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节气】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锦绣大地动物药业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进入寒露,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此时中国北部地区甚至已进入深秋或初冬,添衣保暖成为了不容忽略的问题。



寒露介绍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正式开始。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但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过了寒露,气温逐渐下降。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随着代表盛夏的“大火星”西沉,我们似乎已经听见冬天的脚步声正在临近。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丨 最后一批鸿雁也大举南迁,但因已有先至者为主,所以这时后至者只能为宾。



二候雀人大水为蛤 丨 古人以为,因为天寒,往日纵横叱咤的“雀”,都变成“蛤”躲到水里去了。



三候菊有黄华 丨《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记载。这时候,菊花已经普遍开放。


寒露养生


调养起居

季昼热夜凉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正所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天气由凉爽走向寒冷,大家不应该再穿凉鞋或短裤了。此外秋季早睡早起有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

中药调护

根据秋季的特点,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制剂。另外,还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胖大海等。平素为阴虚体质的人,可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如果出现皮肤与口角干燥、口舌生疮、咳嗽、毛发脱落等,即“秋燥”现象,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的补品或药粥。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能起到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




调节情绪

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特别是身临花木凋零,秋风萧瑟的深秋,常在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闷与垂暮之感。因此,秋季养生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为首要。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外出观赏风景,喜悦溢于言表,可使忧郁愁烦顿消,令人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调护运动

在秋季的时候,要是我们可以坚持一个比较适宜的身体锻炼,不单单是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调养肺气,还可以给我们的身体上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自己身体上的组织器官带来的免疫功能受损,或者是自己的身体受到了一些外部的气候寒冷刺激时候,可以更好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过度运动,会增加人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

秋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伸展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




调节饮食

遵循季节变换的规律,科学进食,由内而外地调养,这就是食疗的功效。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的食欲普遍增强,此时千万记得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伤及肠胃。

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广柑、山楂、新鲜蔬菜、酸味食品;多补充水分,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



适时添衣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秋风起,秋意凉。落叶纷纷下,满地尘飞扬。此情此景,似乎是在提醒着人们,天已凉,应注意添衣防寒,尤其是胃部和腹部的保暖。寒露后,秋将逝,冬将至,你感受到了吗?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