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吉林健康 ——吉林省卫生健康领域“改革开放”四十年成果记(三)

吉林卫生计生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

医疗服务


从前“开口十公分”

现在“微创钥匙孔”

背景略述

医疗服务的全面性


1978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拉开了中国40年改革的序幕,一方面为医改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为卫生事业提出新的要求。

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以创新为动力本源的,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必然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持。随着国力不断增强,医疗技术、高端器械、检测装备、诊断能力、临床服务能力等飞速发展,共同推动医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地服务于百姓的健康福祉。

医疗服务是综合工程,涉及制度建设、医院管理、技术设备、专家水平、服务理念等等,而微创手术不过是其中的一项技术手段,却是展现医疗水平提升更好服务百姓健康的有力切面。它发展十几年,更注重病人的心理、社会、生理(疼痛)、精神风貌、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康复,最大程度体贴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具有创伤小(被称为“钥匙孔”)、疼痛轻、恢复快的优越性,降低了传统手术“大开口”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地减少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

 

“改善就医体验、增强健康获得感”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吉林省从2015年起,持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推出预约诊疗、优质护理、日间手术、远程医疗、检验结果互认等措施,深入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医疗机构考核评价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夯实医疗质量根本,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创新医学科技 

获奖N次


关键词:国家重点 研究成果

目前,我省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吉大公卫学院放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点专科3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8个、重点专科54个。近三年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2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26项、专利授权968项。在基础研究方面,吉大一院于晓方团队开展的艾滋病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研究,成果荣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临床研究方面,省肿瘤医院程颖团队在参与肺癌精准靶向治疗研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改写了中国和世界肺癌诊治指南,研究成果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甲医院 

主攻疑难重症


关键词:转型 诊疗中心 专科建设

近几年,吉林省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思路,深化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优质医疗资源结构布局,组建政府主导的多层次医联体,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体系建设,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向疑难重症和医学关键技术攻关转型。按照“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省内几所大型三甲医院按照分级诊疗要求,探索由诊治普通疾病加快向疑难重症攻关转型。2018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和吉林省肿瘤医院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储备库。

着重推进以重症医学、心脑血管、肿瘤防治、妇产科、儿科、精神卫生为重点的专科建设,打造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医疗卫生品牌。


 绿色通道 

提高急诊急救能力


关键词:快速 抢救 网络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成立“吉林省卒中专病联盟”“吉林省卒中中心联盟”,并成立了“吉林省卒中中心管理指导委员会”。2018年7月吉林省卒中急救地图(第二版)正式对外发布,已有各市县区共40家医院加入,细化了溶栓和取栓的推荐级别,在吉林省形成了脑血管疾病快速救治网络。

为全面提高急诊急救能力,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已建设成为国家首批“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同时与全省79家心脏病诊疗中心共同建立“吉林省胸痛中心区域联盟”,建立吉林省胸痛救治网,为吉林省分级诊疗救治模式提供了模板。标志着医院胸痛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服务能力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年均成功抢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00余例,死亡率2.70%,明显低于国际5%的标准。


 推行日间手术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关键词:费用下降 时间缩短

当天入院,当天手术,当天回家,患者住院费用大幅下降,医保基金得到明显节约,医院床位压力有效缓解,住院患者等待时间明显缩短,这就是《行动计划》中重点推广的就医新模式------日间手术。全省大型三甲医院利用专科优势,积极推行日间手术,包括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日联谊医院、省医院、吉林市人民医院、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已被国家确定日间手术试点医院。模式自实施以来,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年均完成日间(门诊)手术1.5万余例,年均增长10%左右。

据了解,根据相关工作方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制定了包含11个专科44个病种的《日间手术病种目录》,明确了收治标准和收治流程,采取“分散收治、分散管理”的模式运行。


远程会诊

“互联网+”助力基层


关键词:互联互通 远程会诊

2016年,省财政连续两年投入2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远程会诊系统升级改造,搭建远程医疗服务会诊平台。2018年9月,平台横向贯通省级5家大型三甲医院,纵向链接9个市(州)的43家县级医院,同步延伸到23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陆路边境县和少数民族自治县所辖的355个乡镇卫生院,构建覆盖省市县乡四级“互联互通”的网络运行平台。以“互联网+智慧医疗”为纽带,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截止到2018年11月底,省远程医疗会诊平台以五大医联体为依托,可以为全省43家县级医疗机构和355家乡镇卫生院提供全天候的远程单学科、多学科、同步远程病理、非同步远程病理会诊服务和远程心电、远程检验、B超、DR、CT、MIR等远程影像诊断服务。平台汇聚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等相关数据65046条,其中影像数据41622条,检验检查23424条。5大医联体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共开展会诊213例,定期举办远程医学教育培训40期近6562人参加。


 优质护理 

从“治疗疾病”到“照护病人”


关键词:垂直管理 延伸服务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是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如何,关系到能否协调医生、护士、病人三者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

2010年初,国家在全国卫生系统部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旨在全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提升护理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至2017年底,吉林省全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作为国家级优质护理单位,吉大一院护理工作紧紧围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要求,推行垂直管理,增设护理副院长管理岗位,医院实现了医护分开,建立以护理管理为框架的临床工作平台,减少了管理层级及半径,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条件的医院还为患者提供了延伸性护理服务,比如孕妇学校等,解决了许多家庭后顾之忧,增进了护患互信。


 推动医养结合 

提升老年生活幸福指数


关键词:养老机构 医养人才

目前,吉林省已经进入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为积极应对严峻形势,2017年,吉林省下发了 《吉林省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机构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把医养融合发展作为了深化医改的关键措施和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卫生健康部门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目前,吉林省已有87家养老机构具备了医疗资质,占养老机构总数的5.1%。二是医疗机构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目前,吉林省有20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76家乡镇卫生院及1万多个村卫生室(家属发展处),为城乡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研究制定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的定向培养、合作培养和针对性培养政策,不断加强医养融合发展的人才保障。


  妇幼政策  

促进家庭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育 两孩 妇幼健康

按照中央关于调整生育政策决策部署,吉林省两次修订颁布《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同步出台婚假、产假等配套衔接政策,实现了从“单独两孩”到“全面两孩”的历史性转折。

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全省累计出生28.27万人,其中出生一孩18.52万人,占出生人口65.51%,出生二孩9.18万人,占出生人口32.47%,二孩出生占比逐年递增(2015年为28.36%,2016年为30.82%),2017年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106.10(正常范围103-107)。

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全面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计划,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7亿元,全面推开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启动妇幼健康服务联合联动试点,累计为农村妇女免费宫颈癌筛查140万人,为7岁以下儿童免费视力筛查146万人,全省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计生特殊家庭特别扶助标准实现城乡统一,联系人制度和计划生育两项扶助制度全面落实,流动人口均等化示范县(市、区)建设实现市州级全覆盖。



目前,吉林省已完成34家较大规模医疗机构考核评价、15家医疗机构大型医院巡查和10家医疗机构巡查“回头看”工作,医疗行为和就医秩序进一步改善。全省三级医院医责险覆盖率达到100%,二级医院医责险覆盖率达到95%。白山市深入开展医务人员收受“红包”专项行动,累计拒收和上缴红包167万元,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92家乡镇卫生院分别被国家评为群众满意和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被评为全国优质示范和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三方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度全省公立医院出院患者综合满意度达到95.58%,较前一年度提高了1.79个百分点。

统筹策划  文日炫 张福安

撰稿 杜兆云 刘施晶

通讯员 杨波

来源:城市晚报 12月21日星期五 A10版

相关话题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