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专辑 | 棕情棕意,浓情端午

民彤医药
端午节
端午节安康

五月五 是端阳

插艾叶 挂香囊

五彩线 手腕绑

吃粽子 蘸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是我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首个国家法定节日。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大家知道吗?


端午节的由来




【纪念屈原】

战国时期,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未能实现,被削职流放,后楚国亡,屈原内心痛苦,于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各种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

春秋时期,伍子胥楚国人,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请和,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王大宰,谗言陷害子胥。子胥死后于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纪念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年仅十四,昼夜沿江哭号,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传为神话。


端午节习俗

端午的习俗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驱灾,也就是祛毒除恶、辟邪驱鬼;另一类就是祭祀,由龙图腾的祭祀,转而为具体历史人物的祭祀。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其实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屈原投江后,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此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演变至今,粽子早已花色各异,品种繁多。


【挂菖蒲】




清代已有此俗。这天,人们将菖蒲(或艾叶扎在一起)挂于门两边用来驱邪。挂菖蒲、艾蒿早已是南北城乡的习俗。

在江西、安徽的部分地方端午节这天家家门前悬挂蒜头、石榴花。以期"赶鬼除菌"。


【挂钟馗像】




钟馗是唐代一位儒生,因貌丑被皇帝除名,钟馗一怒之下力碰殿堂阶梯而死。后钟馗被附会成专门捉鬼的鬼王,并且成为人们在岁末时张挂的门神。由于五月瘟疫易于流行,死者众多,人们想起专门捉鬼的钟馗,于是就在端午节悬挂钟馗像了。此习俗在中国的江浙一带比较普遍。


【饮雄黄酒】




端午节这天,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虎辟邪。

另据现代科学证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加热后可以变成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因此,在科学知识大为普及的今天,我们应该正确看待雄黄酒的功效并慎重加以应用,兴利陈弊,以确保安全、快乐地欢度节日,维护身体健康。


【佩香囊】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端午节佩香囊,取其芬芳,有助于驱蚊祛瘟,还有利于防病健体。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游百病】




游百病流行甚广,在四川、陕西、贵州等地都有较大的影响力。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多在妇女、老人、小孩或体弱多病者中间进行。游百病在贵州地区属于端午习俗。当天晚上,人们用花草水洗澡,因此又称“洗百病”。



你们家过端午又有什么习俗?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告诉我噢!



有粽子的端午才完满

吃粽子是对端午节最起码的尊重

这个端午,公司特意为大家准备了

精选的粽子以及装有草药的香囊

寄愿大家一整年都平安顺遂



一盒盒粽子礼盒已经准备就绪,等待着主人把它领回家



△ 领到粽子礼盒的大家都很开心




△ 除了粽子,还有装有草药的香囊(佩香囊,取其芬芳,有助于驱蚊祛瘟,还有利于防病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