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医】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医之美:让我们一起走进首届“大美中医·大师论坛”

东营卫生计生官微

近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上海中医药大学等承办的首届“大美中医·大师论坛”在上海市举办。3位院士、13位国医大师、19位全国名中医及近百位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了中医药的美学内涵,全方位展示中医药的科学之美、人文之美、思想之美、品格之美、技艺之美。


第一现场



中医药为解决当代医学问题贡献智慧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


今天医学面临最主要的挑战已经不是烈性传染病,而是非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要实现对非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的有效控制,就要求医学模式逐渐发展成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相结合的新的医学模式,就要把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追求高技术发展的医学模式调整为,重视疾病预防和损伤,维持并促进健康,这也是未来医学的发展之路。


中医药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理念就和医学模式调整的方向一致,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从局部医学转向整体医学。中医药在当代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推动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应对当代全球健康挑战,我们要真正认识到中医药宝贵价值,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当代医学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象思维”赋予中医药独特之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

常务副院长黄璐琦


中医药之美体现在“象思维”的思维方式上。“象思维”是中国传统的主要思维方式,与概念思维不同,概念思维是西方式的思维,以理性逻辑为基础的,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可或缺的抽象力量,但抽象化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概念化和公式化,难以把握事物的整体性。


“象思维”注重整体体验,从不使事物对象化,可以激发生命的创造力。“象思维”赋予中医独特的美,一是整体性,自然世界是结构化的、单纯的、非结构化的观察并不能导致中医药知识的产生。整体统一的观察结果能够揭示自然世界一些潜在的本质,所以中医药知识是具有整体统一的实证;二是公共性,美是共同的,是公共的,中医药知识不是单独存在于特定个体的大脑中,是可接受他人审查和批评的特殊知识;三是模糊性,模糊性表现为流动性,这种流动性决定了人们对知识的理解的伸张度,中医药的模糊性,其答案是能找到的,即使目前还没有答案,我们也能知道它大概是什么样子,如果是“玄谜”,我们就不能想象答案是什么样子,因此,中医药的知识是可验证,可解决问题的。



中医药学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王新陆


中医学是中国独特的生命科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的命脉、土壤和基石,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呈现了一种互动的态势。


中医学应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以现代疾病谱系的变化为发展导向,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遵循其特有的发展规律,在自我完善中不断创新发展。


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坚定中医自信,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中医之美要与地域文化、中国文化相融合



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振国


齐鲁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代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今天谈论的是中医之美,应该重新思考地域文化、中国文化、中医文化之间的血脉、基因、特色与融合。


中医之美,既有整体之美,亦有地域之美。从齐文化看医学,对于早期医学的发展态势与别样之美需要重新认识;从鲁文化看医学,我们需要对中医的文化根基与人文之美更多地认识、弘扬、传承、发展。



中医学兼具科学人文之美



国医大师王琦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独有理论以及方法学体系,多学科相交融,与人文、哲学相互渗透,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中医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我国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与人文的交相辉映造就中医的美。一方面,中医是东方思维的哲学之光,中医学与多学科互相依存,有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印记。另一方面,中医具有独特的思维理念和先进认知,天人合一的生命观、三因制宜的治疗观都与当代个体化诊疗模式极其吻合,同时,道法自然的养生观和以追求自然为主体的医学诊疗模式,在未来的医学时代里也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此外,中医文化中的内在精神和人文关怀,依善而立,不仅关心“人的病”,更关心“病的人”,其仁爱之心,包容之德,是中医大美之所在。



中国人怀揣的理想和大美中医的理想共通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


       一千余年,中国人怀揣的理想其实和大美中医的理想共通。


       第一个理想是开放。开放的胸襟,就是整个民族的胸襟,目前中医药已经传到了183个国家和地区,在座的大师们也培养出了万余名海外留学生,把我们的思想、哲学和医术播撒到全世界,没有这样的开放胸襟,中医很难走向世界。


      第二个理想是合作。中医的概念是一个泛概念,中医就如同长江,它的支流汹涌澎湃。


       第三个理想是互鉴。互鉴就是要相互学习,我们要以平等的眼光看世界,不要仰视,也不要鄙视,更不要漠视,看世界,就是要与世界各国互鉴。


      第四个理想是共享。医术原则的最高表现不是医人、治病,而是医心,生理的病要关心,心理的病也要关心。



中医之美在于“和”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严世芸


“和”是中医之美,美在于真实地、正确地看到了人与自然界、社会的关系,正确看到了生命各种要素间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各种状态。


“和”既是中医学面对生命发生、发展过程各种生理、病理复杂状态和关系的一种哲学总结,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理,也是认识和把握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思维方法和思想原则,简明正确地表达了健康生命的阴阳、精气神、脏腑、经络、人与自然等物质、非物质的各种不同要素的关系。


中医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中,始终重视“和”,中国哲学思想传统文化以“和”为贵。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致病因素日益复杂,治疗逐渐趋于个性化,作为具有中医特色的“和”之思想,是现代医学所不能取代的,无论是其学术理论还是治疗原则,必将在未来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勿用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对待中医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


中医是有历史成就的。在西医进入中国之前,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健康就是中医呵护的,中医的历史成绩毋庸置疑。


我们不应该对中医理论抱有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不应该缺乏自信。


文化自信有丰富的含义,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研究和思考来充实文化自信的内容。在我看来,中医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于中医所依托的理论,我们不应该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罗乃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