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经营——基层诊所“转型”势在必行

旭正医药


国家政策环境的巨变,促使基层诊所必须进行新的战略调整,传统营销模式和盈利模式必须更新。基层诊所究竟在未来应该怎样发展,成了各位医务工作者朋友们街头巷尾讨论的话题。



一、基层诊所面临的些许现状:

【1】国家控制发热门诊,控制传染病的举措。

【2】控制滥用输液和抗生素的临床使用。

【3】大病没有设备和技术硬件。

【4】抗风险能力小,容易造成医疗事故。

【5】各种私立医院和养生保健机构的影响。

【6】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数量上升。

【7】人们健康意识增强,保健意识上升。

【8】多种妇科病,颈间腰腿疼痛,三高等疾病的康复保健服务需求。

【9】服务对象整体素质提高。


以上9条都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基层医生要想长足发展,有所建树,必须转型。同时做到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很多战斗在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们,只管低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辛辛苦苦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没有节假日,不过星期天,服务人民健康,造福社会发展,但是却不懂经营管理,诊所里面事必躬亲,工作时间不分昼夜,把自己整的很累,把员工搞的崩溃,劳动付出多,价值少利益低。


二、基层诊所面临的发展难题:

(一) 技术特色不突出


基层医生都是全科医师,技术全面,但无特色,同行之间都在同一水平线,彼此之间缺乏突出的竞争优势,处于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困境。面临同行、公立卫生院、卫生室的竞争,缺乏专科治疗特色,对重症患者和疑难杂症无法接诊治疗。


(二) 患者数量少


患者仅来源于四周乡邻。 一方面因为基层医生虽在本地有名气,但还不足以名震一方,周围同行众多,患者没理由舍近求远,慕名奔波前来;另一方面,由于基层缺少对防病保健知识的宣传,以至于患者在疾病早期无法得到治疗,等到无法正常生活或者工作的时候,往往我们又解决不了这种状况了。这样不但影响患者数量,也增加了诊断治疗的难度。


(三) 医疗设备缺乏


基层医生的经济难免有限,而且也不敢贸然将积蓄投入购买齐全的医疗设备,扩大规模。就算购置了所有医院里都有的设备,也未必能吸引患者到自己这里来检查。成本高,投入产出不合理。因为规模小、水平同质化、无齐全设备辅助,使得我们收费项目单一,仅限于微薄的药品利润。


三、基层诊所的“转型”,可以抓住这几个点:

解决方案1:不断学习国家适宜技术,走特色医疗路线


做好特色建设,特色化的诊所,应该是诊疗功能差异化、具有优势特色的技术品牌、具有个性化服务的诊所。它应该具备离患者距离近、花费低、有绝招、投入少、门槛低、简经营和时间宽等特点。


解决方案2:升级经营思路,走医养结合大健康路线


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及大健康产业,符合国情,政府积极支持。可见基层升级经营思路,将治疗、调理、保健三大板块紧密结合,走医养结合的经营模式势在必行。医疗结合保健路线可以真正地实现综合治疗,提高疗效,增加收益。


ps:做好健康管理工作,建立健康档案,做好康复保健计划,有些诊所可以走医养结合的经营模式。


解决方案3:向多元健康方向迈进,追求服务与治疗相结合


面对市场化的基层医疗,竞争日趋激烈。基层应从现阶段的治疗业务向专科方面迈进,多元化满足基层患者的需求,逐步提高就医率,治愈率,收费随之也提升。


解决方案4:抓住机遇,整合资本,看好“连锁诊所”

现在,像超市一样,既有遍布大街小巷的个体超市,也有巨无霸式、大中型的连锁超市,将来的诊所必也是遍布大街小巷的个体诊所与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的连锁诊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连锁诊所当前有两种常见运营模式一是医生自己作为开办者先开办一家诊所,然后以此为母体,向外扩张,但发展缓慢而且诸多因素制约。第二种模式,是由资本成立一家运营公司,然后运营公司依法开办诊所,一家、两家....以至多家,从而形成连锁诊所,这种模式适合于社会资本介入基层医疗市场,但对于众多基层乡医来说,资本运作谈何容易?

     此外还有第三种便于成熟的基层诊所开展的连锁运营模式,这也是今年大家都在关注的话题,而且还有专场讲座……见本文结尾

总结:基层一定要根据自身条件提炼出“专科化”的品牌形象,积极参与到诊所联合、资源整合的合作模式中,抓住升级机遇。随着社会资本的不断介入,加入连锁化的经营平台,共享品牌,这样成本降低,收益提高。

评论或发送信息即可报名,限150人,河南地区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