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聚焦】“中华药都”这样打造首位度产业

中药产业


安徽省亳州市举全市之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转型发展、规范发展初步形成了涵盖全产业链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






亳州市将中医药产业作为首位度支柱产业,始终坚持“以药立市、以药强市”发展战略。近两年来,围绕“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宏伟蓝图,高标准编制了《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发展规划(2018—2030)(讨论稿)》,举全市之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转型发展、规范发展,初步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中药颗粒剂生产、中药流通、中药科研和中药文化传播等全产业链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


加快基地建设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作为安徽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亳州市把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摆在核心位置,重点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企业培育上下功夫,构建全产业链条跟进的平台和企业支撑体系。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落实管理要求,建立工作机制,推行清单管理,强化督查考核。2017年以来,基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多亿元。目前基地在库项目总投资达700多亿元。


二是狠抓招商引资。扎实开展“千家知名企业招商攻坚”活动,重点跟踪全国医药企业100强、全国工商联医药商会优质企业,2017年以来签约招商药业项目600多亿元。目前,全国医药百强企业已有57家落户亳州。


三是强化企业培育。目前,亳州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171家,其中通过GMP认证167家。启动建设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基地,华佗国药、济人药业等5家企业被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为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出台促进药业转型升级的系列扶持政策,培育涉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0家。持续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共有67家药业生产企业增加口服饮片生产线。


汇聚市场资源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亳州市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优化市场功能,规范市场管理,推动中医药产业市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一是持续壮大有形市场。坚持特色突出、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建成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太安堂中药材特色产业园、昌升鲜活中药城、神农谷中药电商物流城、九州通中药物流园、华运物流园等6大市场,2017年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实现交易额突破300亿元、约占全国交易总额的1/3。


二是积极培育无形市场。以世界药都网、药通网、药博商城、珍药材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加快培育面向企业、面向消费者、线上线下同步经营的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目前,药通网、药博商城会员总数达81万人,2017年以来实现线上线下交易额近200亿元。


三是探索发展期货市场。以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为平台,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完成了500个品种的中药材商品等级分类标准研究,与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合作制定了“中药材大数据云智慧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方案”,期货交易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


四是聚力打造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药博会。2018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4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以“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让人类更健康”为主题,共举办三大板块10项活动,7个国家部委、11个国家级行业协会、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行业人士相聚盛会;全国800多家药企参展,参展企业同比增长60%;签订贸易协议金额36.2亿元;签约投资项目总投资518.2亿元。



强化科技政策支撑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充分发挥集聚发展基地优惠政策优势,带动各方资源向中成药和提取项目倾斜,推动自主创新,支持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壮大公共服务和科研平台。以科技部“火炬计划”中药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建设基地为重点,实施现代中药科技重大专项,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国地联合中药类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高新技术企业54家、离岸孵化中心5家,国家级中药材检测中心通过验收,全国首个中药材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落户亳州。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合作建立亳州分院,中国技术交易所(亳州)科创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二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增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出台促进药品技术转让、研发和培育的扶持政策,设立首批10亿元的药品技术转让和研发专项基金,鼓励、支持企业药品技术转让。积极培育中药大品种、大品牌,新增九方制药公司葛酮通络胶囊、华佗国药公司救心丸2个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济人药业公司疏风解毒胶囊由国家医保目录乙类品种升级为甲类品种。大力推进新品研发,九方制药公司牡荆素填补了全省中药一类新药的空白,被列为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北京皇岛植物胶囊(亳州)有限公司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胶囊填补了安徽省此类产品生产空白,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在研新药品种13个。同时新出台了仿制药再评价、保健食品生产等扶持政策。


加强规范化种植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主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推进规范化种植基地、种子种苗组培繁育基地、“十大皖药”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材初加工基地等“四大基地”建设,指导粮农向药农转变,带动药农致富增收。


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16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30.5万亩,安徽亳州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中药材示范区入驻药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8家,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中药材进出口检测示范基地。


二是实施“中医药+文化旅游”战略。成功跻身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签约流转土地10.3万亩种植中药材,加快推进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三期项目、中华中医药博览园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聚焦发展需求

优化要素保障供给


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打造全生命周期的金融和资本支撑体系。


一是用好用活扶持资金。规范使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专项引导资金,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围绕产业布局,设立汇智富现代中药产业基金、安徽安元现代健康产业基金、华安安诚股权投资基金等7支市级产业基金、总规模47.4亿元。


二是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帮助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目前全市上市后备企业已达10家,“新三板”挂牌药业企业7家,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现代中药及健康产业亳州专板”挂牌企业已达233家。搭建个人及中小微企业“我要贷款”网上平台,共注册用户5万多户,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近200亿元。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亳州市招才引智实施办法》,以科技合作项目为纽带,加快科研团队建设。全市共有中药类院士工作站6家、中药类博士后工作站5家,“亳州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服务基地”获人社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四是优先保障土地供给。积极开展土地“增减挂”,加强土地报批,争取用地指标,保障现代中医药产业项目第一时间落地。


健全长效机制

加快建设诚信药都


坚持把建设诚信药都作为立身之本,深入开展药品药材生产经营综合整治行动。


一是迅速开展综合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去年初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半年的药品药材生产经营综合整治工作,做实做细,不达目的决不收兵。依法依规查处了一批违规非法的中药生产经营批发机构。


二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印发了《中共亳州市委 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五大工作机制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立药业产业长效发展“五大工作机制”:以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建立导向明晰的发展机制;以构建质量保证体系为核心,建立覆盖全环节的追溯机制;以落实责任为重点,建立规范高效的监管机制;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为抓手,建立奖惩并举的诚信机制;以社会共治为基础,建立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


致力全民健康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聚焦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


一是基本建成中医医疗服务网络。目前,亳州市4家公立中医院全部通过“二甲”复审,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建设了中医科,85%以上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华佗国医馆于2018年9月9日正式建成开馆,已邀请4名国医大师、35名全国名中医来馆坐诊。


二是加快推进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目前拥有1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7名省级名中医、7名省级基层名中医、42名市级名中医,创建4个“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和11个省级、33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设立唐祖宣、徐经世、吕景山等3个国医大师工作室。


三是突出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先后编辑出版《华佗研究集成》等7部学术著作,连续举办7届全国知名中医院院长论坛,连续6年开展全市中医药知识竞赛和中医药技能竞赛,2017年以来结合“文化旅游年”活动举办了60多期中医大讲堂。        (任壮)




                           

文字 /  任壮

新媒体编辑 / 黄西


欢迎关注





《中国中医药报》中药产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