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核片相关肝损害的国内文献回顾与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童元元[1];张力[2];杨金生[3];杨晓晖[4];孙震晓[5]
摘要:
目的:调查消核片相关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消核片"为检索词,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09),收集分析消核片相关肝损害的病例报告。结果:共收集到194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17~55岁。68例标明用药剂量,2~7片/次,3次/d,用药时间为14~180d。患者用药50d左右出现恶心、腹胀等消化道症状;用药30~141d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生化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68~1700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0~1260U/L;总胆红素(TBil)8.0~795.4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3~391.8μmol/L。194例中有10例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呈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肿胀、胞质疏松、气球样变及肝细胞坏死。大多数患者在停药后10d至4个月内逐渐恢复正常,其中190例(97.9%)临床痊愈,3例(1.5%)好转,1例(0.5%)急性肝衰竭患者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消核片可引起肝损害,多为可逆性;其发生可能与用药剂量及疗程有关;肝病患者应避免使用该药;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消核片 , 肝损害 , 文献回顾与分析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