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补土 | 泰国菜的灵魂,风寒湿的天敌——香茅

广东省中医院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  卢传坚  教授

香茅是泰式料理中常用的香料,而我国云南傣族同样喜用香茅作为烹饪香料使用,最有名的一道菜肴是西双版纳的“赶集黄焖鸡”,在烹饪过程厨师会加用香茅调味提香。每当傣历新年,傣族的少女就做好黄焖鸡带到集市出售,若前来买鸡的年轻小伙子不是她中意的,就会开价很高,如果是她喜欢的,就会低价出售。这种精心制作的菜肴里必用香茅,可见人们对于它的喜爱。


本草功效

《陆川本草》中说香茅:“辛,温。发表退热,消肿止痛。主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感冒身热”。《广东中药》:“祛风消肿。主治头晕头风,风疾,鹤膝症,止心痛”。

香茅的味道比较奇特,泰国人对它的钟情犹如四川人对于麻辣的痴迷,泰国菜中必加香茅,缺乏香茅的泰国菜犹如缺少了麻辣的四川美食,因此它堪称泰国菜的灵魂所在。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区与泰国的气候颇为相似,炎热潮湿,表面上似乎与香茅的辛温无缘,但就是因为这种气候,当地人民贪凉喜饮,常于空调房内喝着冷饮,一出空调房,外头的炎热潮湿又扑面而至。人体在寒与热中瞬间交替,毛孔血管来不及适应这种环境剧烈的改变,那么就容易把风、寒、湿停留在肌肉或体内,导致头晕头胀、怕冷、发热、腹泻、关节疼痛等症状。香茅气味辛温,具有独特的芳香,温可以散寒,辛能够驱风,芳香可以醒脾驱湿,因此香茅实际上是上天赐予当地解决风、寒、湿侵犯人体的药食同源的植物。


细解本草

香茅除了入菜烹调之外,还能做成香茅精油。《岭南采药录》中说:“提取其油,可止腹痛”。

香茅因为其有独特的芳香,人们提炼其精油最初是用于驱蚊,后来认识其独特祛除污秽湿浊之气的药效,在泡脚时热水中滴几滴香茅精油,可以达到活血通络的目的,还能达到去除脚气脚臭的效果,在《岭南采药录》中更将其精油用于治疗腹痛,因其有驱除体内的风寒湿气;在按摩中运用香茅精油,有利于驱除这些邪气达到缓解关节疼痛及肌肉疲劳作用,将其做成了香薰可以清新头脑,做成喷雾可以有效清洁油皮肤。


活用本草

三香解暑饮

材料:香茅20g,香薷15g,香蓼10g,鲜薄荷叶5g,荷叶5g,野菊花10g,鱼腥草15g,苍术10g,冰糖10g。

做法:除了冰糖,所有药材加水超过一个拇指指节,浸泡30分钟;大火煮至水烧开后,加入冰糖,盖上盖子,继续大火煮10-15分钟即可饮用。适用于暑湿感冒,症状表现为身倦乏力,肢体困重酸痛,汗出不畅者。


香茅姜茶


材料:香茅1根,柠檬叶5片,南姜15g,冰糖30-40g。

做法:南姜切片,香茅切小段,柠檬叶剪碎;锅中加水500ml,大火煮沸,放入上述材料及冰糖,盖上盖子,继续大火煮10-15分钟即可饮用,此茶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适合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的外感人群饮用。


冬阴功汤

材料:深水鲜虾200g,白贝250g,香茅1根,柠檬叶5片,南姜1块,青柠1个,红色朝天椒3-5条,草菇10个,洋葱1个,番茄1-2个,香菜10-20g,鱼露2-3汤匙,白砂糖适量。

做法:白贝放入盐水中1个小时,让白贝充分吐沙,捞出备用;虾洗干净后去虾线,锅子烧热,不需放油,将虾倒入煎至皮发红即可取出,备用;番茄、洋葱、草菇、青柠切块,南姜切片,香茅、朝天椒用刀背拍散后切段,香菜切成碎末,柠檬叶去掉茎后切成碎末;锅中水烧开,转中火,依次香茅、南姜、洋葱共煮;再次等水烧开后再加入朝天椒、草菇;再次等水煮开后加入白贝,等白贝开口后,依次加入砂糖、鱼露、鲜虾、番茄、香菜、柠檬叶煮开;关火,挤入青柠檬汁调味即可。喜欢加入椰浆的小伙伴可在虾熟透的时候,转小火后倒入椰浆搅匀,椰浆可以适量多加些,汤的口感会更浓郁。冬阴功汤对于寒湿困阻体内导致的胃痛、疲倦、腰酸膝痛等情况颇为适合,但对于湿热体质的人群不宜饮用。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补土论坛,还可获取更多资讯哦~


专家介绍

卢 传 坚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医药学组组长等职务。

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编出版专著20部(英文专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收录6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9项,国家中药新药临床批件1项,中药新药研发成功转让2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共12项。曾荣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南粤巾帼创新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流派

编辑:查冠琳    责编:宋莉萍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