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送你一份夏至养生全攻略!(转给身边的人)

中药百科
夏至
2018年6月21日
五月初七 星期四
二十四节气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俗语:冬至养生,夏至治病。一个安内,一个攘外。夏至人阳气到极限则一阴生,就是俗话说的寒。热极而寒生,寒生百病重。所以今天宜扶阳驱寒,将寒气消除在萌芽期是个取巧的方法。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


夏至后入伏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容易中暑、生病。


因此,旧时在这时多驱邪求安,同时也讲究中午歇晌,讲究吃补食。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防暑。


了解养生之精髓

荐读《黄帝内经》


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则设立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防治思路,即体现了在特定的时机预先培养阴阳,以固之本,扶持正气,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正是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的防治原则。


此书图文并茂,简单易读,学习《黄帝内经》不再是难事儿。


起居养生


起居有时,养阴护阳


起居嵇康《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或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意念中存想心中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


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变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运动养生


运动宜“轻”,环境宜“清”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不喜欢运动的,也可以选择听一首音乐,舞一曲禅舞,以此修心养身,让身体舒展的同时,心也随之静下来!古草雅集,慧舞禅心,让你在觉知中治愈身心。


脾胃不好,做起运动来也有气无力,心思怠倦,达不到最佳效果,


中医认为: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是后天之本。


人从出生之后成长需要大量的能量,而这些能量都是要通过饮食而来,但是饮食必须要由脾胃共同工作才能转化为气血能量。


所以养好脾胃,我们的日常运动才有保障。关于日常养脾胃,小编推荐以下这本书:

脾胃问题是中国人大的健康问题。脾气虚,饭后困倦、四肢无力、少食体胖;脾阳虚,手脚冰凉、腹胀腹泻;脾阴虚,胃口差、嘴唇鲜红、口干口渴……


《养脾胃就是养命》详细描述了脾胃问题的症状表现,通过饮食调养、穴位按摩、吃中成药等有效地调理方法,自查自诊,让你轻松拥有健康脾胃。


精神养生


夏应养长,亦要静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


“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在日常茶饮中,可以加入黑枸杞、石斛花或者藏红花,用以静心养气。


饮食养生


夏至饮食,宜苦酸咸


饮食调养,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作为饮食版《黄帝内经》,徐文兵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中国人到底应该如何吃才符合生命之道。


《黄帝内经》里面提倡只要我们的饮食、思想、行为跟春生、夏长、秋收、东藏的起伏规律去走,我们就能活得好好的。


读完这本书,你的饮食观和人生观将会有巨大的改变。


点击原文链接,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