过得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吃完年夜饭,就准备包饺子了,大家一起动手,一边聊天,一边包饺子,乐乐呵呵好热闹。吃饺子当然少不了腊八蒜和腊八醋。有的饺子里还要放上一枚小铜钱,谓吃到铜钱者为吉祥。

◆正月初一满街走,出外辞岁会亲友

大年初一,京城的老百姓便涌向各雍和宫、白云观、红螺寺、潭柘寺等等庙宇宫观上香、祈福。

人们纷纷外出拜年。亲友相见,拱手作揖,并说“恭喜发财”、“新喜、新喜”等等。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正月初二祭财神,正午必备 “元宝汤”

这天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一大早人们就拜祭财神像,很多人到广安门外五显财神庙烧香祭拜。人们烧香后,还带纸糊的元宝回家,用布或红纸包好放在床下,祈望发财。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会被自己娘家兄弟连同孩子一起接回娘家,省亲拜年。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双数的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初二还要吃面条,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要吃炸酱面,最好是到哥哥姐姐家吃面,为了融合感情。

正月初三“小年朝”,吃馅儿盒子

初三是“小年朝”。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

初三要吃馅儿盒子,在这里合子含有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不食米饭。

正月初四不出门,吃折箩

传说中,每年正月初四,灶王爷要查户口,因此不宜离家。虽是无稽之谈,但符合人们连续过节中需要有一天在家调整一下的要求,因此老北京有初四不出门的习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北京民俗特色。

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箩,所谓折箩,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烧的大杂烩。

“破五”一到禁讳消,筹备开市求吉兆

从初一到初五,几天之内禁忌太多,人们不可“轻举妄动”,一过初五,就破了禁讳,所以称为“破五”。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这天,商号筹备次日开市。第二天凌晨,掌柜带领伙计们“送神”,上香、烧百分,将纸钱、粮食粒与神码放在芝麻秸上焚烧。“开市大吉”正式营业。

老北京有讲究,“破五”吃花边肉馅儿饺子,肉馅儿一定要是自己去剁的预示着来年一切都很顺利,把不顺的东西都剁没有了,馅儿讲究是一个肉丸的。花边饺子的形状是扁圆的,它和古代象征财富的元宝的样子很相似。一家人团圆吃“破五”饺子,那么就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头,可以增加财富,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

正月初六马日,吃驴打滚

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这一天,家中的妇女偶尔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称六六顺。家中应给“扔穷”的男孩买“驴打滚”吃。

正月初七人胜节

从正月初一到初八,按道家说,女娲造万物的次序,分为鸡日、狗日、豕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谷日。正月初七天气晴朗,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正月初七人是人日也叫“人胜节”、“七元”。这一天要梳洗打扮去出游登山。

早年间这一天要吃素,可以吃春饼、盒子菜,并在庭院里摊饼,谓之“熏天”。现在也有吃面条的,既象征着长长远远。面条擀得要又细又长,谓之“拴小孩儿”,其实表达了人们保护孩子、祈福迎祥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八燃灯盏,诸星下界供清茶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这一天要吃谷物,可以蒸馒头、做米饭等。

正月初九天公生,喝酒祝寿

正月初九俗称天公生,汉族传统农历节日之一。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这一天的汉族民俗,妇女多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九与酒谐音,九不能离酒,各家各户都准备丰盛的酒宴,尽兴喝个痛快,给玉皇大帝祝寿。

正月初十地日,老鼠娶亲

正月初十日是地日,又被称为石头神生日,老鼠娶亲日。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则会伤了庄稼。这一天还忌开山打石和以石盖屋,并有向石头焚香祭拜、午间供奉烙饼的习俗。

正月十一子婿日,拜晚年

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主食要吃馅儿盒子,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十”是“齐备完美,周而复始”的美好数字,在十之上再加一个“一”,就有了新的开始的意味,所以把元宵节前的四天作为“拜晚年”的时段。

正月十二到正月十四,筹备灯节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正月十三、十四试灯。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又称“灯节”、“上元节”等。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而元宵节则是一个全民同庆的欢乐节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狂欢节”。所以有闹元宵一说,不闹就不能称其为元宵节。夜幕来临,到处张灯结彩犹如白昼。人们扶老携幼,拥向街头,观彩灯,猜灯谜,放烟火,听音乐,看杂耍,热闹非凡。

北京的元宵是把馅料蘸上水放到粗糙的江米面中摇成的,一般好的元宵需要经过五水才能算完成。北京的元宵从清朝至今变化不大,清朝的元宵主要有山楂白糖、白糖桂花、枣泥松仁、豆沙四种馅,现在当然丰富多了。清朝的时候,有一种奶油馅的元宵。

“走桥”在元宵节的晚上妇女们吃完元宵后就争先恐后的走出家门,这走桥其实就是看见桥一定得走过去。有个什么说法呢?说这么一走去百疾,这一年就不会再生病了。

“摸钉”是说妇女们为求有男孩结队去各城门洞,尤其要到前门门洞去摸城门上的门钉,因钉与“丁”谐音,丁者,丁男也,据说摸过门钉后就容易生男孩。据说这四九城最灵验的门钉就数正阳门的门钉了,这正阳门就是咱们口中说的前门。

正月十六,碰灯

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无论有多少禁忌,人们在节日期间的心情总愉快的,因为节日的气氛及景象太令人兴奋了。新年新岁之时,就是贫穷之家,也尽自家之能力,把年过好,虽然贫富之间相差悬殊,规模形式也差异甚大,可是贫贱富贵各得其乐。各人按各人的财力和爱好来寻找节日间的乐趣。何况有些“观景”是用不着花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