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华人科学家当选2017年美国工程院院士!

医药研发社交平台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2月8日,美国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NAE)宣布了新当选的84位院士及22位外籍院士名单,其中包括多位华人科学家。

作为美国国会批准的三大国家学术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和美国国家医学院)之一,美国国家工程院成立于1964年,为全美国提供工程科学和技术领导服务。它的使命是激发工程专业的活力,调动知名科学家及工程师的专业知识和见解,为联邦政府提供有关工程与技术问题的独立指导和建议,从而提高国家福祉。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科学和技术界人士所能获得的最高职业荣誉之一。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称号颁发给“为工程研究、实践或教育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包括“对工程文献作出重要贡献”“开拓新技术,在传统工程领域做出重大进步或开发/实施工程教育的创新方法”。

今年共有多位华人科学家成功当选,其中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张东晓教授、美国西北大学黄永刚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丛京生教授 、通用电气全球副总裁陈向力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Tsu-Jae King Liu教授、伦斯勒理工学院的周祖康教授和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Lai-yung Ruby Leung教授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下面来看看新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的个人简历情况(有3位华人科学家的简历无法查询):

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张东晓教授

张东晓教授本科和硕士就读于中国东北大学。1990年秋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留学, 从师于世界著名的水文专家纽曼院士, 分别于1992和1993获水资源系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现任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海洋研究院院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和能源与资源工程系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曾任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回国前,张东晓历任美国著名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俄克拉荷马大学石油和地质工程系米勒讲席正教授(终身制)、美国南加州大学Marshall讲席正教授(终身制)。他是地下水文学、非常规油气开采(煤层气、页岩气)、二氧化碳地质埋藏方面的国际著名学者,其专著《渗流随机理论》(2002年由美国学术出版社出版)已成为领域内的经典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具有丰富的科研及科研管理经验,曾获超过一千万美元的科研经费,组织和领导了多项水资源, 能源资源和全球变暖方面的跨学科,跨行业的研究。

2017年2月8日,因在多孔介质流体随机模拟的先驱工作而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西北大学黄永刚教授

黄永刚,男,1962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199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2003年起任UIUC的Grayce Wicall Gauthier 、Shao Lee Soo讲席教授,2007年起在美国西北大学任土木环境工程系机械工程系Joseph Cummings讲席教授。

黄永刚先后获得2000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杰出青年基金、2001年德国洪堡科学家和学者基金,2003年和2004年分别获ASME的Gustus L. Larson Memorial 奖和Melville Medal奖,2006 年获工程科学学会青年学者奖,2007年获国际塑性杂志奖,2008年获得Guggenheim Fellowship。他是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或者地区主编。在Science、Nature、 Nature Materials、Nature Technology、Nano Letter、PNAS、PRL等期刊上发表了220多篇学术论文。

2017年2月8日,因在可伸展电子器件力学及机械引导三维自组装方面的先驱工作当选而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丛京生教授

丛京生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990年获得美国伊利诺大学香宾校区(UIUC)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学位。目前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讲席教授、特定域计算中心主任、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实验室主任。他曾在2005-2008年任UCLA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2009年至今,任UCLA副教务长,主管国际合作,并任北京大学-UCLA理工联合研究所共同主任。丛教授还被北京大学聘为千人计划客座教授,并担任北京大学高能效计算与应用中心主任。

丛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和高能效计算与应用。丛教授在该领域已发表超过400篇论文,包括10个最佳论文奖。他还获得了ICCAD’14、ASPDAC’15和ASPDAC’17的10年最具影响力论文奖。他于2000年当选IEEE Fellow,并于2008年当选ACM Fellow。他于2010年获IEEE电路与系统分会年度技术成就奖,并于2016年获IEEE计算机分会年度技术成就奖。他是唯一一位同时获得这两个奖项的科学家。

丛教授的论文数引用已超过11,000。根据微软学术统计,他在“硬件及体系结构”领域排名第4位,该领域共有超过143,000位学者。

通用电气全球副总裁陈向力博士

陈向力,198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后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共有七项专利,发表技术论文40多篇。

1994年加入美国纽约州通用电气全球研究中心。1998年,他成为研究中心制造技术与工程实验室的黑带大师,负责六个西格玛质量项目的推广。2000年3月,回国在上海创立了通用电气中国研发中心,并担任首位总经理。 2003年春,陈向力校友被任命为通用电气医疗系统集团全球产品开发中国区总经理。2009年9月,上海市政府授予向力白玉兰奖,这是对他为该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所做贡献的认可。2010年1月,G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eff Immelt授予向力董事长首创奖,表彰他在推动技术和创新,以及GE的‘在某国,为某国’的成长创意方面所取得的成就。2012年2月,向力被商业杂志中具主导地位的CBN周刊评为2012年度中国最具创新力的50位企业家之一。2012年12月,向力被提升为GE中国的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2017年2月8日,以其在光纤传感、 精密激光加工,和全球化的工业研究和发展中的领导的开创性工作而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

沈向洋,男,1966年10月出生于南京市溧水区。1980年(13岁)从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毕业后进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后相继获得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成为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拉吉·瑞迪(Raj Reddy)教授的学生,1996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

现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主管微软技术与研发部门,并主要负责推动公司中长期总体技术战略、策略以及前瞻性研究与开发工作。他负责管理全球领先的计算机科学研究机构微软研究院,及其与微软全体工程师团队的整合。沈向洋博士同时还负责微软可信计算部门和技术策略部门的管理工作。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

沈向洋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研究的世界级专家,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IEEE Fellow)及是国际计算机协会院士(ACM Fellow),曾任国际计算视觉期刊编委会成员,担任2007年计算机视觉国际会议议程主席。发表关于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图形识别、统计学习和机器人科学方面100多篇论文,拥有超过50项美国专利。

2017年2月8日,因在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的突出贡献、以及在业界的研发领导力而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本文来源:青塔网)



请点击这里,阅读我们的重要声明和联系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精彩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