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例药物性肝损害用药分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袁蒲[1]
摘要: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点、致病药物以及药物治疗情况,以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对2005—2011年某三级医院87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以纳差、乏力、黄疸和腹部不适为主。87例中,中草药及中成药引起者31例,占35.63%;抗菌药物引起者13例,占14.94%;心血管药物引起者11例,占12.64%。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胺作为治疗用药在临床上使用较多。药物性肝损害治疗用药分析显示,四联及四联以上用药者57例,占65.51%;硫普罗宁超剂量用药占58.33%(35/60);复方甘草酸苷溶剂选用不当占22.73%(5/22);门冬氨酸钾镁溶剂用量偏小占62.50%(20/32)。87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10例,占11.49%;好转74例,占85.06%;未愈3例,占3.45%。结论:部分中草药及中成药、抗菌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存在较强肝毒性。药物性肝损害治疗中,临床医师宜控制联合用药品种、单次剂量,选用适当溶剂及溶剂用量。
药物性肝损害 , 中成药 , 合理用药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