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春天病”来袭,孩子用药常见7大误区!

扬州卫生计生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尤其在烟花烂漫的古城扬州,大家更愿意穿上比较宽松的衣服,郊游、赏花和进行体育锻炼。然而,春季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细菌、病毒逐渐活跃起来,气温冷暖不定,早晚温差较大,加上孩子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很容易在这个阶段生病,各种“春天病”的就诊潮将如期而至。



专家指出,孩子在春季高发的疾病包括咳嗽过敏流感皮肤病、肠胃病等,应对的关键在于科学用药和正确护理。但是,家长们一直以来普遍存在一些用药误区,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wsjs9  


误区一:盲目用药来防病


春季气温变化大,孩子很容易感冒。为了预防流感,很多家长习惯在家“囤积”板蓝根,平时当做饮料喝。“幼儿园里有孩子感冒了?”“孩子流清水鼻涕了?!”“快喝包板蓝根预防预防吧。”其实,用板蓝根预防感冒是很有讲究的,作为一种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板蓝根并不是适合每种感冒的万能药,只适用于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热性疾病的治疗,而对于风寒感冒、体虚感冒及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军团菌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无效。板蓝根虽毒副作用较小,但如果盲目长期服用或过量滥用,尤其在肝脏解毒能力下降时,还会引起蓄积中毒,出现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等。

预防疾病真正有效的方法,包括接种流感疫苗,减少接触传染源(比如疾病流行季节,少带孩子去车站、医院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日常饮食卫生,保证充足的睡眠等,这样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别有事没事就给孩子吃药来“预防预防”!


误区二:过度使用保健品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此时给宝宝们提供足够的营养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不少家长选择给孩子买儿童保健品。现在市场上的儿童保健品种类多样,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选购。但不少家长怕孩子“缺这缺那”,怕“输在起跑线上”,盲目选择给儿童吃各种保健品。



专家研究发现,如果宝宝能够在正常发育的情况下,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就能获得良好的正常发育。对于某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的儿童,某些保健品有良好的积极影响,但前提必须是保持各类营养均衡,若长期单一增强某方面机能,机体无法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对人体健康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此外,滥服保健品或过量服用也会损害身体健康。建议家长根据儿童日常饮食情况和生长发育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的选择保健用品。


误区三:容易听信他人推荐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朋友喜欢交流育儿经验,难免会根据亲戚、朋友或熟人的推荐,给宝宝服用各种“神丹妙药”。很多疾病看似症状相似,实际真正的病因并不相同,用药也应不同。如果随意使用非专业人士推荐的药,并不一定对症,不仅可能效果不好,还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专家建议,家长朋友应当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给宝宝选用适宜的药品。


误区四:拒绝或滥用抗生素


很多家长在抗生素这个问题上,观点迥异。有的非常反感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有的动不动就让孩子吃抗生素,希望缩短病程,快点好起来。



一方面,滥用抗菌药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没有帮助,还将增加耐药的风险,导致孩子真正需要抗菌药时,却无药可选。另一方面,抱有排斥心理而盲目拒绝也是不科学的,应做到遵医嘱,不随意停药或换药,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误区五:同时服用多种药


儿童生病譬如感冒,往往都需要一个特定的过程,孩子是有自愈能力的,一般5-7天就可自愈,吃药是用来缓解高烧等症状的,并不是药吃得越多,感冒好得越快。



一些家长可能会觉得“中药对身体伤害小一些”,所以喜欢让孩子中西药一起吃,但是往往药物之间会有相同的成分,一起吃会导致用药剂量的增加。儿童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肝、肾功能相对较弱,对药物的耐受性差,过量用药容易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误区六:迷信“国外药更安全”


 一直以来,许多家长迷信“进口药更安全”,。事实上,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在我国,国外药物进入中国市场前,都需要经过极其严格的审查。



近年来,由于网络高度发达,各种代购、海淘、微店的生意异常红火。但网上商家通常缺乏有效监管,家长很难及时获得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损害孩子健康的同时,也很难得到有效维权。


误区七:儿童服用成人药


许多家长“用药靠掰,剂量靠猜”。觉得自己用过有效的药物,只要给孩子减少剂量吃,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事实上,儿童并不完全等同于缩小版的成人!儿童的器官对药物的解毒和排泄能力远不及成人,此外,有的药物在儿童时期使用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wsjs9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这就要从日常生活细节开始做起,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当宝宝生病的时候,也不能乱了阵脚,科学用药,正确护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wsj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