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早产儿日】全面二孩后,早产儿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扬州卫生计生

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

昨天,市妇幼保健院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

两年前

这个病人整个身体

仅比成人的巴掌大一点

……



二胎妈妈6个多月早产
产下2斤婴儿仅成人手掌大


昨天,仔仔在市妇幼保健院体检,一切正常。要是不说,谁也看不出这个可爱萌娃,当年是个早产儿,出生的时候体重仅2斤。


2015年,市民张女士(化名)怀二胎6个多月时,突然出血,出现了早产。经过医生抢救,产下早产儿仔仔。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吴新萍还记得,当年仔仔情况很不好,出现了呼吸窘迫、口周发绀,抢救时立刻上了无创呼吸机。


“当时宝宝浑身皮肤皱皱的,近似透明,安静地躺在‘暖箱’里,像只小猫。” 吴新萍介绍, 经过80多天抢救,仔仔健康出院。
  

“一般早产儿都是34-35周出生,而他实在太小了,才6个多月,都不能叫做早产儿,只能算是‘极早早产儿’。”采访中医生还告诉记者,2013年,该院的重症监护室还收治过一位26周的极早早产儿,他体重更轻,只有800克。  



我市去年早产儿约3000左右

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中早产儿占1/4


去年,我市有4万名新生儿出生,其中约有2500-3000名早产儿。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患儿的2280个左右中,早产儿就有500多个,占1/4。“早产儿中极低体重儿有30个,也就是体重低于1.5公斤的。”


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王亦雄介绍,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我市早产儿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因为,孕妇的年龄越来越大,并发症也随之增多,另外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方式,子宫状态不好,也会导致早产


那么,什么是早产儿呢?专家介绍,胎龄大于28周小于37周的都属于早产儿。



早产儿出现异常

家长尽早就诊进行干预治疗


据了解,尽管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隐患。由于早产儿全身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存在缺陷,常常会发生呼吸窘迫、窒息、肺部发育不全、神经系统异常、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败血症等重症疾病。


行为异常、智力异常、社交能力异常的儿童占早产儿的6%—7%。市妇幼保健院自闭症专家魏蓉美表示,一些早产儿会出现体格、心理、行为或者神经系统的损伤,而家长其实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异常的蛛丝马迹,如果早期干预的话,情况会有所好转。


曾有一名男婴出生时体重仅1斤9两,属于早产儿。出生后2个月左右,家人发现孩子眼睛不看人,逗他没有反应,且经常全身紧张,于是便来到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就诊。魏蓉美检查后发现,男孩有脑瘫的可能性,家长遂引起了高度重视。“这名男孩现在完全看不出脑瘫,能走路能说话,自理能力也不错,现在快2岁了,已经能够融入社会了。”魏蓉美介绍说,这名男孩经过及时的干预,看上去和常人无异。


专家们认为,早产儿出生后要做好及时干预,防止各种病变,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




为什么早产儿越来越多?


跟准妈妈年龄压力生活方式有关

谈起早产儿的增多,吴新萍解释,这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高龄产妇的增加、试管婴儿的增多、环境污染的加重等。”另外不少孕妇在孕期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些有工作压力的女性在生育年龄忙于事业,等到想要生育的时候往往年龄偏大,成为高危产妇。而年龄增大,卵子老化、染色体畸形等高危因素增加,使早产发生率增高。
  

同时,低龄产妇中早产现象也屡见不鲜。有些年轻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性生活开放,多有频繁流产史,有的甚至流产数次,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宫内环境不良,胎儿发育迟缓,出现早产现象。
  

准妈妈的生活方式、情绪变化也影响着胎儿的生长发育。据了解,多胞胎出生率上升也使早产儿增多。由于试管婴儿的增多以及促排卵药物的滥用,多胞胎有所增加。多胞胎早产率高达40%-50%,比正常妊娠早产率增加20%。
  

此外,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先进设备的运用,使过去无能为力的早产儿得到了救治。特别是随着一些家长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生命的重视和不放弃的态度让早产儿有机会得到救治,这也是早产儿增加的原因之一。
  

有研究显示,孕妇情绪紧张、焦虑和抑郁与早产有着密切关系。


供稿:扬州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