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希尔安(二) 一如苦瓜肉片的清苦与清香

希尔安药业


今年8月,我们推出了《致“舌尖上的希尔安”的创作大师》一文,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和热烈关注讨论。不少同事在微信后台给我们留言,说希尔安大石前处理车间的食堂菜品也是有名的好吃,比起合川新厂食堂不遑多让,不少总部和新厂的同志到大石前处理车间吃了他们的饭都念念不忘,总想找机会再去吃一顿。根据部门安排,我们决定走进大石老厂,仔细品味老厂食堂美味。



大石前处理车间位于大石街道(以前叫大石镇),是希尔安最老的生产基地之一,原为重庆中药总厂十二分厂,于1996年被希尔安药业从重庆中药总厂收购过来,是希尔安历史上的第一个制药厂家,因此也是希尔安的发源地。希尔安就是从这里起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如今的样子。



作为传统的农村,大石街道周边的农民们种植、饲养各类农牧土特产品。不管是新鲜的无公害蔬菜还是自家养殖的粮食土猪肉,在大石街道的菜市场上应有尽有。每逢赶集,市场内人流如织,吆喝声此起彼伏,人们交换着彼此的劳动成果,享受着自然的馈赠。



美味往往来自于新鲜的食材。希尔安药业大石老厂区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天早上,当野草还挂着露珠,新鲜的蔬菜和猪肉便已经摆在了厂区食堂的案桌上。正值夏末,清晨的空气已然有了丝丝凉意,和合川城区喧闹繁杂、货车往来不息的农贸市场不同,大石的农贸市场更多的是抽着旱烟、挑着担子售卖自家农田里种植的蔬菜的农民。



今天食堂的主菜是苦瓜肉片。作为夏天最受欢迎的食物之一,刚采摘下来的苦瓜在农民的箩筐中如同浅绿的翡翠,迎接着每一位顾客的挑选。苦瓜富含粗纤维、维生素C、钙、铁等营养素,因其味微苦而而回味清香,被人们视为难得的食疗佳蔬。我国民间自古就有"苦味能清热"、"苦味能健胃"之说。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性寒冷,能清热泻火。苦瓜的微苦滋味,吃后能刺激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令人食欲大增、清热防暑。因此,夏吃苦瓜最相宜。



苦瓜肉片、豆干回锅肉、炝炒苕尖、清炒丝瓜。这样的菜品平凡而又朴实,荤素搭配却又保证了卡路里和维生素的合理摄入。既要合理搭配菜品,又要让大家能够经常变换口味,董师傅可谓操碎了心。董师傅是希尔安药业前处理车间食堂的大师傅,合川区渭沱镇人,2002年,董师傅来到希尔安药业,先在位于东津沱的合川老厂的临时食堂担任厨师,后来因工作需要被调到大石前处理车间做厨师,这一干便是16年。




16年里,董师傅很少回家,吃住都在厂里,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到合川城区儿子家里吃个团圆饭。在8月最热的那段时间,前处理车间放高温假暂时停工,只有董师傅和十几位值班的工友还在坚守。每天,董师傅都去市场上采购新鲜的蔬菜,定时更换菜品,在天气炎热的季节,苦瓜就成了最脍炙人口的选择。



“今天这个苦瓜可以,又大又新鲜,夏天多吃苦瓜好,清热。”董师傅说。董师傅话不多,语言朴实,做菜也简单实用。熟练地烧油,放下姜蒜提味,加入和了芡粉的新鲜土猪腿夹瘦肉。大火将猪肉爆香之后加入盐和苦瓜,快速翻炒几下,一份苦瓜肉片便出锅了,散发着微苦的别样清香。



马不停蹄,豆干回锅肉、炝炒苕尖、清炒丝瓜等家常菜也相继出锅。苕尖娇嫩,清脆化渣;丝瓜新鲜,回味微甜;豆干回锅肉麻辣可口,味道浓郁绵长。没有花哨的厨艺展示,厚重的大铁锅也不能够颠勺火爆,所有的菜品只需要最简单的做法,便能够展现食物本身的滋味。简单美味的菜肴,却让大石老厂的员工们吃出了家的味道。



吃饭时间到,工友们带着自己的餐具来到食堂,一边讨论着工作,一边大口咀嚼着可口的饭菜。不时有人向董师傅道声谢:“老董,今天中午这个苦瓜安逸”;“老董,今天中午这个苕尖有点嫩哦”。董师傅只是点头致意,报以微笑。



与热闹的食堂相对应,此刻的厂区却是无比的安静。这片工厂很多建筑都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旧、低矮的建筑,很多还是平房,包括现在的食堂就是清瓦平房。1996年,公司从重庆中药总厂手里将其收购过来,希尔安才结束了委外加工生产产品的短暂历史,算是有了最初的厂房,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承载了公司药品生产任务。2002年,公司位于合川工业园东津沱片区的GMP厂房建成投产,公司主要生产基地搬迁到位于工业园区东津沱片区的工厂里,大石老厂却被保留了下来,担负着药物提取的前处理生产重任,继续为公司的生产保障发光发热。2012年,大石前处理车间曾进行过改扩建,以满足即将搬迁到合川工业园区南溪片区后产能极大扩张的新厂的生产需要。说来也有意思,承担公司主要生产任务的主厂已是两度异地重建、扩建,而大石前处理车间却一直保留了下来,而大石前处理车间的工人们也一直坚守在那片远离城市的偏远之地,沉心静气地为希尔安的快速发展默默无闻地贡献他们的青春、汗水与心血。



1996年-2002年间,正是公司艰苦创业的时期,唐德江董事长、陈犁总经理都曾长期在此居住。前处理车间主任曹海兵回忆说,那时候,希尔安的食堂还不在现在的位置,是进大石老厂区大门左转门卫室左边的那间仅一层的小青砖瓦房,一棵巨大的黄桷树为这间青砖瓦房遮挡着烈日的烧烤。




唐董、陈总等领导与工人们打成一片,长期在这间小瓦房用餐。那时,希尔安总人数不到100人,每到饭点,所有兄弟姐妹们便集中在那个小房中用餐,人少,大家彼此知根知底,聊天话题也就很广,从工作到家事甚至到个人感情,无话不说,无话不聊,气氛很是轻松热烈,于是工厂的食堂便有了家的感觉。以邹宁健为代表的老一辈炊事员,便想着法儿更换菜肴保证大家吃好吃饱。


据曹海兵回忆,在公司品种转型最为艰巨和关键的1997~1998年间,唐德江董事长一周有好几天居住在大石厂区,白天在食堂吃饭,晚上便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将就睡觉。大石的烧白做得很好,成了一绝,唐董特别爱吃,直到现在,唐董偶尔回忆起那段时光还会感叹:“大石老厂的那个烧白,吃起来只有那么安逸了,感觉比现在很多高档酒店的菜都好吃”。其实,大石老厂食堂烧白勾起的,或许不止是美味,更多却是唐董对那段艰苦创业历史,以及创业时期团队之间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的无限怀念。



唐董平易近人,很喜欢和大家开开玩笑。在食堂打饭排队时,偶尔会乘前面员工不注意,突然跪一下员工后膝盖弯,或冷不丁靠一下某个员工的脚。员工们突然遭此“袭击”,站立不稳,那懵逼狼狈的表情会立马引起满屋员工的哄堂大笑,整个食堂瞬间充满了欢乐的气氛,长时间工作的疲劳瞬间不翼而飞,整个团队也因此更加亲密、团结。这招也因此成为唐董解除员工与他的陌生感,拉近与员工距离的经典招式,前些年还经常用。只是最近几年,公司发展迅猛,员工人数增长到了1300多人,全部认识公司所有的人,甚至知根知底已经变成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大家的关系才由以前知根知底、打成一片,发展到相互尊重、包容,工作上密切配合,而私人关系相对来说却生疏了很多,这也是所有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当然,现在我们已经很少看到唐董再对哪个员工搞“突然袭击”了,但唐董依然是一个很有趣、很会让下属解除紧张、很会让气氛变得轻松愉快的那个灵魂人物。


2013年底位于合川工业园南溪片区的希尔安新厂建成后,大部分的生产任务便搬了过去,而大石老厂仍然作为前处理车间继续履行着自己的使命,前处理车间的工人们也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大石那偏僻之地。如今,斑驳的墙壁昭告着岁月的沧桑。经年的门窗,墙根下长出的嫩绿的树苗,无声地述说着希尔安20多年来发生的故事,甚至引导我们从她的苍老中去探寻她再往前推300多年的历史,那已然是伍舒芳草堂时代的另一番光耀史册的悠久绵长。





现在的合川新厂,新建的前处理车间已然矗立起来,初见雏形,据工程部经理陶勇说,预计明年8、9月份就可以建成投产,届时大石前处理车间很可能将搬到合川新厂,与新厂合二为一,并由此结束前处理车间与新厂两地分居的历史,发光发热了20多年的大石前处理车间也因此即将结束他们的历史任命,化茧为蝶。公司将彻底打破药物提取的生产瓶颈,产能将获得极大的释放,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而大石前处理车间50多位员工们将坚守在这里站好最后一班岗。和曹海兵主任一样,他们中的很多人加入希尔安已经有10多、20年的时光,远离城市的繁华,坚守在略显沉闷和寂寞大石老厂区,他们将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这里,如同朴实无华却有着清热解暑功效的苦瓜一样,用自己螺丝钉一样的精神,默默支持着希尔安发展壮大到如今的样子,而简陋的食堂见证了他们的青春流逝。



只是总部或合川工厂的人员偶尔才会去一次大石,能品尝到大石前处理车间食堂饭菜的机会很少,这种新鲜感可能会让我们将其视为美味佳肴。但对于长年生活工作于此的前处理车间员工们来说,他们的舌尖所品味到的新奇、刺激、美妙,则未必有我们这样强烈,对他们而言可能早已习以为常了。


一如苦瓜炒肉片的简单、纯朴、清苦、清香、回甘,大石老厂区的兄弟姐们,用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淡泊,支撑着希尔安的发展与壮大,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