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葛均波:关于以心血管健康指数为抓手和试点,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体系建设

爱医药
两会进行

为更好地推动中国心血管防治的工作,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以及国家CDC共同制定了心血管健康指数,该指数以五大维度、52个细分指标构成综合评价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提出通过建立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评价我国的心血管疾病防控状况,进而助力于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水平的相关提议。

背景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当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类疾病,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健康问题。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的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2.7亿,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同时,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占居民疾病死亡人数的40%以上,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是中国居民疾病死亡的第一死因。面对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危机,我们应认识到心血管疾病的可防可控,并对危险因素加强管理,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心血管病的防控战略,把提升心血管病的防控水平提高到健康中国战略支撑的高度。

为更好地推动中国心血管防控的工作,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以及国家CDC慢病处共同制定了心血管健康指数,该指数以五大维度、52个细分指标构成综合评价体系,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危险因素防控情况、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情况、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五大维度进行分析,充分反映了全国及各省人群整体心血管健康状况、心血管病流行发展趋势、防控现状和公共卫生建设。根据2017年首次数据,我国不同省份间存在较大差异(指标以百分计,分值越高情况越好):最高分是75.4,最低30.2,平均分49.4。以秦岭淮河作为界限划分南北,南方情况好于北方。危险因素暴露、疾病救治、政策指导方面南方得分高,北方在防控情况方面有优势;从东中西来看,东部得分最高,中部和西部持平。


1建议

心血管健康指数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和数据研究基础之上,充分综合了了临床医学专家和流行病学专家等各领域专家的意见,纳入了心血管防控需要考虑的各方面因素,是一个全面、科学、高质、量化的指标体系,在各省制定政策、建立体系、衡量成果方面有极大的辅助和推动作用,可以成为国家和各省心血管疾病防控工作的很好抓手。

希望国家和各省卫计委能积极应用心血管健康指数,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帮助各省份充分了解自身心血管疾病防控现状,完善心血管疾病防控体系建设,以及长期评估工作进展和提升方向。鉴于目前我国各省间巨大的差异性,建议以省为布,将指数进一步落实,具体体现在:


1

各省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危险因素防控情况、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情况、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五大维度对本省数据进行深入解读和研讨,找到各省优势所在和可提升方向。


2

各省在对指数充分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心血管疾病防控工作提升策略和行动方案,对于各项行动进行有效排序,明确相关负责部门,确保有限资源的合理应用。


3

各省将指数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并把其列为各省卫计委心血管疾病防控工作的衡量指标,定期进行评估并对结果进行公布。同时,从国家到省级行政区定期发布心血管健康指数,形成动态机制,持续衡量不同部门的工作付出和效果,优化推进各项工作。


4

为有效落实以上工作,各省由省卫计委牵头,组织相关机构部门成立核心工作小组,结合当地CDC、社保等部门和临床、医保、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等方面专家,确保方向一致,形成最大合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