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止咳药中的宠儿,小朋友都“爱”吃!

平和县人民医院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贝母”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还稍显陌生,但要提起“川贝”,那大家就熟悉多了。“川贝”其实就是指产自四川的贝母,因为数量稀少而价格昂贵,为了和其他地区产的贝母区分开而特意称为“川贝”。其实治疗咳嗽的本草有很多,贝母并不是效果最好的,为什么老百姓老爱炖个“川贝雪梨汤”呢?

其中缘故要从古时候讲起,那时候的小孩子有咳嗽但不肯吃药的情况,医生便选用味道很淡的贝母,教家长用它磨粉,兑上冰糖水给孩子冲服,孩子吃不出药味,便很顺利地喝下了。大家见这味本草小孩子也能吃得下,便常用它来搭配各种食疗膳食,口口相传后贝母就变成了一味“止咳”专用药。贝母能如此“受宠”,最主要还是因为它“好吃”吧。

《本经疏证》中说贝母“味辛、苦,性微寒”,入药取的是它的球形块根。小一点的贝母看起来像薏米,而大块头的贝母看起来则像蒜头,也是由几片“蒜瓣”围拢而成,这些“瓣”长得圆润肥厚,光滑洁白,看起来就像一个个小贝壳,故得“贝母”一名。

《诗经》中曾有“萱草忘忧,贝母解郁”的说法,说是女子心情忧伤郁结的时候,就会到小山上去采贝母草,其实这和贝母“止咳”是同一个道理。《内经》中说“诸气郁,皆属于肺”,意思是气机的郁结不畅,往往都和肺相关。多数植物的根是主根肥厚而分支纤细,贝母则刚好相反,它的根芯十分纤细,而附着其上的根瓣倒是很肥厚,古人据此认为贝母善于“横散”而不是“直行”。这一点用于“治肺”十分合适,因为“肺朝百脉”,也是横向分为许多分支,用上贝母正好可以横向疏通“分支”里郁结的气。在疏通的同时,圆润光滑的贝母还能引导口中津液下行,有一定的“滋润”作用。

贝母止咳适用于咳嗽后期,伴有气不畅而上冲的感觉,口水多但是咽干不适,同时感冒的发热怕冷等急性症状已经缓解;如果是痰很多的情况,还要另外配合化痰止咳药,因为川贝本身化痰的能力并不强。一般来说,川贝母偏于润肺止咳,浙贝母则偏于化痰散结。

贝母本身是比较平和的,随着搭配的不同可以发挥不同的功效。川贝本身价格较高,只是用来煮汤比较可惜,可以将它磨成粉后食用,利用价值更好。

贝母蒸雪梨

材料:贝母5-10g,新鲜雪梨一个,冰糖适量。

做法:贝母先用水浸泡半小时到1小时,以便煮透(也可切薄片用);雪梨削皮后,将梨柄处切下(约全梨四分之一处),然后挖出梨芯;将冰糖和贝母放入掏空的梨子中心,盖上梨柄,插上牙签固定,放入碗中,隔水蒸约20分钟左右,然后吃梨肉和饮梨汤。如果川贝是打成粉的,可以在吃梨肉的同时一起吃下。这道膳食适合于肺热肺燥的咳嗽,可用于秋燥咳嗽咳嗽以干咳为主,痰很少,咽干痛或有灼热感者,舌偏红苔不腻者。

贝母杏仁露

材料:贝母粉3-5g,甜杏仁100g,蜂蜜适量。

做法:杏仁在前一晚浸泡好,放入豆浆机后加水,待其自动进行煮开榨汁等工作;杏仁露压榨成功后,滤去渣,加入贝母粉,再次煮开后约煮10分钟左右。放凉后加入蜂蜜调味。杏仁本身也有润肺下气的功效,加上贝母止咳效果更强,可做秋燥季节的日常保健用,也有滋润皮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