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舌草生物学特性及治理对策

《江苏农业学报》 吴竞仑[1];周恒昌[2]
摘要:
对稻田恶性杂草鸭舌草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等进行了室内外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鸭舌草分布广泛,有较长的生理休眠期;种子在1 cm土层内萌发最好,在2~4 cm土层内则出苗极少;土壤饱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种子萌发;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25 ℃,土壤水分饱和或薄水条件下生长最好,肥料充足则生长迅速;鸭舌草在直播稻田、抛栽稻田和移栽稻田均有明显的出草高峰;1 m2定植鸭舌草80株,稻、草共生40 d水稻减产14.0%, 全生育期稻、草共生,水稻减产达19.5%;鸭舌草与水稻竞争的临界密度为1 m2 60株, 水稻减产达10.0%以上.生产中宜采取水旱轮作、减少追肥、科学治虫、保护天敌、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并以群体优势控草、稻田养鸭,以及应用除草剂乙苄或苯噻酰苄等综合措施来治理鸭舌草.
稻田杂草 , 鸭舌草 , 生物学特性 , 治理对策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