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必学:这坨抱着树根长出来的东西竟还能美颜?

中国药店

 

作者:道生子

 

茯苓是千年的松根与一种特殊的菌子相遇,生长出来的奇怪生命。没有花果枝杈,也没有固定的形状,是抱着树根而生的一坨块状谷物。《诗经》里写:“山有榛,湿有苓。”是说它在阴湿的地下,只为着松根而生。

茯苓有着和树根同样颜色的表皮,长相庞大臃肿,从三四斤到二三十斤不等,样子虽然不雅,却是万物中的极品。唐宋时就成了帝王将相之家的养生保健物品,它不仅延年益寿,美容养颜,还具有安心定神之功效,长期食用可以使人更加聪慧。

 

据说今天京华风味小吃之一——茯苓饼就是大才子苏东坡的发明及所爱,文以载道,想他的滔滔诗篇也许有茯苓的功用呢。若在今天,只怕靠他的东坡肘子和茯苓饼也会富甲一方的。晋朝名医陶弘景辞官隐退时,皇上赐他“每月茯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慈禧太后对茯苓更是钟爱有加,所用的养生药方里,十之七八含有茯苓,如她的养生延年茯苓糕。

奇妙的是这么珍贵的东西本质却是一个卑微的寄生物,寄生在马尾松或赤松的根上,像极了菟丝与女萝的缠绵。马尾松是一种高大雄伟的阳性树种,喜光,喜温,却不耐阴凉。而同根生的茯苓却永不见一丝风雨、阳光与温暖,一直宁静而温柔。它守护着马尾树,一阴一阳,一柔一刚,所以古人也认为它们是由一对恩爱的夫妻变化而成。这当然是传说,却也如此美丽,古人有誓言叫作“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茯苓与松根,不正是如此吗?

 

除了养生,茯苓也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古人称为“四时神药”,因为把它与任何药物配伍,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外表也甚为普通,皱皱的黑皮,裹着粉白色的机体,菌核中间,有松根贯穿,抱团生长的部分叫茯神,咋看切断的茯神木,略显腐朽,表面带有一圈圈的纹理,也就是所谓的松木年轮吧,这部分茯神,药效最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罹患胸腹胀痛,心悸不安,拜求医生看病,推荐吃的就是这个。结果呢,他在市上买了药,吃下后病反加重,遂责怪医者。医生找来丢下的药渣一看,原来是街上以老芋冒充茯神赚钱,吃了假药了,被坑害了。说明市上假药销售现象由来已久,柳宗元还专门写了一篇《辨茯神文》,记下了这段故事。

 

《淮南子》曾记载:“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下有菟丝”。同样是寄生,菟丝子是倾其所有的依赖和束缚,茯苓却是沉默的相守,兀自的葱茏,它和松,缠绵而不相扰。

 

如舒婷《致橡树》里的爱恋:“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由此看来,所有真正的爱恋,原本就应是如此地相互滋养吧。

苍茫的宇宙里,万物相生而又相克,没有好与不好,只有相遇的对错,像一棵菌子,来到了松根旁,就赢得了千年的爱与美名。

 

茯苓直解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产云南者称“云苓”,质较优。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取之浸润后稍蒸,及时切片,晒干;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生用。


【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水肿;痰饮;脾虚泄泻;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

【使用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


单验方选

1.面部黑斑、黄褐斑等色素斑:白茯苓15克,白蜂蜜30克。将白茯苓研成细粉末,再将蜂蜜与茯苓调成糊状即成。可营养肌肤,消除色素斑。晚睡前敷面,次晨用清水洗净。蜂蜜用白色的梨花蜜或槐花蜜最好,保养时间愈长,愈有明显效果。

(刘正才,周健华主编.美丽来自大自然.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04.)


2.湿脚气:茯苓、薏苡仁各30~50克,痒甚者加白鲜皮30克。浸药1小时,温火煎煮30分钟后将药液滤出。患者以脚(先用温水洗脚,拭干)在盆上熏至药液温度适宜,再将脚放入盆内待药液凉止,然后以消毒或洗净阳光下曝晒的干净布拭干,脚趾间放消毒干棉球少许。每天1剂,熏洗2次(第2次将药液与药渣混合,加水适量,再煎),方法同上。

(苗明三主编.本草外用.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01.)


3.前列腺增生:怀山药300克,白茯苓300克,共研成粉,每次取药粉10克,温水冲服或放入稀饭中食用,每天2次。或每天服用1次,每次20克。注意事项:次方治病,贵在坚持,不分疗程,直至病愈。

(姬领会编著.中医师秘藏的小验方.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09.)


4.慢性肾炎水肿: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茯苓各30克。将上4味入锅,加适量水煎汤。可清凉解渴,清热消暑,利尿降压。饮汤,连服数日。

(敏涛,章巧萍编著.西瓜全身都是宝.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01.)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cjcmmyc)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二维码关注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