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药物创新能力获突破?纳米机器人或将是有效途径

制药网


导读

医药产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产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近两年来,关于医药产业发展方面的利好政策也频频出台,如刚刚发布的“十三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提出,积极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临床急需的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的审批。又如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时隔8年迎来首次大调,根据人社部近日发布的新版医保目录,收录品种共2535个,总数较09版目录增加了339个。各种政策“轮番轰炸”,医药行业也将随之迎来爆发式增长。而一度令药企望而却步的创新药研发也将在新政策的推动下有望迎来新的突破。

  


创新药物研发(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提高创新药物研发能力 培育医药产业新动能
 

  医药行业已经成为全国非常关注的一个行业,但是从目前来看,中国医药之路,并不是特别畅通,就医药投资来看,由于投资大,回报小,敢于创新的投资并不多。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陈波表示,做一个新药研发大概要十年时间,从头到尾要花10亿美元,考虑到失败药的投入,可能需要20多亿美元的巨大投入。
 

  如今我国虽然是医药生产大国,但绝非医药生产强国。数据显示,2015年全世界创新药的市场近600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仅占不足100亿美元。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创新药研发上相差甚远。专家表示,中国制药企业要想缩小与跨国制药企业的差距,必须提高创新药物的研发能力,补齐自主创新短板,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培育医药产业新动能。
 

  从全球药品销售额来看,创新药占了80%的份额,未来创新药将继续主导全球市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和制度上的创新,以推动创新药的研发。
 

  在推动创新药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发动机”,制药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为创新药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正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飘扬代表所说:“没有研发投入保障,何谈创新能力。”如恒瑞医药每年投入销售额10%左右的研发资金,打造了18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其这些年快速发展也正是受益于持续不断的创新投入。
 

  在制度上,如今我国也正在不断的创新,如十三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中提出,积极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临床急需的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的审批等。通过政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制度的不断创新,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加大创新药物研发的资金投入,将进一步加速创新药研发的进程。
 

  让纳米机器人眼睛更犀利 助力新药研发
 

  创新药在未来将主导医药市场,我国应该加大力度推动创新药物研发,但是在新药研发过程中,企业也经常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难题。如药物毒性和耐药性测试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由于单个细胞难以准确模拟人体环境,从而导致现有单细胞筛选模型存在药效准确率低、毒性检测效果差等问题。
 


纳米机器人(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如何让这些棘手问题获得更好的突破?纳米机器人或将是有效途径。据悉,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在微纳机器人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的最新成果《微组织3D 生物制造的新方法》,近日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此次发表的研究主要针对药物筛选对人体微组织环境的需求。课题组提出了微小组织的在线制造和机器人同步装配策略,可根据需求在线制造不同种类的三维细胞微组织,并能同时采用微纳机器人技术进行在线组装,进而形成类人体生理环境的多细胞复杂组织连接体,为类人体生理环境的体外模拟提供解决方案。
 

  纳米机器人的诞生或将对新药研发带来新的突破,相关科研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大纳米机器人的研发,让纳米机器人的“眼睛”变得更加犀利,从而更好的为新药研发服务。
 

  笔者获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设计并搭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分辨成像系统,提出了具有纳米精度的对微透镜空间位置动态闭环反馈控制方法,实现了微透镜与样品间距与相互作用力的有效控制。在免标记自然光照射条件下,对活体细胞、IC芯片等实现了实时、大范围超分辨成像,分辨率达到65nm,验证了相关理论的先进性和正确性。另外,由于该技术不受样品和环境的限制,实现了纳米尺度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的动态追踪,提升了纳米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新药开发中,微纳米机器人正逐渐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我国在纳米机器人的研发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专家表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新技术的推动和新应用的拉动,其中,纳米机器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将成为下一个爆点。随着我国对创新药物研发的日渐重视,纳米机器人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新药研发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制药网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