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抗癌,降糖,降三高的黑科技

承诚药业

桦褐孔菌是前苏联各共和国、波兰、日本等国的民间常用药物,人们已从菌核和菌丝中提取到一种糖蛋白(FIS-1)和一种水溶性多糖(F1),发现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尤其是水溶性多糖(F1),一次性给药50mg/kg体重,3小时后,高血糖的血糖含量下降近一半,且可维持48小时之久;桦褐孔菌,又称血液血管的清洁剂,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显著。桦褐孔菌精粉对高血压的有效率达93%,桦褐孔菌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科研和临床。 



今天介绍的主角

可不是那么简单

生长在寒带的木腐菌

耐寒性较强

在自然条件下

生活在木材中的菌丝在零下40℃仍能保持活性


桦褐孔菌

+


基本资料

桦褐孔菌的拉丁学名为Fuscoporia obliqua(Pets.ex Fr.)Aoshima,国外文献中一般使用Inonotus obliquns ,文献记载中文名又称桦癌褐孔菌,歪形纤孔菌,纤孔菌,斜卧孔菌。俄罗斯远东地区俗称“白桦茸”、“桦树瘤”、“真菌痂”。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一年生,不常见,或仅见 树皮下所留痕迹。皮壳状,薄,通常厚1-2mm,偶尔可达3-5mm。初期生于树皮下,后突出于树皮或木材表面,平铺扩展,干后硬且脆,易于分离,大小不一,初为白色,渐变黄色、淡褐色至暗褐色。边缘可育。菌肉亮黄褐色,有轻微环带,木栓质。菌管长2-8mm,脆,菌管的前端通常开裂,管孔圆形,浅白色,后变暗褐色。孢子阔椭圆状至卵状,光滑,无色至淡褐色。



生长习性

生于黑桦、岳桦、枫桦、日本白桦等桦属以及榆树、赤杨、白杨等的活立木上伤节处或树皮下,或生于砍伐后树木枯干的边材上,容易从生长基质上分离。常导致木材白色腐朽,被侵害的寄主往往在10-20年后死亡。在自然条件下,桦褐孔菌以菌核为常见。



桦褐孔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褐菌目、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是一种生于桦树上的药用真菌,其子实体呈现类似于碳的黑色块状形态。当桦褐孔菌10~15年后起药效时,它能吸干桦木的精髓,使树木枯死。桦褐孔菌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北部、加拿大东部地区、北欧、中国黑龙江、西藏、中国海南、日本(北海道),滋生在北半球北纬40°~50°的地区。


糖尿病的疾病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生活,我们应该注意预防,让自己有个健康、强壮的身体。让生活更加完美。


桦褐孔菌除用于治肿瘤、心脑血管病、肾病等疾病之外,其良好的治糖尿病作用同样值得一提。从1993年开始,国内就有医学专家深入研究、验证了桦褐孔菌在控制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优良作用。1996年,389例糖尿病使用桦褐孔菌制剂三个月后,329名病人餐前血糖均保持在5.3-6.3之间,289名病人服用9个月后停止胰岛素注射,甚至有221名患者不再使用任何化学降糖药。



是一种鼓励 |分享传递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