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学抗癌不可或缺

吉林省中药协会

    本周是第23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多年来祖国医学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贾英杰作为全国著名中医肿瘤治疗专家,认为随着国际医学界对肿瘤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个体化整体综合治疗的理念与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传、病后防复以及辨证施治理念已经不谋而合。大量临床实践也证实了中医药不是肿瘤治疗“最后的救命稻草”,是科学抗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让中医药科学规范地介入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可以有效地帮助肿瘤患者顺利手术、完成放化疗和实现肿瘤康复。他特别提醒肿瘤患者一定不要有病乱投医,要理性地擦亮眼睛,明辨打着中医旗号欺骗患者的假中医,千万不要被所谓“神医”“祖方”“秘方”“消瘤汤”等江湖“中医”蒙蔽,花了很多冤枉钱、病人承受着身心痛苦还对肿瘤治疗毫无意义。

  “配角”也是“主角”

  适时介入实现人瘤共存

  贾英杰说,一方面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癌症从绝症划为慢性病行列,消除肿瘤已不是判断肿瘤治疗的唯一疗效标准,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像王大爷、张女士这样成为“人瘤共存”的慢性病者。另一方面肿瘤的综合治疗不是手术、化疗、放疗、生物学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的个体化治疗的集合体,是一个系统的治疗过程。目前,中医药已经运用在肿瘤治疗的全过程,不同的肿瘤治疗环节可以使用不同的中医药治疗。通常癌症确诊后,如果能够手术、放疗或化疗,则应该在西医规范化治疗。与此同时,中医药即可科学介入,其间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

  在手术前后、放化疗期间,中医药治疗作为重要的“配角”登场,给予患者补气养血、健脾合胃的中药调理,可以增强患者体质,安全度过手术期;在放、化疗期间,以补气养血、滋补肝肾、健脾养胃、养阴清热的中药治疗,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放射性治疗带来的局部损伤,如炎症和组织纤维化等,以及化疗带来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使病人能够顺利完成治疗。在预防肿瘤转移、复发的康复期和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期,中医常常作为“主角”亮相。此时使用扶正与抗癌相结合的中药,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最大意义在于调动患者自身机能增强体质,抑制肿瘤进展,缓解肿瘤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期,将患者带入“人瘤共存”和谐相处的新局面。

  “治疗”意在“康复”

  中医为高质量生存保驾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完善,高质量的人瘤共存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目标,肿瘤康复的治疗方略开始被人们广泛接受。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基本原则的指导下,综合运用中医各种治法,改善治疗副反应、减轻癌性疼痛、纠正癌性疲乏,都对肿瘤康复意义重大。”贾英杰说。

  “中医药促进肿瘤康复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疾病的内分泌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最为显著。”贾英杰说,“内分泌治疗引起的类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如自汗盗汗、烦躁易怒、失眠心悸,西医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常常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然而,祖国医学治疗这些并发症方法多样、简单易行、作用神奇。”

  比如自汗盗汗是类更年期综合征最常见症状之一,常见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内分泌治疗后。中医归属“汗证”在治疗方面多采取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滋阴清热之法,常用方药为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生脉散加减,功效显著。烦躁易怒属中医范畴的“郁证”“脏燥”“百合病”等。治疗以疏肝理气、滋肾益肝、调摄冲任为法,常用方药多以逍遥散为基本方,或合六味地黄丸、或合柴胡疏肝散,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另外,肿瘤康复过程中还有很多普遍症状应用中医药治疗也能很好地缓解,大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首先是癌性疼痛。我国癌痛比例为51%至61%,控制癌痛是姑息治疗的重要内容和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中医外治法根据癌痛的性质和部位不同分别采用膏剂、洗剂等外用剂型,体表直接给药,药力直达病所,止痛迅速有效。

  其次是癌因性疲乏。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针灸治疗可调整机体经络系统,沟通表里内外,促进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趋向正常与平衡,从而促进人体气机的运行,辅助脏腑气血的化生,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情志,缓解癌因性疲乏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