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栏】私人诊所要发展,需先解决六大问题!

医药davos


 专家专栏 


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由于国家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正在快速发展,医疗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满足居民健康需求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我国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仍旧存在很大的不足,基层医疗单位的发展也还有不少困难。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升。医养结合治未病、大健康的行业利好不断,使得基层医疗市场面临巨大的转型机会。但是,乡村医生队伍仍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难以适应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基层医生在发展中遇到的困惑,仅凭医生个体很难解决和突破,需要社会资源和力量的帮助,需要引导和扶持才能发展,基层医生的现状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1:医疗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


从医疗行业规范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上来看,乡村医生和农村医疗网点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大多数只有1-2人执业,管理水平低,服务能力及水平不高,仅依靠医生自身能力无法建立完善的管理规范和服务规范。


问题2:基层医生面临技术水平不高、收入低和服务少的发展“瓶颈”


基层医生由于临床实践的局限性,对于全科治疗的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弱,治疗技术无特色,同行之间都在同一水平线上,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不足。此外,导致不能够满足患者需求以及服务质量不高的原因还有:基层医生人员老龄化、知识结构老化、人员素质偏低,很多医生是乡村医生,没有经过正规高等院校的学习教育。


基层诊所普遍进入收入低、技术差和服务少的恶性循环:一方面因为技术水平低,患者来就诊的少,收入低;另一方面因为收入低,缺乏发展资金,也不开展和提供更多的服务,导致患者满意度低,患者少;基层医生普遍想改变,有发展的需求,想转型升级,但不知道该如何做,对提高技术是强需求,希望增加医疗服务项目改变现状。


问题3:基层卫生服务定位不准确,服务设备、基础设施落后


基层医疗卫生难以对自身准确定位,服务机构因缺乏政策支持,服务设备短缺陈旧,基层医生的医疗设备很多还是传统的“老三样”,受制于经营规模,不敢贸然购买更多的医疗设备,扩大规模。就算购置了所有医院里都有的设备,也未必能吸引患者到自己这里来检查。设备成本高,投入产出不合理,所以只能提供较少的服务项目。基层卫生服务对象因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社会地位不高。


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为业务用房陈旧、常用设备短缺和服务可及性差。大多数村级医疗网点的医疗规范性和标准化差,医疗基本标准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不好。


问题4:社会资源融不进来,患者数量少,收入不均衡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吸纳不了民间资本,缺乏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支持系统,难以实现基层卫生服务应有的服务功能。此外,老百姓参与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意识不强,资源动员能力的缺陷使得基层卫生服务难以长久持续地发展。


患者数量少、疾病健康意识弱:相对于城市的患者,由于基层缺少对防病保健知识的宣传,以至于患者在疾病早期无法得到及时治疗,等到无法正常生活或者工作的时候,往往基层的医生又治不了。这样不但影响患者数量,也增加了诊断治疗的难度。


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升,使得农民负担过重,使得相当数量的农村居民应就诊而未就诊、应住院而未住院。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同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差距较大。


问题5: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缺乏特色的同质化


面对同行、县医院、公立卫生院、卫生室多种医疗机构共存的市场,基层医生缺乏专科治疗特色,对重症患者和疑难杂症无法接诊治疗,从全科方面治疗又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技术支撑,核心竞争能力缺乏导致面临同质化服务的竞争。


治疗项目单一,因为规模小、水平同质化、无齐全设备辅助,使得基层医疗收费项目单一,在医疗收入中主要依赖药品利润。


问题6:双向转诊的基层服务功能未体现


一方面,由于双向转诊制度设计中缺乏统一有效的程序和监督管理办法,目前主要表现为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向医院的“单向转诊”,而将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转至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并不多;另一方面,基层医生对医疗服务的定位不准确,自身技术原因,缺乏慢病管理、治未病、保健、康复的健康管理体系,对于治疗的前端和后端都难以提供很好的服务;医疗分工中的保健、康复和治未病等基本功能,在基层医生身上很少体现。


作者:李学峰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视为侵权。 本公众号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投稿邮箱:285440969@qq.com)



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