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食品医药促进会组织研讨规范 治理保健食品会议营销及食品保健食品恶意索赔行为

食品医药产业促进会

 近日,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食品医药产业促进会,携手中国工商报等媒体,组织专家学者和执法部门的代表联合开展规范和治理食品保健食品会议营销及食品保健食品恶意索赔行为等热点问题座谈会。

   关于治理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的问题,大家普遍认为,近年来,以会议、讲座、免费体验等方式非法销售保健食品的行为日益增多。究其原因,一是高额利润驱使。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不法经营者故意混淆保健食品与食品、药品及其它产品的概念,虚假宣传,谋取利润。二是科普宣传有所欠缺。参加“会销”的人群多是中老年人,对保健食品缺乏基本的辨识度和认知度,“会销”人员大打亲情牌,通过讲解所谓的“养生知识”,诱惑老年人购买大量产品,蒙受经济损失。三是惩治力度偏软。由于会议销售、体检理疗、健康咨询等方式销售保健食品隐蔽性强、流动性大,易形成监管盲区。且产品多另行存放隐蔽地点,调查取证难。相应的信息通报、执法联动等工作机制尚未建立,给不法份子以可乘之机。为抵制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销售行为,座谈会达成共识,建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尽快制定保健食品会议营销行为规范指导意见,明确以下问题:一是依法规范保健食品会议营销主体资格,加强主体资格审查。保健食品经营者应当在营业执照中取得含“保健食品销售”的经营项目,方可经营。二是依法规范会议营销宣传内容,重点加强广告宣传管理。严格审查,宣传内容是否经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查批准,是否取得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件。涉及虚假、夸大宣传的,由工商行政部门、市场监管查处。三是依法规范会议营销活动,加强活动举办场所的管理。使用(租用)宾馆、酒店、影院或其他场所不得进行现场销售产品活动。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由所在地食品药品、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公安部门配合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四是营造社会共治、公众参与的良好监管格局。发挥好基层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作用,主动收集保健食品会议营销方面的信息。加强对中老年人群的宣传引导,揭露讲座促销真相,引导广大群众理性消费。利用科普宣传站、食药安全大讲堂、曝光典型案例等方式,增加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悬架宣传整治工作的有效性。

  关于治理食品保健食品恶意索赔的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全民参与打假,本是治理假冒伪劣商品的有效渠道之一。但近年有些“职业打假人”利用食品标签瑕疵等问题,故意大量买入然后通过打假要求食品保健食品商家支付天价赔偿,特别是有的已经针对某产品已胜诉获赔、又购买该产品以图再次获利,对于打击假冒伪劣和维护公共利益的作用十分有限。而且,恶意索赔行为已经大量占用行政和司法资源,给正常的市场监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据一些知名电商介绍,“职业打假人”开始转战网络,呈现出专业化、集团化、细分化的新趋势,恶意索赔的初衷已背离打假的本意。一些人采取诈骗、敲诈等违法违规手段索赔,已涉嫌犯罪。大家对于食品保健食品恶意索赔行为基本达成共识,建议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应当加强衔接,治理打假乱象,联手惩治食品保健食品恶意索赔行为:一是呼吁社会各界弘扬法治和诚信精神,实施全民共同治,共同营造健康、稳定、有序的营商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090号建议答复意见》明确“不支持这种以恶惩恶、饮鸠止渴的治理模式”,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必须抓紧落实。座谈会呼吁,食品保健食品打假人的行为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这是“底线”。二是建议公安部门重点关注食品保健食品领域投诉举报量大、频率高的以恶意索赔为目的的职业投诉举报人,并对其投诉举报尤其是撤诉的案件进行重点跟踪、回访,收集职业打假人敲诈、勒索的有力证据,汇集初步调查材料串联成涉黑涉恶线索,及时开展部门联合行动,对存在敲诈、勒索行为的“职业索赔人”,坚决予以重拳出击。可以结合目前开展的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探讨将治理食品保健食品恶意索赔行为作为其中的工作内容,进一步依法规范打假行为。三是建议市场监管、食药监部门协调属地各食品保健食品重点经营者和药店,指导其利用食品保健食品各自的宣传载体,开展各类社会宣传活动,营造治理食品保健食品恶意索赔行为的氛围。四是进一步普及消费维权基础知识,引导群众依法维权。

阿里巴巴、京东、王府井银泰购物中心等食品保健食品经营机构的高层负责人,部分知名智库专家、学者、律师洪涛教授等做了精彩发言。国家相关部门及北京、陕西、四川、重庆等部分省市有关行政及司法部门、消费者协会代表应邀出席了该座谈会。

 


相关话题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