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和堂[√]-中医院名医建议-九月进补季,中医教你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味”

万和堂医药

                            




杨金宝


萬和堂中医院

中医师

秋意渐浓,不少人开始谈论进补,想要通过健康的饮食方式将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减少秋冬季生病几率。可是大鱼大肉式的贴秋膘已经OUT了,萬和堂中医院中医师杨金宝告诉您“贴秋”你可以更有创意。

《黄帝内经》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经过一个漫长的夏季,人体出汗多,消耗大,易伤阴伤气。到了秋冬天,阳气渐收,阴气生长,人的机体由活跃、外向转变到沉静、内向,加上气候干燥,燥邪伤人,干燥的多事之秋来了。注重养生的女性应以滋阴润燥为主,可以使气血平和,远离疾病,也能为明年的阳气升发打好基础。

 

7 种家常中草药,对症进补效果好

不仅限于饮食上的健康能量补充,疲惫的身心还可以借助中草药的滋养。煲汤、入菜肴都很好,关键是找对最适合自己的那一味。

 

黄芪——补气养血,不易感冒

黄芪有补气养阳功效,常吃黄芪,秋冬不易感冒。和人参大补元气的功能不同,黄芪对气虚的补充缓慢而持久,即便是干燥的秋季进补,也不会上火

tips:改善胸闷气短、精气神不足、出虚汗、易疲劳、贫血者,可用来泡水、煲汤、煮粥,黄芪偏温补,感冒发热、阳气充盛及孕妇禁止服用。

 

罗汉果——润肺止咳,眼不干

性味甘凉,可清肺止咳,利咽喉,润肠燥,特别适合干燥的秋天进补。尤其是声音沙哑、喉咙不适或患有慢性咽炎的人可长期用罗汉果泡水喝,清凉甘甜,润肺止咳,还能预防呼吸道感染。另外,罗汉果对火气大、眼睛干涩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

tips:可用罗汉果1/8 颗泡水,或用罗汉果加入瘦猪肉一起煲汤。罗汉果性凉,有通便作用,易腹泻者不宜多服,外感及肺寒咳嗽慎服。

 

茯苓——渗湿健脾,安心神

性味甘平,有渗湿利水、健脾止泻、安心安神功效。由于功效广泛,古人把茯苓称为“四时神药”,不分四季,与各种药物配伍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夏季贪食生冷导致秋冬季脾胃功能紊乱者,最适合用茯苓调理脾胃。

tips:适合心悸失眠、健忘、脾虚者,尤其适合湿热体质。可讲茯苓磨成粉,泡水喝或做成饼,进补茯苓比较安全,但身体虚弱、肝肾阴虚、津亏血少的人,长期服用易加重燥热症状。

 

当归——补血活血,手脚不凉

当归善于调血,一到冬天就会手脚冰凉的人进补当归可增强冬天的御寒能力;月经不调、痛经者,常吃当归可大大缓解症状。

tips:改善血虚、血瘀引起的头昏、疲倦、面色差;将当归切成薄片,取5~10 克煮水或泡水代茶饮,或用当归和母鸡一起煲汤。当归活血作用强,月经过多或经期不宜服用。

 

玉竹——养阴生津,熬夜少上火

玉竹擅长养阴,适合阴虚引起的肺燥咳嗽,干咳少痰,以及胃热炽盛、便秘等症,常与沙参、麦冬、天冬等配伍同用。玉竹补而不腻,不寒不燥,故有“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的功效,用它来煲汤做菜,也根本吃不出药味来。

tips:适合熬夜、吃辣、食欲差、易上火的阴虚之人;玉竹20 克,猪瘦肉250 克,同煮汤服食。正在服用强心药及胃有痰湿气滞者不建议进补玉竹。

 

党参——补气生血,润面色

人参虽然大补元气,但并不适合干燥的秋季,反而是补力平和的党参更好,党参药性平不上火,有益气补脾、润燥养血等功效,除了适合气虚者之外,由于补气也有助于生血,它也很适合贫血的女性。

tips:改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短气喘咳,面色苍白。将党参洗净,切去芦头,置容器内,可蒸成又软又糯的党参干,每天早晚可嚼食10 克。气滞、怒火盛者不建议多吃。

 

天门冬——清肺降火,滋润肌肤

天门冬甘润,性苦寒,被称为抗燥之王,是秋冬季节滋阴润燥的好药材。吃天门冬既能止咳又能祛痰,还能消除疲劳,增强精力,保持肌肤滋润。天门冬也很适合和别的中药材来配伍,常跟麦冬、沙参或川贝一起用,清肺润燥效果好。不仅限于饮食上的健康能量补充,疲惫的身心还可以借助中草药的滋养。煲汤、入菜肴都很好,关键是找对最适合自己的那一味。

tips:调理咽痛、口渴口干、便秘、心烦心悸,60克天冬、15克冰糖,加水炖熟,早晚各吃一次。天门冬甘寒质润,脾胃虚寒易拉肚子及风寒咳嗽者慎用。

 

秋季进补小心绕开误区

当你忙着贴秋膘和进补时,小心,一些流传广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说法其实未必正确。

 

“ 贴秋膘”= 多吃肉

贴秋膘的做法早已过时。以前的饮食模式多以粮食和蔬菜为主,而如今的饮食中动物性食物占比已经很高,再大量集中摄入肉类,易在体内郁积生热,使人出现疲劳、口干舌燥、大便不畅等症状。对于运动量少、压力大的现代人来说,新鲜水果和蔬菜反而更值得多多摄取。

 

不分体质一味补阳

随着秋天来临、气温下降,喝参鸡汤、涮羊肉火锅、吃狗肉煲的人渐多。在某些人的意识中,秋冬进补就要多吃热性的壮阳食物,实际上这是误解。畏寒怕冷的寒性体质在秋冬季适当吃一些温补类食物可起到壮阳、增强体质的作用。但对多数人来说,秋冬进补应以补阴为主。中医认为 “阳由阴生”,即便偏阳虚的人在服用温性药物和食物同时,也要配合补阴。

 

补品越名贵,进补效果越好

每种补品均有一定的适应症,名贵补品鹿茸、人参类,滥服易导致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流鼻血等症状;冬虫夏草也只有补肾和补肺作用,仅对经常疲劳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有效;据营养专家分析,那些物以稀为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等,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反而是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食品更值得推荐。

 

进补,就是要多喝汤

煲汤是传统的进补方法,不少人甚至认为汤煲得时间越长越好。殊不知,汤煲得时间过长,很易丢失大量营养。另外,我们都知道吃海鲜喝啤酒易引发痛风,却不知道喜欢吃牛羊肉也同样危险,因为这些食物中也富含嘌呤。尤其是牛羊肉、海鲜等,吃着肉也许没什么反应,可一喝汤就易出事,这是因为食物中的嘌呤都溶解在味道鲜美的汤里了。

 

全家人吃同一种补品

进补要遵循“虚啥补啥,对症进补”的原则,男女由于体质有差别,体虚也有所不同,吃同一种补品不可取。另外,保健养生虽不像治病那样严格,但起码应将进补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种体质,像鹿茸、人参等属燥性补品适合畏寒怕冷、喜热、易腹泻的阳虚者(体质多属偏寒),而那些满面红光、手足心热、易便秘的阴虚者(体质多属偏热)则应慎用,否则有可能造成流鼻血、便秘、烦热不安等不良反应。

关于秋季进补的那些疑惑

TH 在煲汤时可以随便加入滋补类中药材吗?

秋季养生以养阴润燥为主,对多数人来说,药性平和的中药材都是适合滋阴润燥的,如枸杞、北沙参、玉竹、石斛等,适当补有好处,而补阳偏燥的中药材要避免,如人参、鹿茸等。另外,身体虚弱或体质偏寒的人慎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TH 中药材入菜、煲汤时要注意什么?

首先,药量选择不宜过大,一般以10~15 克为宜,一般不建议超过30 克;其次,在煲汤时,要根据不同的药材来选择加入时机,比如种子类中药材需要同其他食材一起放入,根茎类可以在最后30 分钟放入,花类中药材因药性易挥发,只需要提前5 分钟加入就好;再次,煲汤要用砂锅,不宜用铁锅、高压锅,否则会破坏药性;最后,用中药材煲汤、做菜肴时,要少用调味料,尤其不能用大料、花椒、八角等偏热性的调味料。

 

TH “中药小零食”真的可以随便吃吗?

目前,市场上含有中药材的小零食并不少见,常见的有九制陈皮、阿胶蜜枣、茯苓饼、甘草杏、龟苓膏等,且有一定的养生功效,比如九制陈皮能帮助消化,甘草杏能消除食火,生津止渴,阿胶枣补血养颜,龟苓膏可预防便秘和上火。因为这些零食加入的中药大多药性平和,以养阴补血为主的,适当吃些还是安全的。



杨金宝 主任
中医师,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四平医院、长春恒爱医药、长春爱康医院工作。从事中西医内科工作15年。处方用药搭配合理,辩证论治、对症用药,诊脉定病、药效显著。

主治: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

治疗范围:小儿厌食、消化不良、小儿实火、伤风、咳嗽、多动症等儿科疾病;心衰、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肌炎、脑梗塞、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气血不调、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风湿骨病、腰腿疼痛、胃肠疼痛、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萬和堂为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药急送服务,一个电话,药品免费送到家!免费送药电话:4008-648-999(市区外和处方药不予配送)





百年萬和堂  健康永相伴



相关话题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