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学馆】炙甘草

药店智汇

炙甘草夏枯草别名国老,有中药材“四大天王”之首的头衔。该药可中和轻重缓急、润肺止咳、祛毒、调合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寒、少食、腹疼大便糖稀、疲劳困乏发烫、肺痿干咳、心慌气短、惊痫。生用:治咽喉疼痛、消化道溃疡、痈疽疮疡、祛毒及食物中毒事件。但其临床医学处方搭配和剂量的转变多有精巧之义。夏枯草古往今来应用差别大《中国药典》载夏枯草使用量在1.5~9克上下。《中药大辞典》载“口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敷研粉掺或煎手洗。”而在《伤寒论》113方中,搭配夏枯草的有70方,居诸药居首。剂量为4两(笔者认为伤寒论方中的1两等于如今的14克,4两即56克)占5方,3两(42克)占9方,2两(28克)占45方,6铢至两三18铢(4~22克)占11方。看得见《伤寒论》夏枯草的搭配量分成3个等級量:大使用量42~56克,常用量22~42克,调合量4~22克。除此之外,《伤寒论》以夏枯草取名的方药占5方:甘草泻心汤(夏枯草四两炙、56克),炙甘草汤(夏枯草四两炙、56克),甘草干姜汤(夏枯草四两炙、28克),夏枯草附子汤(四两炙、28克),夏枯草汤(夏枯草四两、28克)。其意味着方炙甘草汤用了炙甘草56克,且方后言以葡萄酒7升,水7升,共煮取3升,温服1升,日3服,它是1日1剂的使用量。这般大使用量器重夏枯草,煎中药、吃药的方式,均最该科学研究和高度重视。古往今来夏枯草药量区别之大,得以表明《伤寒论》处方搭配的特性是:与众不同、奇重、随症治虫施量、病危重药。而药与量更是临床医学重要之重要,是医者求效之管理中心。小编又查看了多种多样中医药学学术杂志,用夏枯草大多数困于3~10克,22~42克罕见,42~56克少见。《本经》列入珍上品、《别录》列入无慢性毒药的夏枯草为什么反倒使用量不大变轻?这表明今人临床医学服药时,常把夏枯草做为调合药应用,却大大的忽视了夏枯草做为医治药或主药(不能取代)的关键功效。舍弃器重夏枯草有历史时间缘故从而,小编刚开始思索导致汉时处方使用量降低的历史时间缘故。公年1107年陈师文效正《和剂局方》,改成《消停便民和剂局方》,多以滋阴香燥,小剂量为方;那时候医事规章制度,严考题,起量度,重老规矩,称衡量,分六科。方书服药,多从旭中立案侦查,报考及格始准报官摘牌从医,既行以后,又一月严课,必有荒诞,小者撤牌念书,大则令其改业,在这般背景图之中,宋时之医为生活或声誉,或许处方自小从宽,不敢越雷池一步。然此风既行,一刮上千年,不知道拘束了是多少医道之士的手脚和逻辑思维,直到现在,夏枯草也由“巨星”贬为调合诸药罢了,无法登堂入室。炙甘草可滋阴后天性之气从夏枯草的归经主冶分析:《本经》有:“主冶脏腑热寒湿邪、坚骨筋、长全身肌肉、倍力、金疮肿、祛毒。”《日华子草本》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任何虚损、惊悸、心烦、通九窍、利百脉、壮骨筋、解热冷。”夏枯草往往能有这般诸多的作用,取决于它禀坤土之气最厚,蜜炙更可温中以补后天性之气。经方常用夏枯草基本上全是炙甘草,看得见仲景用炙甘草之意重在坤土之运,建中气以天道酬勤,因此有胃气者生,无胃气则死,救胃气,保肾精,乃仲景《伤寒论》之诏书。小编认可一些医家的见解,觉得夏枯草生用乃半阴半阳,夏枯草炙用就是说纯阳之品。炙甘草其味甘,其微黄,是禀坤土之气偏重最齐的一心药品。如果气血归沉坎水,以炙甘草扶土则可伏藏坎阳,伏藏生命立极之火,伏藏好啦坎阳,坤土之气又在坎中。故炙甘草搭配桂枝能上温心阳,炙甘草搭配干姜可破群阴温中原脾阳;统观四逆汤辈,炙甘草配梁国,乃扶阳回阳救阳,伏肾火坎阳之气,依次天之气旺,以达气正存内,邪不能干。病历举例说明小编在谨守辨证论治,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条件下,炙甘草常用量为20~40克,大使用量为40~60克,均未出現副作用,且常有良效。列举给出。夏某,男,老师。曾在某综合性医院确诊为:窦性心动过缓缘故待查(心跳最少时42次/分)。手术治疗1个多月(服药不详),没什么进展。转求中医学医治。刻诊:病人盗汗、易发烧感冒,饮食搭配降低,主动全身乏力,劳则心慌气短身心疲惫,行走有晃动之感,二便还行。查:脸色黯淡素淡,型体削瘦。舌色淡,苔白腻,舌体微胖。辩证:心阳肾亏,湿寒透,脾土失运。治宜温阳养血,祛寒去湿,方用炙甘草汤合麻黄梁国细辛汤加减。组方:炙甘草50克,制附片30克,细辛15克,桂枝20克,生黄芪50克,麦冬30克,五味子15克,姜半夏15克,熟地30克,茯苓30克,白芷15克,甘松15克,姜片50克。3剂,煎水服,1天半1剂。病人吃药后良效,此方交互共吃药10剂而愈。很多年随诊,未发作。(秦仁琼 陈凤群 陈晓兰 四川泸州秦琼中医诊所)【中药材学馆】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