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丨甘肃金融杂志】“天士力中天”“中天羊业”模式入选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一文

天士力中天药业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甘肃省定西市的调研

荆勤忠  王永锋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发展不平衡的关键,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本文简要分析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本质是实现乡村振兴,核心内容是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关键环节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等内涵特点,从建立产业联合利益共享体、构建合作发展新模式、拓展产业加工链条等方面总结了甘肃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的马铃薯产业“蓝天”模式、羊产业的“中天羊业”模式以及中药材的“天士力中天”模式。最后从农业“三产”融合要立足当地优势农业资源、打造地方特色全产业链、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城乡发展的分化以及农村内部发展的分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城乡发展和农村内部发展上。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它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内容之一。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必须突破乡村的产业就是农业,以及农业的功能就是提供农产品的传统思维模式,最重要的举措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甘肃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但其特色农业发展优势明显。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甘肃省依托当地优势农业资源,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能够克服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发展空间相对狭小的局限同时有利于推进农业价值链升级,提高农业竞争力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在对蓝天马铃薯有限公司、中天羊业有限公司及天士力中天药业公司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要义及本质特点,总结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几个模式,对今后进一步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内涵要义

(一)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发展不平衡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能够充分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生活富裕。乡村如何能够给农民带来增收渠道?如何充分优化有限的农村生产要素?如何能够吸引年轻人,避免空心化和老龄化、高龄化?最关键的是让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然而,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农村只有农业而没有产业,经济发展十分有限。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产业兴旺的重要实现途径。其通过对农村各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实现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重组,调整农村产业空间布局,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对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服务业的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我国目前部分农村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没有融合发展,即使融合也局限在农业生产、初级加工的简单融合。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产业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延伸农业的产业链,最大幅度的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因此,农村“三产”融合首先要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农村服务等行业进行有效整合,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这种融合更重要的是依托于打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三)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增加农民收益。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最主要的是解决农村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根本目的是消除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将催生生物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工厂化农业等新农业发展模式业态,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传统的生产环节之外,增加了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保管、销售等环节,这直接增加了农民多元化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更细、更专业化的分工,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可以激活农村土地、住宅和金融市场,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形式,相应增加财产收入。

   (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立足点在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广泛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成果,加快高端农业、设施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既有利于克服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发展空间相对狭小的局限,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又有利于减少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农业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和知识投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服务业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支撑、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价值链升级,提高农业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定西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

   (一)马铃薯产业“蓝天模式”。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注册资本1亿元,公司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公司在马铃薯淀粉行业内产能西北地区第一、全国第二。在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中,蓝天公司在合作银行的指导下成立了福景堂马铃薯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使公司的经营业态由单一的马铃薯淀粉生产拓展到种植、营销、服务、管理等各个领域,有效地推进了农村一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创造性地建立了带动贫困户脱贫和实现企业发展双赢的“蓝天模式”。其具体融合方式:

一是构建产业供应链。蓝天公司通过与马铃薯种植户、合作社签订供应链购销协议,催生农民变社员、社员变会员、会员变股东的“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供应链“蓝天模式”,将其公司改造成由80多个合作社控股、若干名农户参股的股份制有限公司,带动广大会员增收致富。这种农户、合作社参股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确保了公司马铃薯加工原料充足供应,马铃薯精淀粉生产周期较往年延长1个月。2014年蓝天公司马铃薯的收购量为170000吨,其中合作社收购量占总量的50%;2016年马铃薯的收购量为183800吨,其中合作社收购量占总量的77.25%。目前,公司年正常生产马铃薯淀粉3万吨,消耗马铃薯20万吨,农民直接经济收入1.6亿元,户均经济收入8300元。

二是拉长融资联保链条。“蓝天模式”是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让联合社会员为自己干的制度,充分调动了联合社会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性,让联合社会员与蓝天公司成为“同舟共济”的利益共同体。“蓝天模式”的核心是“1+N”保购担保贷款业务,该业务采用“公司最高额担保+联合社最高额担保+法人最高额担保+公司存货最高额抵押+联合社保证金最高额质押+借款人应收账款质押+联合社社员互保+公司保购承诺”的模式向马铃薯淀粉薯的上游购销大户、贫困户社员发放贷款。蓝天公司对马铃薯种植的合作社和贫困户进行贷款担保,直接扩大了信贷规模,担保贷款额度由原来的550万元放大到50500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合作社、种植农户的融资难问题。2017年“蓝天模式”总授信额度达4.8亿元。

三是创新利益共享机制。“蓝天模式”下,公司与农户结成了牢固的利益共同体,不断创新的利益联结方式,有效地提升了企业和贫困农户的增收能力。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蓝天公司通过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和农户建立了利益共享机制,让农户分享马铃薯产业的深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收益。第一,土地流转增加收入。蓝天公司目前共流转土地9.6万亩,签订耕地流转合同5800份,每亩流转费400元500元,带动农户5440多户,其中贫困户280多户,户均实现增收约7500元1万元。第二,技术指导促进收入。蓝天公司通过为贫困户和合作社提供良种、农药、地膜、农机具和技术,带动3万多农户种植马铃薯15万亩,其中贫困农户530多户,户均实现增收约1万元。第三,订单收购保障收入。蓝天公司实行定价收购和保护价收购,在遭遇2016年严重旱灾后,公司以每斤高于订单价0.1元价格收购马铃薯,保障了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失。

四是拓展产业加工链条。经过多年的发展,蓝天公司不断升级产业发展链条,由最初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加工到现在的原料育种、储藏、全产业深加工,引入欧洲最先进的工艺生产线,生产马铃薯淀粉、马铃薯蛋白粉、膳食纤维、复合粉、口服液等多个产品,同时重视产品的物流和销售,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供货协议,与浦发银行、工商银行等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金融机制,打造马铃薯产业全产业链,推动马铃薯“三产”融合发展。

   (二)养羊产业“中天模式”。甘肃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优质肉羊品种改良、繁育、推广,以及农业技术培训、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和清真肉食品精深加工等业务,公司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有多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省内已在陇西、民勤、金昌、古浪等地设立生产基地,形成了从育种、育肥、饲料、屠宰加工到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基地,创造了“品种培育+技术培训+品种改良+饲料供给+回收加工+品牌建设+销售+疫病控制”的中天模式,辐射全省的58个贫困县。2017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利润4088万元,上缴各项税费294万元,全公司从业人员1000多人。其中位于陇西县首阳镇的中天羊业循环经济生态园,建立了羊养殖+有机肥+沼气+发电+种植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零排放,切实促进了企业、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其具体融合方式:

一是构建产业发展利益联合体。中天羊业采用契约型利益联结、担保型利益联结、市场交易型利益联结、龙头企业一体型利益联结等多种联结形式,探索建立了“政府+公司+协会+合作社+养殖场+养殖户+银行+担保+保险+疫病控制”的羊产业发展利益联合体,为农户提供种羊、饲料、技术、资金、保险、回收等全方位服务。一是采用契约利益联结方式,与合作社和农户签订养殖协议。2017年4月,甘肃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陇西县佰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签署了肉羊产业发展战略协议,该联合社链接全县5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抓育肥,合作社对接全县300户养殖户搞好繁育。二是采用龙头企业一体化利益联结方式。中天羊业公司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在肉羊养殖全过程中对合作社及农户的养殖实施“六统一”(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饲料配方、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饲喂标准、统一防疫体系、统一出栏标准)全程跟踪技术服务模式,提高农户的养殖水平和利润。养羊的农户数量由2004年的几百人迅速发展到目前的近十万人,农户的养羊收入也从2004年的4000多元增长到现在的3万多元。三是采用市场交易利益联结方式。针对自愿个体养羊的农户和合作社,公司全程进行技术指导,按照中天羊业的标准进行养殖,在出栏时中天羊业按照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农户卖出了好价格,中天羊业收购到了符合公司标准的产品,达到了农户、合作社和中天羊业公司双赢局面。

二是探索合作养羊新模式。中天羊业依据甘肃的农业资源特点和优势,当地农户的养羊习惯和家庭经济条件,制定了科学的养殖扶持方案。对于一般性散养户,中天羊业推广“1+20”(二十只母羊一只公羊)或“2+50”(五十只母羊二只公羊)的肉羊养殖方案,并分阶段提供中天公司自主研发的可提高羊肉品质的专用饲料,对养殖农户全程进行养殖防疫技术指导,后期出栏按高于市场价从养殖农户回收加工销售。对于规模养殖户和专业养殖小区,中天羊业公司主要是进行合作发展,主要是以“六统一”进行全程技术指导,通过良种培育、饲料支持、肥羊回购、种羊回收等方式进行合作。

三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当地政府及金融机构在中天羊业发展给予了积极支持。中天羊业与甘肃省扶贫办共同出资于2016年8月在兰州银行设立了“甘肃省养羊大县扶贫担保基金贷款业务担保基金”。截目前,养羊产业专项贷款共计1亿元,为17个县养羊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基本解决了甘肃省民勤县、陇西县等17个与中天羊业有业务合作的养羊大县的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

四是建立良种培育基地。中天羊业依托兰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的技术指导,成立了以良种肉羊繁育、优质羊肉制品加工生产为主方向的科技研发中心。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覆盖了品种培育、饲料转化、技术培训、胚胎移植、肉制品加工等方面。同时把多种饲料配方、良种繁育、饲养等方面技术应用到规模养殖小区、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户散养等区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真正发挥了科技引领的作用。

五是延伸全产业发展链。中天羊业在甘肃建立了羊肉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两家,以破解肉羊育肥后无法精深加工的难题。在养羊合作模式中,对于自己散养的农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和养殖小区,中天羊业进行技术指导,与养殖户、养殖合作社签署购销合同,收购价每公斤也比市场当期价格高0.5~2元,这样充分保障了养殖户的收益权。同时,针对市场肉加工的销售情况,公司建设了肉加工的冷链物流中心,完善了肉加工的产业链。在肉质品的深加工产业中,公司通过技术指导合作养殖等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在保障农户经济收益的前提下,公司获得了优质、稳定、可靠的肉加工品原料,实现了“良种繁育、规模养殖、屠宰分割、转化利用、市场销售”一条龙的全价值链、全产业链全循环发展模式。

六是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核心是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天羊业对全国羊肉产品的地方饮食特点、羊肉加工品牌特色等方面进行详细调研,将羊肉加工产品细分为不同区域的不同特色极大地丰富了自己产品的多样化。从全国羊肉产业的区域资源优势、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打造了良种肉羊繁殖业务和肉羊产品深加工业务两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依托代理商、专卖店、连锁餐饮、超市、电子商务等销售渠道,形成了立足甘肃本地,以兰州、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销售格局,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兰州、西安等上百个大中城市,中天品牌深得消费者认可。

   (三)中药材产业“天士力中天模式”甘肃天士力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甘肃省陇西县,总资产逾10亿元,是天士力控股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是集中药材种植、购销,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食品、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是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甘肃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17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实现利润0.34亿元,创建了“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或协会+基地+农户”的“中天模式”2017年在陇西、岷县建设黄芪、当归、黄芩等十多种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6个共一万亩,直接带动贫困户3300户15000人,辐射、示范、引导农户种植规划10万亩。其具体融合方式:

一是打造标准化药源种植基地药源基地建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当地中药材合作社种植大户合作,由合作社根据公司操作规程组织中药材药源基地建设,公司派驻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中药材种植技术服务和农民种植技术培训。在产新时依托初加工基地深入产区的优势就近开展基地药材采收,统一在初加工基地完成初加工,入库验收后进行销售。公司种子种苗基地建设采用公司自建和“公司+合作社+基地”的不同方式建设,公司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域通过土地流转、与合作社签订订单等方式,依托天士力中天药业专家技术力量,开展优势道地品种的新品种选育工作,并根据选育情况及时进行成果转化,建设当归、黄芪、党参等品种的种子种苗基地,为基地规模化生产提供种源保证。截至2017年末,公司有中药材基地13个,分布在甘肃、陕西的13个市县,种植品种16个,核心基地种植面积达9950亩。

二是构建“产地初加工+”的生产模式公司依靠天士力公司中药材深加工的技术优势,依托多年来建设药源基地掌握的资源优势和稳固的客户关系,形成了“产地初加工+”的生产模式。以产地初加工为核心,辐射带动产区中药材生产以农民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为措施以农事管理、赋码追溯为手段的质量管理体系,提质增效,提高产品质量。产地加工为基础,与大中型工业企业形成端对端的优质药材供应体系,增加农民收入,降低企业成本。中药材种植者在采收结束后,进入产地加工环节,由“农”变“工”,增加就业途径、提高收入。产地加工基地在农闲时节,作为农民文化、体育及技术培训的基地农村“阳光工程”的培训点之一,开展“授渔工程”,通过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

三是创新合作发展新模式天士力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总结出一套中药材产业联合发展模式:“农户及合作联社自愿入股、道地药材加工基地六统一高效运营、(5+1)一体化联动布点、股利和药价双高及回购三保障的中药材绿色减贫可持续脱贫发展”新模式。具体表现在:各市场主体在自愿基础上,依托当地农村专业合作社整合成立合作联合社,整合贫困户精准扶贫贷款、产业扶持资金以及产业风险保证金,由政府委托投资机构和联合社直接入股“天士力中天药业产地加工基地建设”项目。中天药业对种植基地按照“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模式运营管理。对入股农户种植且符合公司收购标准的中药材高于市价5%进行收购,并每年按照入股资金的10%给予固定分红,中天药业承担还本付息责任。目前已经在14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租地近10万亩,带动2万多农户开展中药材种植,预计可产出各类中药材2万吨,产值按当前市场行情可达6亿元左右,在天士力中天药业溢价收购后每户可增收15002000元。

四是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天士力中天药业公司依靠对中药材精深加工天士力药业集团的品牌优势以及“互联网+”的销售体系,实现了中药材制成品的品种多样化、品牌化和定制化,创造新的消费模式,从而提高了中药材的需求价格弹性。依托技术优势和陇西县中药材种植规模优势,形成了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种子培育、中药工业、中药服务、中药商贸、医疗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充分挖掘了中药材的每个环节的价值,以自身发展带动了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四、进一步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必须立足当地农业优势资源。“三产”融合是对农村各产业之间的生产要素进行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发展的基础仍然是第一产业,没有独特优势的农业资源,“三产”融合发展就是空中楼阁。具体到每个地区,因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和资源禀赋不一样,因而在产业融合发展中要突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体现“独一份”“好中优”,这样培育的产品才有市场竞争力。通过对定西马铃薯“蓝天”模式、“中天羊业”模式、“中天”药业模式的调研分析,这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都是立足于当地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其中,马铃薯是甘肃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甘肃省最具生产潜力、市场优势和开发前景的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位列全国第三,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定西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业位居甘肃首位。定西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居第一位。因此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必须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这种融合应该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不是简单的复制和照搬他人的模式。

(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必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全产业链。全产业链是指以市场为导向掌控整个产业链条,即从原材料的种植或者开采开始经过初加工、深加工、产成品销售、分销及物流等每一个环节都可控、可追溯形成一个完的产业链。从调研的几个模式看,基本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业链,实现了种植、养殖的规模化,农产品的初加工、深加工,贸易、物流、品牌推广、销售等一体化的发展。全产业链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通过全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区域生产的集聚和规模效应,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突破农户分散经营固有的弊端,形成了特色的农产品供应市场对资金、设备、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吸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农产品定价能力,提高了农户的收入,从而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持续发展。

(三)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必须构建各市场主体利益共享机制。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的经营主体众多,包括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工商资本等多元经营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从融合主体看,当前融合的主体是龙头企业和工商资本,在农业融合发展中这些龙头企业代替了农民的农业主体地位,在产业发展中起绝对的主导作用从利益分配机制看,在融合过程中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之间没有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共享机制,龙头企业在利益分配中有很大的话语权,专业合作社也有一定的利益分配话语权,而农民始终处于利益分配的最底层,并没有获得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红利”从融合的主体作用、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看,农民都应该是绝对的利益共享主体因此农村“三产”要明确融合的主体和利益主体都应该是农民,通过政府引导建立起一个相对顺畅的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在融合发展中的农产品收入、劳动收入、土地流转等财产收入。同时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权益,如在农地流转方面,必须以尊重农民意愿和保护农民权益,不能凌驾民意和侵害农民权益。

(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必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调研表明,虽然当地金融机构在信贷投放、产品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支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不足。部分银行评级授信管理体制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不匹配,信贷产品创新仍显不足,农业保险的作用还有待发挥。因此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金融机构要从特色农业生产、流通全过程及全产业链发展的角度,创新信贷评级授信体系、风险管理模式,加大信贷产品创新,支持保险机构参与政府建立的各类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推动保险机构积极开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发多档次、高保障农险产品和组合型农险产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三产”融合发展支持力度。

   (五)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必须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经营主体、服务主体、行业组织和政府联合推动的过程,要发挥政府搭台的引领作用。政府通过对产业的规划、政策的支持、服务的完善等方面措施提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在产业规划中政府要依托当地优势农业资源,不能简单照搬、模仿复制其它地区的发展规划,在融合发展中体现当地产业的“独”和“好”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可在技术、环保、土地流转、诚信环境建设等方面设立门槛标准,设立产业进入领域的负面清单,制定优先扶持农民合作社目录来实现重点扶持,鼓励优质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在财政支持方面,政府可整合农村扶贫资金、精准扶贫贷款、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等金融资源,设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基金,解决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贷款抵押难问题,探索成立“三产”融合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以此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适当降低龙头企业的税收比例,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形成一套集土地、财政、金融、税收优惠政策于一体的扶持政策体系推进政策创新和政策融合,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祥.专家解读: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J],农经,2017(11),28-35。

[2]赵晔.“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N],学习时报,2017-12-18。

[3]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经济研究参考[J],2016(04)。

[4]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要有新思路[J],宏观经济管理,2015(07),48-49。

[5]秦中春.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工作重点[N].中国经济时报,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