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飘香,养生正当时!这份超全端午养生指南请收好!

郑州德馨中医院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此,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文化内涵。


几千年的光阴里,从避瘟驱邪到爱国孝亲,端午节一路走来,给我们的民族以健康、信仰和力量。


端午由来,众说纷坛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



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习俗,特色鲜明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等。"


端午养生

  

端午节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此时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古人也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那么端午节该如何保健呢?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如何健康吃粽子以及艾草养生。


一、粽子,怎样吃更健康



每逢端午节糯香甜蜜的粽子便成了餐桌上的宠儿,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等等琳琅满目,让人不知吃哪种,怎样吃才能更健康。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例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


因此,专家建议,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


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粽子的三大营养功效

 

1、利尿消肿


粽子中一般含有红豆,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人体常为湿热阻遏,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


2、补中益气


粽子中一般含有红枣,红枣能补益脾胃和补中益气。所以对於脾胃虚弱和肠胃不佳的人士,如消化不良、经常吐泻或便秘人士都有好处,多吃红枣能改善肠胃功能。此外,红枣又能补气血,对於中气不足及气血亏损人士特别有帮助,能减少平日气促气喘的情况,又能针对肌肉无力等症状,增加体力。


3、开胃健脾


芒种过后,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且不说其中的配料,仅就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开。


对于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传统称为“胃寒”的人来说,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如果因为贪吃螃蟹大虾之类胃里发凉,赶紧吃一个热粽子,或者喝碗热糯米粥,马上就会舒服不少。


哪些人不宜多吃

 

1、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较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若进食过多,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合植物纤维多且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十二指溃疡的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


3、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假如不加节制,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


4、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二、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端午节人们往往会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


艾草,作为中医常用到的中草药,性温,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等功效。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提神醒脑、驱蚊蝇、净化空气

 

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

 

内服以艾叶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如艾附暖宫丸、当归调经丸可治疗月经不调、宫冷不孕等妇科病

 

将艾叶捣成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


艾草好处多


1.艾叶泡脚



材料:艾叶30克,肉桂10克,花椒20克、红花5克

 

做法:四种药材煮沸5分钟,去除艾叶、肉桂、花椒与红花,待水温降至40度后,浸泡双脚,水没及膝盖,浸泡20分钟左右。

 

方解:

 

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芳香温散,具有温经、散寒、止痛、降湿等功效。

 

肉桂性大热,味辛、甘。治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诸证。

 

花椒味辛、性热,归脾、胃经,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之功效。

 

红花性温、味辛,有活血通经、散淤止痛的功效。

 

功效:温补肾阳、祛寒、通络,改善血液循环。


2.艾叶泡澡



做法:艾叶30克洗净放入布袋中,放入锅中大火煮滚后改小火煮 15 分钟后取出,将药液混入洗澡水中,调好温度,身体入药水中泡 5~10 分钟即可。

 

若是不便泡浴,可将其放入水中煮半小时,然后用水擦身即可。

 

功效:艾叶浴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疗效,全家老小都能用。


3.艾草驱蚊

 

有“神仙草”美誉的艾草,具有抗病毒作用。其熏香效果良好,可以驱蚊,还能除湿脱臭,净化空气,有益人体支气管保健并帮助免疫力提升。


4.艾草熏香



若要拿艾草来当作熏香使用的话,最简单方便的就是直接点燃艾条,既能驱蚊,还能强身。


艾叶之温通经络、散寒止痛,通过火的温热缓缓渗入皮肤,入于经络,而能调经络、肌腠、脏腑之沉寒痼冷。有温补阳气,又能散寒活血之功效。 

 

5.艾草消毒

 


艾灸,除了在艾灸方面卓越的表现之外,在广大农村地区都有燃烧艾草驱蚊、杀菌的习俗。

 

以野艾叶、艾条或艾绒烟熏,可用于室内消毒。

 

6.艾草食用

 


嫩艾当作食物,可以治痢疾以及泻血。

 

《本草纲目》有曰:“春月采嫩艾做菜食,或和面做馄饨如弹子。吞三五枚,以饭压之,治一切鬼恶气,长服止冷痢。又以嫩艾做干饼子,用生姜煎服,止泻痢,及产后泻血,甚妙。”

 

(1)艾粄

 


艾粄加有艾草,有消食健胃,散寒除湿,消肿散结,平喘、镇咳、祛痰、护肝利胆的作用。

 

(2)艾草茶

 


艾草茶,采摘的嫩艾草经过脱水干燥处理而成,与泡茶叶一样,用沸水冲开即可。喜欢甜一点的话,可以加入少许蜂蜜调味。对慢性咽炎的人来说,简直是年度最佳饮品。

 

它不仅能祛除体内寒凉之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抵抗力,有效预防空调病等现代病。


(3)艾草食疗方


①艾叶煮老母鸡



材料:老母鸡一只、老艾根250克

 

做法:取干艾叶50g用布包,与老母鸡一起煮两三个小时。


②艾叶滚瘦肉

 

材料:瘦肉50克、鲜艾叶100克

 

做法:瘦肉50g,切片放盐,加生粉腌好;开水下鲜艾叶煮开,再放腌好之瘦肉滚成汤,味道是鲜甜之中稍带甘味。


③艾叶煮鸡蛋



材料:鸡蛋一只、鲜艾叶100克

 

做法:将鸡蛋打碎跟艾叶一起煮成蛋花汤,或者直接用艾叶水煮带壳鸡蛋。

 

功效:上面三个食疗方都用到了艾叶,祛除体内寒凉之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抵抗力,有效预防空调病等现代病。


 

艾叶的用法很多,艾叶挂于屋门前或用艾叶燃烧可以祛湿化浊。


艾叶晒干做成艾条,能温经散寒;艾灸足三里,能延年益寿;艾灸神阙(肚脐),可以温脾胃,治脾虚、腹痛、腹泻;艾灸三阴交,还可以调经血而补肝肾,治妇女月经紊乱等。


另外,艾叶做成艾枕艾袋或艾垫,对于老人虚寒头痛、腹痛、腰痛、寒湿脚气、脚肿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总的说来,在端午节之际,养生就需要注意:


起居以夜卧早起,养阳气;


食疗以健脾祛湿,调气血;


运动以强身健体,防疾病;


挂艾蒿以清洁消毒避邪。


这一份超全的端午养生攻略,送给每一位朋友,祝愿大家端午安康,全身少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