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识别】||独花独叶一根草

中药学院

独叶草

独叶草为多年生小草本,无毛。根状茎细长,自顶端芽中生出1叶和1条花葶芽鳞约3个,膜质,卵形,长4-7毫米。独叶草分布于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生海拔2750-3900米间山地冷杉林下或杜鹃灌丛下。对研究被子植物的进化和该科的系统发育有科学意义,因该种天然更新能力差,加之森林的破坏采挖,植株数量逐渐减少,自然分布日益缩减,为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

1

 基本信息

科别:毛茛科

保护级别:二级

异名:化血丹

性味:辛麻微苦,热,有小毒。

功用主治:散瘀,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风湿筋骨痛。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独叶草的根、叶。

现状:因该种天然更新能力差,加之森林的破坏采挖,植株数量逐渐减少,自然分布日益缩减。

用法与用量:内服,研末,3-5分;外用,研末调敷。

2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无毛。状茎细长,分枝,生多数不定根;芽鳞3,膜质,卵形。叶常1片基生,心状圆形,脉序开放二叉分歧;单花,直径约毫米,花葶高7-12.5厘米;花被片淡绿色,卵形,顶端渐尖,基部狭且具线状紫斑;种子白色,呈扁椭圆形。在繁花似锦、枝繁叶茂的植物世界中,独叶草是最孤独的。论花,它只有一朵,数叶,仅有一片,真是“独花独叶一根草”。 

3
 分布范围

独叶草零星分布在陕西太白县、眉县甘肃迭部、舟曲、文县、四川马尔康、茂汶、金川、南坪、泸定、松潘、峨眉山云南德钦等地。生于海拔2200-3975米地带的亚高山至高山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 由于该种生长于亚高山至高山原始林下和荫蔽、潮湿、腐殖质层深厚的环境中,种子大多不能成熟,主要依靠根状茎繁殖,天然更新能力差。加之人为破坏森林植被和采挖,使其植株数量逐渐减少,自然分布日益缩小。

4
 濒危及保护

濒危原因:独叶草种群构件生长发育受到多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影响独叶草种群构件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主要是人为干扰以及光照、气温、空气湿度、土壤ph值、土壤水分、群落盖度、腐殖质厚度等自然因素。海拔2700-2900的巴山冷杉林内人为干扰较少,是独叶草种群生长发育较适宜的生境。海拔2500-2700区间的牛皮桦林下的土壤腐殖质层薄,人为干扰较多,独叶草个体寿命短,构件发育不够充分,已经表现出退化现象。海拔2900-3100的太白红杉林的人为干扰虽然较少,但高海拔地区的严酷气候条件可能成为限制因素,独叶草构件生长发育介于前两个种群之间。

保护措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列为保护对象,并在分布集中地划出保护小区。

6
 注意事项

独叶草的生长环境特殊,种子也难以采到,过去尚未开展人工栽培试验,今后应以保护天然资源,促进自然更新为主。同时,可以在近似的环境中移栽其根状茎,并开展结实生物学和种子繁殖的研究,进行引种驯化。

6
植物价值

对研究被子植物的进化和该科的系统发育有科学意义,独叶草不仅花叶孤单,而且结构独特而原始。它的叶脉是典型开放的二分叉脉序,这在毛茛科2000多种植物中是独一无二的是一种原始的脉序。独叶草的花由被片、退化雄蕊、雌蕊和心皮构成,但花被片也是开放二叉分的,雌蕊的心皮在发育早期是开放的。这些构造都表明独叶草有着许多原始特征。因此,独叶草自1914年在云南的高山上被发现后,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兴趣,他们认为,对独叶草的研究,可以为整个被子植物的进化提供新的资料。


好了,今天的中药识别就到此结束了,下期再见呦~~~

图文编辑:何红秀  王玥婷

审核校对:金祝平 周新婷

来源:中药学院团委新媒体中心





中药学院

微信ID:zjpczyxy

1.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2.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微信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