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堂】细辛

药店智汇


细辛


来源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var.seoulenseNakai或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二种习称“辽细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去泥沙,阴干。


别名

辽细辛、华细辛、小辛、少辛、北细辛



其根细长,其味辛香,而得名细辛。


产地

北细辛和汉城细辛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商品药材主要为北细辛,汉城细辛产量小。


华细辛主产于陕西、四川、湖北、安徽等省。一般以东北所产“辽细辛”为道地药材。


采收加工

5~7月间采挖,除净泥土及时阴干。不宜晒干,勿用水洗,否则会使香气降低,根部变黑而影响质量。置干燥通风处防止霉烂。


性状鉴别

细辛喜阳,多见于密集的灌木丛间、山沟、谷底稍潮湿处及林缘岩阴湿地。其叶为三角状心形,花为红紫色,蒴果为半球形,地下根茎呈黄白色。


其生长周期长,从种子落地到长成需要五年左右(六年以上其地下须根会密集扭结成团,易得菌核病丧失药效)。   


细辛始出华阴山谷,今处处有之。一茎直上,端生一叶,其茎极细,其味极辛,其叶如葵,其色赤黑。


辽冀产者,名北细辛,可以入药。南方产者,名杜衡,其茎稍粗,辛味稍减,一茎有五七叶,俗名马蹄香,不堪入药。 



辽细辛(北细辛,汉城细辛):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形,具短分枝,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节,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


细、长、密生节上,灰棕色,表面平滑或有微细纵皱纹,质脆易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气甚芳香,味辛辣,后具麻木烧灼感



以根灰黄色、叶绿色、味辛辣而麻舌者为佳。


华细辛:外形与辽细辛相似,但根茎较长。香气及辛辣味较弱,而麻木的烧灼感较强。


细辛含挥发油3.0%左右,其中药用有效成分主要是占60%甲基丁香酚,有毒成分是占8%的黄樟醚,药用部位是根。


研究表明,细辛各部位所含挥发油含量是根>全草>叶,黄樟醚含量也是根>全草>叶,且细辛挥发油90%以上存在于根系中,药店如果进货进的是全草应是非药用部位入药。


各地常以细辛属其他一些植物入药,如大花细辛、花叶细辛、圆叶细辛等,其挥发油含量基本都低于正品。


细辛的有效成分就是挥发油,某些地区曾经报道过服用45克细辛后没有出现毒副作用,这些非正品也可以说明其用量差异性。


伪品常是外形和颜色相近,但是闻之无真品芳香气味,口尝味淡无麻舌感。


性能功效

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功于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可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等。


为解热、驱风、发汗、祛痰、镇痛之良药,用于抑菌和局部麻醉,效果亦佳。《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细辛气浓于味,为升也阳也。辛温能发少阴之汗。轻扬香烈可宣肺部之邪,散心下之水停。凡药香者皆能疏散风邪,细辛气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


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通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


细辛风药也,风性升升则上行,辛则横走温则发散,故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


盖痹及死肌,皆是感地之湿气,或兼风寒所成,风能除湿,温能散寒,辛能开窍,故疗如上诸风寒湿疾也。


细辛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只可共用而不能独用。多用则气耗而痛增,独用则气尽而命丧。治头痛如神也,但味辛而性散,必须佐之以补血之药使气得血而不散也。



细辛不可过一钱,多则气不通,闷绝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用。


凡药所以治病者也,有是病,服是药,岂辛香之药而反闭气乎?岂上品无毒而不可多服乎?方书之言,俱如此类,学者不善详察而遵信之,伊芳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


细辛的用量历来争议不断,《本草别说》言“细辛若单用不可过半钱,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


《本草备要》认为“其味厚性烈,不可过用,不可过钱,多则气不能,闷绝而死。”


《中药大辞典》用量0.3~1钱。


现代研究细辛挥发油对蛙、小鼠、兔等初呈兴奋现象,继即陷入麻痹状态,逐渐使随意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同时反射消失,终以呼吸麻痹死亡。


《伤寒论》中用细辛的方子有5张。其中小青龙汤(严重肺炎)、麻黄附子细辛汤(肾虚致表寒,肾损伤非常严重)、乌梅汤(脏寒,脏腑失去功能)、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中,细辛用量3两;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用量2两;乌梅丸中细辛用量6两。


东汉时期的1两大致相当于现今的13.92g,乌梅丸中用6两因为是与方中其他药物共研末为丸,梧子大每次10丸,细辛所占量就是微乎其微了。


笔者认为细辛每次用量以不超过10克为宜,入丸散量应不得超过1.5g。细辛作丸散剂直接吞服必须牢记“细辛不过钱”。


入汤剂时可加大剂量但宜久煎,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还可采取煎浓汁少量频服的方法。


如果单以细辛研末冲服用量仅4克即出现胸闷、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


但若用作汤剂,因黄樟醚的挥发性比较快,所以经煎煮30分钟后黄樟醚含量大大下降,含量不足以引起中毒,汤剂影响细辛用量的因素主要是煎煮时间,细辛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细辛煎煮5、10、20、30、60分钟,挥发油损失率分别是30%、38%、55%、66%、74%,随着煎煮时间延长挥发油损失增加。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阳虚外感。

(2)鼻渊头痛。

(3)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

(4)寒饮咳喘。


配伍

细辛配干姜、五味子

细辛辛温,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温肺化饮;五味子酸温,敛肺气、滋肾阴。


三药相合,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治寒饮喘咳日久者效佳。


使用注意

凡阴虚阳亢及无风寒湿邪之头痛咳嗽者禁服。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皆不可用。


肝阳上亢头痛禁忌。


眩晕证高血压不可用。


细辛不宜与藜芦同用,细辛挥发油中含有毒性较大的黄樟醚具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如麻桂、细辛、参茸等若服用不当或过量会口咽干燥影响嗓音,出现声带充血,突发声音嘶哑。


故事

“说到细辛,你们一定要细心啊。”老中医喝了口茶,扫了徒弟们一圈,道:“为师有个教训要你们牢记。大概20年前,为师那时候还很年轻。”


“师傅都快80岁了,20年前也不年轻啊!”老中医横了他一眼,继续道:“那时候,为师还在游走行医。我来到一个村庄,那里的人们生活得还算富裕。在那看了几天的病,一些老病号觉得我瞧得挺准,巷里巷外便说开了,一些平日里不看大夫的、身体小恙的人也来凑热闹。其中有一个后生说他因为贪凉,在院子里光着膀子睡了一宿,第二天醒来便觉怕冷、发热、周身疼痛、鼻塞、流涕等。我见他是很明显的风寒感冒,便给他开了三剂九味羌活汤加减,并嘱其一天一剂,病当好转。本想此小病定当药到病除,可万万没想到……哎……”


“当天傍晚天还没黑,院外便传来喧闹之声,不待我出去看看怎么回事,东家便推着我往后门跑,见他如此慌张,只是叫我快跑,以后再细谈,只得作罢,先避一避。”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那后生买药回去之后便叫媳妇儿给他熬药,拆开一看,见细辛药量偏少,只有其他药的三分之一,以为是我开错了,便把三剂药的细辛一次性全熬了。谁知服药后不到一个时辰,便口唇发乌,满脸通红,呼吸急迫,眼看就要不行了。家人哭的哭,叫的叫,思来想去,也只有这药有问题。想想一个小小的伤风感冒被弄成这样,便叫上乡里亲戚来捉我偿命。”


“还好后来那后生没事,不然为师心里又会多一个阴影啊。你们以后一定要细心地用细辛啊。”



▶关注药店智汇,让你的药店比别人更专业、更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