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刊文:科研事业单位官僚化体系倾向扭曲科技人才价值观

全球生物医药导师研讨会

 作者:孙锐(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当前,我国“高精尖”人才群体严重匮乏,亟待引起关注。世界权威机构评选300多位对科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我国入选的科学家只有3位。从国际性权威科学院外国会员人数的国别排序来看,我国处于第18位,不仅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印度,这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十分不相称。

  追根溯源,当前我国的科技人才管理制度还存在一定问题,突出表现为: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还不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还不匹配。如何培育“高精尖”人才辈出的制度土壤,是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

  警惕:

  公正性不足导致逆激励效应

  任何原创性创新成果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遵循着一定的科学发现规律,它需要创新人员就某一方向进行长期求索,并产生优势积累。长期稳定的科研支持,对取得国际一流原创性成果,对培养“高精尖”人才至关重要,而后者又是国家创新能力强弱与否的基本标志。

  我们的调研表明,当前我国科技评价和人才评价功利性过强,创新失败容错机制不够。在现有定量化考核制度下,大量科研人员被引导到“短平快”的项目上,难以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也不愿承担失败可能性大,但可能取得重大原创成果的科研探索,因为在现有职称评价体系中“输不起”。

  科技人才激励体系中还包括科技成果奖励制度。设置科技奖励的初衷是激励科技人员产出更有价值、更有分量的科研成果。但目前看,我国国家科技成果奖励和社会成果奖励等为学术界诟病最多,甚至产生“逆激励”。九三学社的一项调查表明,87.7%的科技人员认为科技成果评审和评奖需要“公关”。个别部门组织的项目评审、奖励评审受行政力量干预太大,重人情、拉关系等现象较为严重,甚至成为实现领导意志的包装过程,不仅损害了科技奖励的公正性、权威性,而且挫伤了一线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的工作信心和积极性。

  危害:

  官僚化体系扭曲人才价值观

  当前,我国大量科技人员聚集于高校院所等所谓“事业单位”,用“参公管理”“行政管理”“干部管理”制约科学家、研究者开展科研工作的情况广泛存在,这导致我国大多数科研单位行政化和官本位思想严重。

  更有甚者,还在科研创新领域产生了“官者通吃”现象,以“行政权力”取代“专业权力”,以“领导评价”取代“专业评价”,只要当上各种校长、院长、所长、处长、系主任等,就自然汇聚各种“科研资源”。这造成了所谓“中国式科研单位现象”:在高校院所谁“官”大,谁“学术”水平就高,谁就是“学术带头人”。

  科研事业单位官僚化体系倾向扭曲了科技人才的价值观。某高校十几个教授打破头去争当一个副处长的“怪现象”,就反映了我们一些科研创新事业单位价值观念导向的歪曲和扭曲。这其中暗含的潜台词是——在科研单位要拼的不是学术能力,而是官位大小。可以说,这样的土壤下,我们培养的不是“高精尖”人才,而是“高精尖”领导、“全能型”领导。

  与之并存的,是科研课题管理工作流程繁琐,科研骨干的大部分时间用于项目申请、预算设计、经费报销、评审鉴定、课题结题,没有更多时间真正投入项目研究,科学家们“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不是被评审,就是在评审别人”。还有某些部门、领域的课题申请“关系门路”大于“能力水平”,“公器私用”导致了最为严重的科技领域腐败,最终伤害的是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

  方向:

  扫除原有制度障碍

  近期,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改进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支持方式。贯彻落实中,建议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以产生国际一流创新成果为导向,改革科研评价、成果评价、人才评价机制,推动政府从以上科技评价环节中退出。以科研成果质量为核心,给连续做出高质量工作的人才以持续支持,要简化持续支持程序,弱化“干部身份”管理,同时兼顾自由竞争原则。国家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科研项目资助评审公正、公平、公开,保障科研投入能够流向最有创意和社会需要的研究项目,同时建立科学共同体、专业共同体公开监督并向全国人大反馈机制。

  其次,改革高校科研事业单位官僚化管理体制,推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离,推动政府部门简政放权,落实高校院所单位用人自主权,真正建立“科研本位”“学术本位”“专业本位”的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院所治理体系。着力改革体制内“双肩挑”科技人员管理方式,高校院所在职领导人员不再申报科技项目、人才项目、科研奖励及参与各类科研职业荣誉评奖。

  再次,面上推开接轨国际科技管理和人才管理体制“新型科研机构”改革试点,大力推动官办新制、官民合办、民办官助、民办民营等按照企业化运作的新型科研机构建设。鼓励新型科研机构承担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计划项目,提高源头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由科技创新到产业发展的无缝连接。

  然后,推动政府科技部门管办分离和职能转移,改革各国家科技项目管理体制,建立法定机构管理、科学共同体主导的国家科技项目发布、管理与评估体系。大力开展科研人员的满意度调查和第三方评估,以评促建,使国家科研创新体系建设真正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最后,有效提升一线科研人员和科技人才薪酬待遇和生活保障,建立“一流人才、一流待遇”制度体系,同时对从事基础性研究工作的人员予以长期、更好的物质保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着力建立健全使“高精尖”人才自由涌现的环境和条件,扩大科研院所自主权,减少政府和行政管理者的行政干预,放松管制条件,赛马而不相马,遵循市场法则,将精力投入到建立公平、公正开放式发展环境上来,让人才在干事创业和价值创造中脱颖而出。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17日 06版)



全球生物医药导师研讨群欢迎您加入(几千人导师系列研讨群)期待更多国际顶级大牛加入全球导师研讨群


建立此系列研讨群目的是为了让全球范围内的导师们,能够在同一个平台内,研讨各相关科研方向的问题, 打破时空的阻隔,你在地球一端讲,我在地球这边听,还可以随时多人参与交流,虽然天各一方,但是感觉就是在一起的!


目前导师研讨群的国际大牛越来越多,已经有全球几千位导师在此微信群里面研讨交流(目前的导师来源有如下单位:牛津大学,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爱丁堡大学,波士顿大学,多伦多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密西西比大学,慕尼黑大学,悉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门科大,中科院,军科院,清华,北大,复旦大学,浙大,南大,中科大,上交大,同济,武大, 中山大,二军大,山大,吉大,西安交大,中药科大,华师大,南开大,天医大,兰大,川大,南医大,哈医大,中南大学,四医大 等等



目前按照学科的类别,导师们可以选择以下不同导师群:

  1. 全球生命科学导师研讨总群

  2. 分子与生化导师研讨群

  3. 细胞生物学导师研讨群

  4. 免疫学导师研讨群

  5. 神经生物导师研讨群

  6. 药学相关导师研讨群

  7. 微生物与寄生虫导师研讨群

  8. 肿瘤研究导师研讨群

  9. 干细胞与组织再生导师研讨群

  10. 病理生理导师研讨群

  11. 心血管研究导师研讨群

  12. 呼吸系统导师研讨群

  13. 消化系统导师研讨群

  14. 内分泌/代谢系统导师研讨群

  15. 泌尿生殖系统导师研讨群

  16. 血液淋巴导师研讨群

  17. 骨与组织工程导师研讨群

  18. 遗传发育/组织胚胎导师研讨群

  19. 医学检验诊断导师研讨群

  20. 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导师研讨群

  21. 二代测序与生信导师研讨群

  22. 农作物与植物导师研讨群

  23. 昆虫科学导师研讨群

  24. 动物科(医)学导师研讨群

  25. 生物医学工程导师研讨群

  26. 食品安全相关导师研讨群

  27. 老年病学(抗衰老)导师研讨群

  28. 生物样本库导师研讨群

  29. 科研院长研讨群

  30. 生命科学期刊编委/编辑研讨群

  31. 导师课题/项目申请经验交流群

  32. 中医药研究研讨群

  33. 结构生物学导师研讨群

  34. 课题/项目合作,外包服务交流群

  35. 合成与系统生物学导师研讨群

  36. 专利成果转化交流群

  37. 考研调剂导师交流群


    
    

    下面33个是导师与硕博学生混合的群


  38. 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研讨群

  39. 信号通路研究研讨群

  40. 转化医学-细胞治疗研究研讨群

  41. 表观遗传学研讨群

  42. 生命科学博士后研讨群

  43. CRISPR-Cas9基因敲除研讨群

  44. 海外精英/海归人才研讨群

  45. meta分析研讨群

  46. 蛋白相互作用研讨群

  47. non-code RNA研讨群

  48. 生物信息学研讨群

  49. sci论文写作研讨群

  50. 纳米生物医学研讨群

  51. 分析化学研讨群

  52. 实验室管家研讨群

  53. 外泌体相关研讨群

  54. 生物医学3D打印研讨群

  55. 微生物发酵与表达研讨群
  56. 肠道微生菌相关研讨群
  57. 生命科学行业投资交流群
  58. 线粒体与内质网相关研讨群
  59. 组学分析研讨群
  60. 微流控芯片研讨群
  61. 生物制品/疫苗研讨群


  62. 实验室设计装修交流群
  63. 糖生物学研讨群
  64. 寻找课题/课题设计交流群
  65. 肿瘤微环境研讨群 
  66. 缺氧调控机制研讨群
  67. 肿瘤异质性研讨群
  68. DNA损伤与基因组稳定性国际论坛
  69. 国际癌症代谢与治疗大会
  70. 生物加/交大生物信息培训班



同城生命科学导师聚会群【目的是增加同城导师之间合作的机会,互帮互助】

同城导师聚会群欢迎导师们加入(要求是硕导及硕导以上,独立PI 


生物医药上海导师聚会群,北京导师聚会群,广州导师聚会群,杭州导师聚会群,南京导师聚会群(武汉,西安,济南,重庆,天津,沈阳,哈尔滨,昆明,贵阳,成都,太原,长沙,合肥,兰州,郑州,福州,石家庄,大连,徐州,苏州,温州,厦门,西宁,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南宁)导师聚会群

 

加入导师群注意点:


1. 加导师群管理员的微信号,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

2. 添加后说明您的单位,姓名,研究方向,职称(需要您是导师哦!)

3. 选择进哪两个导师交流群? 就可以让导师管理员邀请入群了

4. 打赏微信红包请随意,多少都是您支持导师群建设的一份心意


请导师进群后修改下群名片, 方法是:点微信群右边上方的多人头,进去后,有个【我在本群的昵称】的地方,修改为:姓名,研究方向,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