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细辛

医药人

灯盏细辛拼音名:Dēnɡ Zhǎn Xì Xīn

别名:地顶草、灯盏花、双葵花、东菊、灯盏草、牙陷药、罐儿草。


释名:头状花序顶生,形似灯盏,故有灯盏花、灯盏菊诸名。

灯盏细辛:须根多数,密生,形似细辛,因有“细辛”之称。

基生叶密集成莲座状,乃呼踏地莲花菜。

喜生于向阳坡地,东菊、双葵花、地朝阳等因以得名。

可用于治牙痛,因称牙陷药。 

基源: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的根及全草。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植物:短葶飞蓬 多年生草本,高5-50cm。根茎粗厚,木质,密生多数须根。茎直立,中部有少数伞房关分枝,全株被有多细胞的短硬毛或杂有腺毛。基生叶密集成莲座状,叶片匙形工倒卵状披针形,长1.5-11cm,贡0.5-2.5cm,先端钝,具小尖头,基部下延成柄,全缘,两面有粗毛;茎生叶少数,能常2-4个,长圆形,长1-4cm,宽0.5-1cm,基部半抱茎,上部常缩小成条形的小苞叶,无叶柄。头状花序顶生,通常单生,直径2-2.8cm;总苞半球形,长0.5-0.8cm,宽1-1.5cm;总苞片3层,线状披针形,长约8mm,宽约1mm,先端尖;外围的雌花舌状,3层,舌片开展,蓝色或粉紫色,先端全缘;中央的两性花和状,黄色,檐部窄漏斗形,中部被疏微毛,裂片无毛。瘦果狭长圆形,长约1.5mm,扁压,背面常具1肋,密被短毛;冠毛淡褐色,2层,刚毛状,外层极短,内层长约4mm。花期3-10月。生于山地疏林下、草丛或向阳坡地。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消积。主治感冒,风湿痹痛,瘫痪,胃痛,牙痛,小儿疳积,骨髓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蒸蛋。外用:适量,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