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医药 | 安图生物】详尽版【董事长交流】纪要

广发医药研究小组


交流纪要


交流嘉宾


董事长:苗总

总经理:吴总

董秘:房总  


一. 公司简介


安图生物成立于1999年,专业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形成了以免疫诊断产品为主、微生物检测产品特色发展的格局。公司试剂与仪器共同发展,相关配套仪器涵盖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酶标仪、洗板机、联检分析仪、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等产品。

2003年,公司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2006年,公司启动磁微粒均相全自动化学发光平台技术研发。

2007年,发光仪LUmo面市。

2010年,19个磁微粒化学发光产品获得注册证。

2014年,HBsAg ELISA产品分别取得设计开发证书与质量体系证书。

2016年,上交所上市。


具备清晰股权结构,控股股东为安图实业



二. 公司近年业绩情况


化学发光产品持续放量,收入和利润快速增长。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0亿元,同比增长36.81%,其中试剂类实现收入9.04亿元,同比增长36.18%;仪器类实现收入3064 万元,同比增长2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亿元,同比增长25.80%;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89元。公司毛利率下降3.31个百分点至40.24%,主要是由于试剂成本上升所致。



三. 调研纪要


1. 并购盛世君晖进军生化领域的战略布局


(1)收购的主要目的是布局流水线。这家公司日本东芝的代理。生化试剂方面后续一定会有布局。生化试剂和仪器需要相关的备案,但是相对比较简单。将来如果公司自己做试剂并且拿到东芝中国区的总代理,公司会在相关仪器和试剂备案方面做准备工作。


(2)生化试剂的生产考虑多种形式。可以自产、并购或者与其他公司合作都可以。


(3)生化领域的发展主要考虑以外延式发展。生化领域研发需要很多年,外延式需要找标的并购,内延式需要营销。公司认为外延式目前更可行、可选。


(4)团队整合进展情况良好。整合策略上来说,东芝生化之前有两款产品,今年新上一款FX8,会稳定原来的渠道和渠道管理方法,在渠道特不足的省份会补充安图的渠道。安图的渠道会协助东芝的营销工作。东芝在日本占有率始终排在第一第二,现在在中国市产占有率是第三。后期会加大营销力度。当前对于东芝是纯一起销售,未来有了试剂会相互结合。


2. 逐渐布局流水线,着眼县级医院市场


(1)迈进生化领域,为流水线业务打下基础。公司想做产品的流水线,主要是免疫和生化合在一起的流水线。去年中国推出近200条流水线,罗氏推出了77条,贝克曼有49条。流水线会导致行业进入壁垒增高,因为流水线一般合同未5~7年,封闭性很强。生化和免疫占整个检验科份额的60~70%。公司目前正在规划自己的流水线。免疫是安图的强项,仪器收购盛世君晖,目的就在于提高生化业务,为后面的流水线布局打下基础。


(2)公司以生产大型流水线为目标。公司想要发展的流水线和国内企业流水线有所不同。国内企业做的流水线是模块型的生化仪,有一个轨道,放四五台机器,其中会把免疫的、发光的仪器放进去,前面是处理好的血清。而公司的目标流水线是另外一个概念,血清的分装、开盖、离心等过程为全自动,然后在线上传输,在传输线上有免疫分析。往往在后面还配有冰箱,血清在冰箱里自动备份存储。这种流水线和国内企业做的小型流水线不同。小型流水线往往只能进入小型的县级医院,而国外的大型流水线则能进入大型医院。这样一旦进入大型医院,则可以控制这家医院的生化和免疫业务,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进入。流水线成本比较高,医院采购会非常慎重。一旦进入则黏度非常强。


(3)借力分级诊疗的推进,公司着眼于县级医院市场。国产大型的流水线在中国当前不成熟,没人做,基本是从国外采购。国内真正在免疫、化学发光领域形成竞争力的公司并不多。这么,如果把免疫这块解决了,生化这块解决,如果有一台好的仪器,试剂方面不会有太大问题。流水线真正赚钱的地方是试剂,即免疫试剂和生化试剂。公司认为将来流水线进县级医院的可能性非常大。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三甲医院的样本量或将下降10%,县级医院样本量或将增长20%,充分证明临床试验样本量向县级医院倾斜。所以公司未来一方面也会和国外企业在三甲医院进行竞争,另一方面会着眼于未来县级医院的流水线市场。


(4) 预计明年推出流水线。流水线推出的进程方面会受技术和注册流程的影响,明年公司无论如何会推出流水线。


3. 积极应对两票制挑战,着眼集约化供应业务


(1)具备较强融资能力,合理规划集约化供应业务资金筹划。在资金方面,安图具备较强的实力,安图在去年是IVD行业市值最高的企业,公司具备较强融资能力。今年公司研发投入会比往年高很多,因为最近立项非常多,加大力度开发新产品。如果公司最集中供应、打包业务,在资金筹划方面也会是比较合理的,不会影响在公司的其他产品业务。


(2)具备丰富产品,较贸易型集采公司有更多优势。商业打包的最终目的不局限于商业打包,他们会用我们的产品,商业打包之后一定会迈向实业,往产品方面迈进。具备实业型的公司,打包相当于是直销,产品越丰富的企业,竞争上越有利。将来会把实业产品引导到打包上面。虽然已经进入行业的商业打包公司对后进入的企业会有影响,导致其他企业一开始进入成本比较高。但是对于实业企业而言,有打包和没有打包,在生化试剂和投标的价格的竞争力会完全不一样。所以最后还是要拼企业是否会有产品。物流的平台搭建对公司而言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3)依托现有渠道,分区采取不同打包策略。打包的话会初步依托现有的代理渠道,要依托已经和医院建立关系的公司。打包有不同概念,包括打包、集中采购等。实验室耗材的供应,还有托管,把实验室的人员管理、质量管理拿过来,但真正的利润来源还是以耗材为主。还有是区或者县的检验科,成立一个独立的法人,对周围进行第三方检验服务。这几种方式都是打包,在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方法。


(4)依托公司自有人才资源,开展打包托管业务。公司目前基础工作还没落实,还需要做产品整合谈判。进一步打包托管的模式方案确定下来。人员会以自己人员为主,招聘和区域经销商人员为辅。


4. 新机铺设与拉动单机产出两手抓


(1)高转速设备铺机情况与国际竞争者相当,市场存量大给公司带来机遇。公司新增机器设立目标是一年600台。目前医院使用仪器会有合约期限,一般为4~5年,国产机器进入医院的机会始终在有。加之中国现在的市场存量比较大,机会总会存在。在铺机量方面,200速以上的仪器铺机量与国际大公司情况相当,未来会保持。公司未来会有小型仪器的开发,开发需要1~2年的时间,未来会在中小型急诊、门诊和社区医院进行普及。我们目前推出去的AutoLumo A2000 仪器里面, 有40%进入了三级医院,如山东齐鲁医院、广东南方医院、北京协和、四川省人民医院。已有几百台仪器进入了顶尖的三甲医院。预期整个IVD行业增速在15%左右,免疫行业预期增速20%以上。装机台数何时出现饱和的问题目前没有进行过详细的测算,但预期未来几年免疫行业的势头仍会强于生化。


(2)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增加单机产出。在单机产出方面,去年一台30万左右,预期今年会更高。目前还是和进口企业有一定差距,所以公司今年在原有机器产出增加量方面设计了一个考核激励模式,引起一线人员的关注,原有机器上量和新增机器方面都有考核。


四. Q&A


Q:在已进入医院里面,试剂量有没有增长?流水线未来的策略是怎样的?流水线销售的医院定位是怎样的?


A: 进入三甲医院单机的量比较大,试剂增长很多。关于流水线方面,细节定位方面还是在探索。进入大型三甲医院一般是先做几个项目,后期做的好的再增加。目前公司在三甲医院的机型肯定不是主力机型,一个机器做项目不多,但是保证机器运营不成问题。罗氏、贝克曼等企业长期向医院提供设备,长期积累的关系一时难以打破,但是小的项目会给我们做。


流水线方面目前处于布局阶段,国产的流水线目前都还不成形,没法达到全覆盖,现在的都属于小型的,比较像生化模块机,比如里面有生化的,再放一台免疫的机器。大型的会复杂得多。


Q:公司在海外市场有何规划?

A:A2000 Plus会加大海外市场的力度,国际营销也有相关布局,涉及到一些准入注册问题,都会加大力度。


Q:招标上的降价趋势,是否会对传染病项目产生压力?

A:传染病上的全国各地的差价特别大,进口试剂价格要高很多。招标上的降价趋势首先影响最大的会是进口试剂,其次才会到国产试剂。目前招标降价趋势冲击最大的还是国际市场,因为目前中国80%的高端免疫市场、发光市场还是被外国企业占据。他们价格明显比我们高。


Q:今年和明年发光产品的战略是怎样的?重心会放在哪里?

A:当前在营销方面,一方面,会尽量的利用打包托管的资源,适应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县级医院会是将来的主要市场。


Q:化学发光上游抗体原材料方面,哪些是可以短期国产化自己供应,哪些壁垒比较高不能自足?后续是否会考虑自产抗体外卖?

A:安图大概有200多个文号,免疫上抗体需要配对,目前有60%~70%抗体是自己供应的,目标达到80%~90%自己供应。抗体供应比例应该是国内最高。肿瘤方面比较稳定,基本都是自己供给。卖抗体方面目前没有考虑。


Q:A2000 plus和A2000有什么区别?A2000 Plus在中国销售有什么预期?

A:主要有两个区别。第一,A2000 Plus主要目的是上流水线,所以A2000 Plus的高度和尺寸使用国际标准尺寸可以上四联机。第二,A2000 Plus精密度会有提高。今年A2000 Plus在过年逐渐销售,明年基本销售A2000 Plus。外销国际市场只销售A2000 Plus,不销售A2000。


Q:两票制的推开对于经销商有什么影响?总经销和分销的比例如何?

A:不同省份有不同情况,目前有些省份是总代理,有些是经过不同经销商,经过不同经销商就会超过两票。具体的比例没有测算,但现在分销正在向总经销靠拢。现在国内有许多小的分销商正在整合,IVD行业渠道整合非常厉害。


Q:如何看待渠道公司和制造公司,未来的经营持续性会如何?

A:渠道公司,比如集约采购和打包经营目前发展很快,对于实业公司而言形势严峻。公司会积极应对。


Q:如何看待公司应收账款增加很快,增长速度超过收入增速?

A:收款时间对大客户一般是1~2个月,新客户是先打款。现在一般都是老客户,一般打款期1~2个月属于正常的。


Q:作为做产品的企业,将来销售这一块是希望依靠外部还是慢慢自己做?

A:现在在慎重地考虑,希望在现有体系高效运行下,尽量去保护我们现有代理商的利益,但是也要在适当的情况下适应变化,包括渠道的并购、打包托管经营,都在研讨。还是尽力地维护销售合作伙伴的利益。


Q:器械集中度太低,两票制推行的强度和速度怎样?可行吗?

A:政府是一定要推的,有很多省份在尝试和观望的过程中。国家的决心是很大的,陕西省已经在执行了,其他省份包括黑龙江在跟进。


Q:原来代理商跟医院签了4-5年的协议,现在执行到一半实行两票制,要怎么办?价格会有什么变化?

A:一般合同签了5年的话,合同期内医院不会退出。合同到期前会有5%-10%的降价,价格变化明显有的。打包商和托管商会降价,我们的渠道为了适应变化,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也可能会给打包商让利。


Q:微孔板今年的营销策略情况?

A:微孔板营销结构有调整,托管销售策略调整,产品精力集中在体检和第三方实验室上。微孔板销售增长速度这几年有点低,短时间内也没有太大增长空间。


Q:微生物检测试剂的未来展望?

A:中国的临床微生物应用和国际上差距很大,预示着未来有增长空间。强项在于平板培育在中国市场份额是领先的,下一步细菌鉴定上我们明年会有一个新的技术。公司自产质谱仪研发顺利,明年会上市,成为中国在质谱检验细菌的领先者。细菌鉴定工作完成,细菌药敏工作也有研发布局。在鉴定和药敏方面,会进一步完善工作,微生物产业链都会布局,模仿改进国外的创新。市场上只有两个国际巨头在做,成本较高,但是收费过低。通过质谱仪将来可以普及县级医院,带动其他微生物的产品。公司的质谱的技术主要是飞行质谱(小型、便携),相对稳定。现在就是比对,没有注册就是在做局部鉴定,做出来可以推出市场。


Q: 股东Z&F后续解禁是否会减持?

A: 没有交流过这个问题,Z&F表达是与公司共同进退。从积极的角度看,减持可以增加流动性。


Q:微生物产品代理的毛利率稳定在70%,一般产品难以维持这么高毛利率?

A:微生物这个代理产品在国内是绝对独家的,这个产品在注册的时候花了大力财力物力,所以要提高价格,要有一定利润空间,以后会逐渐降价。


Q: 化学发光仪器的维护是自己做还是经销商做?

A: 大部分自己做,全国技术服务人员大概200-300人,维护有仪器和试剂维护两个方面,客户对公司技术能力十分赞赏。


Q: 近期有没有外延式的收购打算?

A: 一直有这样的打算,合适的会推进。今年的增长一方面是自有产品的增长,另一方面肯定会有外延。外延业务会以产品为主,而不是渠道,也是为打包业务打算,也不会局限于产品,包括渠道和产品。


Q:现在代理商是只能代理公司产品还是可以代理其他产品?

A:分产品系列,多数产品都不是独家的。


Q:医院做打包业务是为了降价?

A:医院打包托管之后价格就明显下降,降低10%-15%。


Q:生化仪器的进口替代情况怎样?

A:高端生化仪器目前还没有实现进口替代,国产生化试剂已经超过进口试剂。这几年,国产仪器占有率逐渐提高,但是进口替代还是有时间的。一是仪器有几年的调试,二是国外的仪器实现流水线,三是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还需要获得认可。


Q:外资和内资投有没有什么标准上流水线是比较合适的?

A:西门子是要求医院检验科收入达到1500万销售额可以上流水线。贝克曼是有好几种,小流水线280万美金,大的460万美金。如果耗材试剂跟不上会很吃亏,罗氏的生化和免疫试剂都非常缺。贝克曼今年流水线低于罗氏,过去贝克曼是第一品牌,后来因为传染病、肿瘤这些项目不全,影响到销售。


Q:三级医院和小医院哪个销售额高?

A:三级医院做一两个项目的试剂销售额,比小医院做好多个项目要高,有的一个医院一个项目就八九十万。三甲医院通过一个两个项目慢慢渗透,但不太可能实现完全替代。


Q:在研的磁微粒发光项目有多少个?

A:已有80个,立项的有1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