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热通肠、将军之药“大黄”

扶正药业


人参、熟地、附子、大黄,被号誉为中医四维或四大将军。明代名医张景岳尝谓:“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大黄味苦性寒,入六腑而通导下行,且迅速猛烈,能消坚破积,推陈出新,涤荡六腑热结血瘀,消食蓄,逐留饮,安和五脏,故被称为“药中之良将”。由于其作用峻猛,疗效肯定,人们又称它为“将军”,言其能平定祸乱、治暴安良,是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将帅;或称“川军”,喻其为斩将夺关、能征善战,驱邪祛碍的金刚之柱。

相传,清代诗人袁枚曾患下痢,几位医者都用了人参、黄芪来温补,结果致使袁枚病情加剧。原来,袁枚下痢是由于湿、热等毒邪停留于肠中,导致肠道的功能失调而造成的。治疗时需先给邪气以出路,引邪外出,而不应该用参、芪温补,造成气机壅塞,邪不能出。只有在邪气泻出之后,才能考虑用温补法来调补肠胃。因此不恰当地用补气药,阻邪外出,也就被中医比喻为“闭门留寇”。当时,一位老友赠给他制大黄服用,医生们认为大黄药性太猛,病人不能服用。结果,袁枚还是服了大黄,且疾病痊愈了,便作诗以谢老友:“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竞救白云夫。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诗中的“将军”,指的即是大黄。

南北朝名医姚僧垣,医术高超。他总是根据病人情况的不同,来决定是否用大黄。梁武帝因病发热,其他医生给他服用大黄,姚大夫却说病人年事已高,大黄药性快猛,不可轻用。但是梁武帝没有听从姚大夫的劝告,继续服用大黄,导致病情加重。后来,继位的梁元帝有一次患心腹部疼痛,所有御医都认为该用平和的方药治疗。然而姚大夫诊过脉之后,认为病人脉象洪而实,是因为腹中有宿食,胃肠积滞而致心腹痛,应当用大黄。梁元帝听从了姚大夫的话,服用大黄之后,泻下宿食,病获痊愈。可见,大黄之重要,功用之强大,还在于正确的辨证使用,方能起陈珂之疾。有道是:“人参”名贵为人所愿,虽有图财害命而杀人无过;“大黄”价廉身贱嫌疑,常以济世救人反而有罪无功。临床上,大黄使用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长盛不衰从另一个侧面也证实了,大黄是临床常用中药中的璀璨明珠之一。

如今,大黄作为世界公认的一种天然药物和食品,已经摆脱传统的单纯“泻下”功效。其应用领域已拓宽到急腹症、消化道、心血管、感染性疾病等方面。尤其是大黄止血、退热、抗炎、延缓肾功能衰竭及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卓越的功效,尤为令人瞩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黄还是一味延年益寿的良药,它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以及降低血脂、利胆、减肥等作用。中老年人适量服用大黄,可使体内堆积的毒素得以及时清除,从而达到防治老年病,抗衰延年的目的,这也是中医所谓“以通为补”的冶疗方法。同时,大黄作为食用保健品的开拓,诸如大黄酒、大黄晶、大黄饮料等,也展现出了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欧洲瑞典,还把大黄研制成具有助消化、解除疲劳和预防脂肪肝的高级饮料、糖果、点心等供应,十分畅销市场。




您的关注,让我们的明天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