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规范检测治疗,遏制肝炎危害

浙江卫生计生监督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规范检测治疗,遏制肝炎危害”。

之所以设立一个世界肝炎日,

目的就是呼吁全社会关注肝炎的防治,

让大家获得相关的知识,

能够自己加以预防。


病毒性肝炎是我们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曾经是肝炎大国,特别是乙肝大国,严重的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党中央高度关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要求因病施策,巩固当前防控成果,不断降低疫情流行水平。


为了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我国实施了预防接种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随着这些防控策略的逐步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儿童目前乙肝的病毒感染率逐年显著下降,2014年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4岁的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是0.32%,和2006年相比下降66.67%。



目前全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已经降到了7%以下。这个数字无论是降低下来的相对数字,还是目前的绝对数字,都从数据这个角度阐明了我们国家病毒性肝炎防控取得的显著的成效。因此,我国也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发展中国家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的典范。


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年)》,进一步采取巩固和扩大免疫屏障,做好危险因素综合管控,规范治疗管理,健全和完善肝炎防治保障制度,做好社会宣传、教育等各项措施,继续做好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


国家卫生计生委这次确定的是规范检测治疗、遏制肝炎危害,目的是想号召大家能够重视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工作,积极开展主动检测,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特别是感染了乙肝或者是丙肝病毒之后,要积极的就医,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来阻止或者是延缓病毒性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进程。


政府高度重视肝炎的防控工作,实施了以预防接种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预防控制策略。就具体的防控策略来说,我国可以说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这样一个工作:


1992年

卫生部就将乙肝疫苗纳入了计划免疫管理。

2002年

又将乙肝疫苗纳入到儿童计划免疫,在2005年的时候,制定了《2006-2010年的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

2007年

我国通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这个项目,将甲肝疫苗还有其他的一些疫苗,包括流脑和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儿童的免疫规划项目当中去。

2009~2011年

实施了1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疫苗补种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进一步降低了儿童乙肝发病的风险。

2012年

通过技术的研究,将5微克乙肝疫苗替换成了10微克乙肝疫苗,进一步降低了儿童发病的风险。

2016年

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国家免疫规划儿童的预防接种程序,在这个程序当中,进一步强调了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和母婴阻断的工作。


另外,要求特别指出对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的新生儿要在出生之后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的同时,接种100个国际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建议对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她所生的儿童对接种完第三剂的1-2个月之后,开展乙肝的表面抗原和抗体的检测,对发现表面抗原阴性但抗体低于10个国际单位的新生儿再进行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


通过这样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我国的乙肝发病降低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1-4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0.32%。除了这些,我国除了乙肝之外,对甲肝和戊肝的防控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果。


特别是2007年的时候,将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后,甲肝的报告发病持续降低,2016年报告发病率是1.55/10万,这也是历史的最低水平。另外,在2012年,我国在全球率先研发成功了戊肝疫苗,目前作为第二类疫苗推广使用。



当然,我国在乙肝的防控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在乙肝的防控工作中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新生儿乙肝疫苗,在一些薄弱地区特别比较偏远经济条件不太发达的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外我们还有相当多的慢性乙肝的患者,这部分病人早期的发现和规范化的治疗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当然,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下一步针对新生儿的乙肝预防接种和目前的慢性乙肝治疗和管理将是病毒性肝炎防控的两项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