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

医药人

 基原:为桑寄生科钝果寄生属植物桑寄生、四川寄生、毛叶钝果寄生的枝叶。

     茑(niao)本草学家指桑寄生科桑寄生属和檞寄生属植物。前者寄生于山茶科、壳斗科等树上,后者寄生于檞、榆、桦等多种阔叶树上。枝茎可入药。

别名:茑、寓木、宛童、桑上寄生、寄屑、寄生树、茑木。

采收加工:冬季至次春季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毒性成份:萹蓄苷。

寄生于桑树、桃树、李树、龙眼、荔枝、杨桃、油茶、油桐、橡胶树、榕树、木棉、马尾松或水松寄生于桑树、梨树、李树、梅树、油茶、厚皮香、漆树、核桃或栎属、柯属、水青冈属、桦属、楱。

《神农本草经》: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桑寄生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槲皮甙及少量的右旋儿茶酚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错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古时:仅指桑树上寄生的槲寄生,桑寄生。

释名:原名“桑上寄生”。《蜀本草》日:“诸树多有寄生,茎叶并相似…须桑上者佳。”故名桑上寄生。《本草纲目》曰:“此物寄寓他木而生,如鸟立于木上,故曰寄生、寓木、茑木。俗呼为寄生草。凡分列于正物侧旁之物谓之耳,如耳房、鼎耳。本品为桑上侧生之物,乃名桑耳。寄生植物之于寄主,宛若孩童依附长辈,因称宛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