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女性因为“妇科病”检查不及时而断送了一生幸福?

徐州三源医药


作者|爱小妹

图片|来自网络


问广大女性一句话:你们觉得女性这一生,什么最重要?

 

婚姻?孩子?事业?



都不是,是健康。

 

为什么宫颈癌卵巢癌是女性的杀手之二?


为什么广大女明星为了呼吁女性健康而献身拍摄全裸宣传照?

 

因为,社会上女性对于私密检查、妇科体检不重视。

 


定期检查意识你有吗?



看一下身边的女性,有几个是自觉自发地定期妇科检查?又有几个在痛经这些小症状的时候提高警觉意识?

 

老一辈的女性们,没有私密养护和妇科检查的意识,只有到查出宫颈癌卵巢癌的时候才会去医院,那就晚了!

 

往好的方面说,宫颈糜烂盆腔积液等可以治愈,那宫颈癌呢?有几个是抗癌成功的呢?

 


女性健康现状


1 妇科问题,能拖就拖?!


提到妇科检查,大多数女性的反应是尴尬和恐惧,而妇科检查台,是许多女性最不想躺的床。

 

看各大医院,儿童医院人最多,家长带着孩子,挤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的;


神经科头疼脑热的也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骨科,腰痛、腿疼,影响人正常生活了,看病的也不少;


妇科呢?门前冷落,去看病的不乏正在备孕查出病症、过来就医调理的,月经紊乱影响健康的,不在生理期也会肚子疼的。

 


因为只有严重了,女性们才会重视起自己的妇科问题,小病小痛能拖就拖,好像病拖着拖着就好了?!

 

痛经,多喝热水就好了、生完孩子就好了。”这些话基本上是“老生常谈”,有多少女性因为痛经去过医院呢?

 

即便去医院,也应该是准备怀孕,去检查调理身体的。

 

但是你知道吗?有些痛经是耽误不得的。

 


妇科专家说,有一个痛经十年的女孩去医院急诊,医生检查出来的是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到再拖个2年,真的差不多就没没法怀孕了。

 

每10 位育龄期女性就可能有一位患上子宫内膜移位症,而又有至少2/3被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在20岁之前就已经存在疼痛症状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疾病足以破坏掉很多女性的生育能力,并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早发现,才能早预防,预防了才能免治疗!

 

否则,在无形之中,消耗的就是女性自己的健康。

 

2 妇科病的魔爪已伸向广大女性


我听过最多的话是:10个女人中有9个有妇科病,这并非必然事件,为什么你不能成为那十分之一呢?

 

我想,那唯一一个没得妇科病的不是侥幸,是她的“按时检查”救了她。

 

妇科专家说:


在中国,女性中有40%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已婚妇女患病率更是高达70%。然而与庞大的患病群体相对应的,却是常识性知识的欠缺。都是病拖到不能再拖了才想来来医院,结果病已经很严重了,原来吃药就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动手术没有其余的方法,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还有一些人,总觉得妇科疾病跟自己很遥远,殊不知,像卵巢癌,乳腺癌这种病,由于前期毫无痛感,症状也不明显,发现时都是晚期了,再无挽救可能。

 

中国女性的癌症死亡率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这不仅因为中国的医疗水平尚待提高,更因为中国女性缺乏必要的生理健康知识。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一个女人,外表再光鲜亮丽,穿的再珠光宝气,但是她的子宫、卵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我想,终有一天,她的美貌不在。不能让“疏忽大意”成为患病的理由!

 


娱乐圈的名人,因为妇科疾病去世的不在少数,可是有一位女歌手蔡琴,却抗癌成功。因为发现及时,顺利痊愈。

 


女人这一生,从青春期的不谙世事到初为人母的喜悦和慌张,从中年的隐忍沉稳到更年期的焦躁困惑,随时都可能遇到各种变数,让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考验。

 

而人生的这些磨难,也许本来是不用经历的。

 

毕竟,大部分妇科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如何预防妇科疾病?


1、单独清洗内裤


霉菌可以在皮肤表面、胃肠道、指甲内等地方大量繁殖。如果家人或自己患有足癣、灰指甲等,就容易造成霉菌交叉感染。因此,内衣裤一定要单独洗哦。

 

2、切忌过度清洁


频繁使用酸性的妇科清洁消毒剂、消毒护垫等,容易营造滋生霉菌的潮湿酸性环境。弱碱配方的妇科洁护产品更适合日常的清洁保养。

 

3、注意公共场所卫生


公共场合可能隐藏着大量的霉菌。出门在外,不要使用宾馆的浴盆、要穿着长的睡衣、使用马桶前垫上卫生纸等等。同时选用适宜的个人清洁护理产品。

 

4、正确避孕


避孕药中的雌激素有促进霉菌侵袭的作用。如果反复发生霉菌性阴道炎,就尽量不要使用药物避孕。

 

5、伴侣同治


如果你感染了霉菌性阴道炎,需要治疗的不仅是你,还有你的他,这样才会有预期的疗效。

 

6、定期妇科检查


每个女性都应该有个自觉意识,每年定期体检,单位组织更好,如果没有组织也应该更加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早发现才能早应对,如果每次都健康那当然是可喜可贺。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