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邦颗粒(敏邦颗粒说明书)

国药准字Z62021234应该只能用于一种药,并且是一个厂家的?

原料的采用也有些差别,选名厂的要有保证一些维血宁颗粒生产厂家1 维血宁颗粒 国药准字Z21021127 辽宁海洲药业有限公司2 维血宁颗粒 国药准字Z32020407 常州九鼎制药有限公司3 维血宁颗粒 国药准字Z32020365 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4 维血宁颗粒 国药准字Z62021234 兰州太宝制药有限公司 康龙维血宁颗粒是兰州太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就是康龙牌维血宁颗粒,甚至不按标准生产.药品生产都要遵循统一的强制标准,所以说理论上疗效都差不多,但有的药厂工艺要好些,最终导致价格差别和疗效差异.选择时,康龙是商标名

海缔邦林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溶液:用阿莫西林颗粒,双黄连颗粒?

你好,你的白细胞是4.99,是在正常范围之内,不低的.海缔邦林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溶液其主要成分是异丙嗪,具有止咳化痰作用,主要用于感冒过敏性鼻炎咽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双黄连颗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当服用阿莫西林预防感染.建议你不用担心,遵医嘱和在医生指导下按时规律服药,注意保暖、适当休息、合理饮食、适当多喝白开水等.祝早日恢复健康!

在哪里能买到这两种药 益妥 思博海~

在大药房都可以买到的,很方便.感谢提问,祝你开心每一天!(请动动鼠标点击“有用”是对我热心回答问题的最大支持,如有问题,也可点击“追问”,谢谢你)

孕妇用大颗粒海藻面膜好不好?怀孕四个月,脸上长了很多斑,想用海?

孕期是不建议使用面膜的,面膜品里面都是含有化学成分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纯天然的产品,这样的产品用了对宝宝也不好

玻尿酸中的交联剂是什么?有什么潜在风险吗?

交联剂是一种能在线型分子间起架桥的作用,是玻尿酸当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没有它的存在,玻尿酸就无法起到塑形的效果.目前常规玻尿酸填充剂会使用的交联剂,叫做BDDE.想提高玻尿酸的支撑力度以及想让它在体内维持的时间久一些,是必须要用到交联剂的,添加的交联剂多,交联度高,玻尿酸的塑形功效就越好,维持时间越长.而过高的交联度,也可能令人体出现免疫反应,难以自然代谢,出现各种并发症.

老牌子海藻颗粒有哪些?什么牌子的海藻好用?

现在比较出名的就是半田花田、耐驰奥、国品,半亩花田广告力度大,颜色发红,杂质多,用着也还行,耐驰奥是美容院内销品牌,知道的人不多,但是良心泰国正品,国品的海藻前几年一直很火,但是由于生虫的负面消息太大,造成这几年业绩一直下滑的很厉害.这三款我都买过,也用过.良心话,耐驰奥的最好用,颜色褐色,草味很重,出胶率特别高,半亩花田闻着有点臭,国品基本现在不敢用了.

海藻颗粒功效

海藻颗粒面膜中的高分子胶,只是在皮肤表层形成了一层高含水量的高分子膜,可以短时间为肌肤补充水分,用完后皮肤水润、饱满、有弹性,但是这种效果持续的时间非常短,皮肤很快恢复原状.商家所宣称的补充胶原蛋白、美白、祛痘功能,没有任何根据.简单为皮肤补充水分还是可以的,这层高分子膜可以软化角质层,对于清除皮肤表面的油脂和污垢有一点效果.这也是一些油性皮肤的人敷完后皮肤油脂减少的原因.当然,这层高分子膜如果清洁不干净,有可能导致皮肤长痘.

在晶体的研磨车间做事对身体有害吗?

长期跟粉尘打交道,玩佩戴防尘口罩,勤洗手,洗澡,洗头.多吃猪血.长期接触粉尘不防范.容易得尘肺病,和皮肤病

洋务运动中的留美幼童是如何选拔的?

留美幼童选拔没有什么背景,一是通过考试选拔12至15岁的聪颖幼童;二是教会推荐。

资料链接:

一、1871年下半年,慈禧太后批准曾国藩、李鸿章的幼童留洋折,并由总理衙门总管,两江总督曾国藩主管。晚清一代,曾国藩的行政办事效率是比较高的,朝廷圣谕一下,曾国藩立即组成了两个班子,其一为:“总理幼童出洋肄业局事宜关防[沪局]”,由曾国藩的文案兼幕僚刘翰清为委员,驻扎在上海,负责招收、培训、选拔出洋幼童,实际就是出国前的培训学校,其二为“奏派选带幼童驻洋肄业局事宜关防”,委员陈兰彬,副委员容闳,并委任了随行的中文教习和翻译,常年驻扎在美国。任务是携带幼童到美国学习,并刻制两枚蓝色关防大印,(晚清政府的临时机构均为蓝色关防),随后,由这两个班子拟定了一套详尽的出洋幼童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是:

1、通过考试选拔12至15岁的聪颖幼童到美国学习。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

2、总共选拔120名幼童,分四年赴美,每年30名。时间是1872到1875年。

3、学习时间总计为15年,凡报名考试合格者,需与政府签定生死合同。

4、学生学成毕业后,不许逗留美国,必须回国服务。

5、学生的学习、生活费用,包括车船费,全由政府出资。

6、每个学生的留学费用,120名计费120万两银子,由海关税支付。

7、学生在美国学习期间,生死病故,各安天命,政府不赔偿。

当然,还有一套严格的学习管理办法,主要是强调在外国肄业,不能忘记朝廷恩典,逢初一、十五要面向东方遥拜大清皇帝,再拜孔圣先师,幼童人手一册《圣谕广训》。这个《圣谕广训》是什么书呢?他的全称是《御制圣谕广训》。清朝取代明朝后,几乎全盘继承了前朝推行教化的法令制度,朱元璋制定的24字圣谕,由顺治皇帝稍微该几个字,变成当今皇上的六谕,康熙皇帝亲政后,有感于“法令禁于一时,而教化维于可久”。遂将六谕扩充为更加具体的上谕十六条,

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减以惜材用, 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 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正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可以看出,这16条是封建社会农耕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后,雍正上台后,又将十六条导绎其言,推衍其义,共得万言,题为《御制圣谕广训》,颁行天下,晚清科举考秀才,是必考内容。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政治思想读本。当然,也有其他五经四书等孔孟经典。由此可以看出,清政府对出洋幼童是极力灌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那一套政治理念。

二、选拔幼童的艰难过程

按照幼童留洋章程的规定,120名幼童分四年派完,每年应该是30名,可是从1871年下半年开始,到1872年上半年,第一批迟迟招不够30名。而当时刚刚经历过明治维新的日本,1870年就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去了。肄业局驻地是在上海,曾国藩考虑到万事开头难,曾以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的身份,发函给上海、宁波、福建、广东等地方政府,又专门给当时上海的大资本家唐廷枢、徐润写信,这两人就是轮船招商局的负责人,要他们协助陈兰彬、容闳招收留洋幼童。

大家替当时的人们着想:不要说官僚权贵家庭,就是一般普通百姓家庭,一想到要自己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跨洋过海,不远万里,去到那蛮夷之邦,一去15年,还要给政府定下生死文书。除了少数了解西洋事务的商人、买办,一般家庭是不愿让孩子走这条路的。当时并没有电视、广播、报刊,人们传递信息都是亲朋好友口口相传,很少有人知道美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相反,一些恐怖的流言却散布开了。第二批幼童中有个叫李恩富写的回忆录中说:他家乡就谣传,说什么幼童到了蛮夷之邦,要扒掉人皮,披上狗皮,到处展览,为洋人赚钱。还说什么西洋有个“弗琅机”国,好蒸煮男女幼童吃,吃的时候,还要把皮剥下来,至于传教士对幼童挖眼剖心,制造洋药,更是骇人听闻。

眼看快要到了出洋的日期,才招了二十多名幼童,并且大多是唐廷枢、徐润动员广东香山县老家的子弟前来报名。容闳只得来到香港教会学校招生,青少年时期他曾经在香港教会学校读书。在香港,容闳又招了6名幼童,其中就有詹天佑。

当时,詹天佑才12岁,在广东海南县刚读完私塾,失学在家。詹天佑家有个邻居叫谭伯村的,在香港经商,他一看清政府招收幼童留洋的告示,马上想起了邻居詹兴洪的儿子詹天佑,小男孩非常聪明,谭伯村很喜欢他,每次从香港回去,总是给詹天佑带回去一些香港出版的画报、书刊等,谭伯村决定回去动员詹兴洪,让他儿子詹天佑前来报名。

詹兴洪祖籍是安徽州府婺源县人,早年祖上迁移到广东经营茶叶,生意做得很大,詹兴洪也是个读书人,只是生意到他手里,天灾加人祸,生意一落千丈,破产家败了,詹兴洪当时靠代人写信和刻图章谋生,所以詹天佑刚读完私塾,詹兴洪就无力供他读书了。恰在这时,谭伯村从香港专程回来,动员詹天佑报名留学西洋。詹兴洪夫妇还有两个女儿,就这一个男孩,一想到孩子一去15年,还要给政府签定生死文书,詹兴洪夫妇犹豫了,迟迟不答应。

谭伯村因为在香港经商,他知道美国是个先进的国家,小孩到美国留洋,回来就是洋翰林,眼看报名的日期就要过了,谭伯村夫妇商量,决定把自己7岁的四女儿谭菊珍许配给詹天佑,因为谭伯村比较有见识,家境比詹兴洪家境富有,只是他没有男孩,这样两家结为儿女亲家,谭兴洪夫妇才勉强答应让詹天佑报名。谭伯村与詹兴洪带着詹天佑匆匆来到香港,找到容闳,总算报上了名。詹兴洪拿着笔战战兢兢签定了生死合同。

当容闳带着从香港招来的詹天佑等6名幼童返回上海,交给陈兰彬、刘翰清等人,自己就匆匆忙忙提前赶往美国安排幼童入学事宜去了。而负责幼童留洋的主管,两江总督曾国藩于1871年4月在南京去世了,他临终专门交代,幼童留洋事务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主管,可见,曾国藩晚年对幼童留洋的重视与期望。派遣幼童留美是曾国藩晚年政务中的一个最大亮点。

到美国后,容闳先来到新英格兰区麻萨诸塞州的斯波林菲尔市,华人都称它为春田市。这个城市随然很小,但教育事业发达,容闳在这里找到耶鲁大学毕业的校友帮忙,很快租借了一栋二层小旅馆,作为驻洋肄业局的办公之所,并决定幼童来时,以二三人为一组,寄居在肄业局附近的医生、教师、牧师家中,先过语言关,然后再入学。

这一切安排妥当后,容闳立即给上海发电报,陈兰彬很快带领幼童准备出发。幼童每人做了一身质地高雅的长袍马褂,一顶小缎帽,一双厚底鞋,一人做一个小木箱,装日常用品,又每人发一套崭新的《圣谕广训》和四书等,于1872年农历7月8日,公历是8月11日,由留洋委员陈兰彬、翻译曾兰生、中文教习容增祥等带领下,从上海吴淞口江岸上船出发。岸上,送行的亲人泪流满面,悲喜交加,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