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团队开展猪肚模型胃镜教学演示

福州市中医院


近日,福州市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团队成功利用猪肚并通过自制操作装置真实模拟人体胃镜操作,进行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荷包缝合术等的操作演示及教学训练。

在教学开始前,团队成员先行准备了一个完整的新鲜猪肚。其结构包括食管到十二指肠的完整结构,用生理盐水保持内部湿润,整个猪肚置于模型盒中固定。

严子兴副主任进行教学演示

在相关工作准备后严子兴副主任首先进行标准胃镜的操作演示:先将镜身置于食管上段,在镜身前进过程中边注气边通过食管,观察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有无病变。之后经贲门口进入胃腔,一般在进入胃腔后要首先采集一张图片,目的是观察胃部粘液情况,进入胃腔后继续注气,将胃体张开后,仔细观察皱襞间有无病变,随后进入胃窦,在幽门口处于开启状态及胃窦部蠕动正常的情况下,只要对准幽门口进镜,就可以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降段,最后退镜观察。

实习医生进行胃镜操作

严子兴副主任演示完毕后指导实习医生试着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培养手感和镜头的方向感,逐渐熟悉胃镜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各种疑问严子兴副主任也进行了一一解答,教学结束后学生们都感觉获益良多!

实习医生进行胃镜操作

随后,严子兴副主任进行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操作演练,并向团队的医生及实习医生细致的讲解ESD的操作流程及规范:(1)确定病变范围与深度。(2)病灶边缘标记:明确病灶边界,距病灶边缘3~5 mm处进行电凝标记。(3)黏膜下注射:于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将病灶抬起,与肌层分离,有利于ESD完整地切除病灶,而不容易损伤固有肌层,减少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4)切开:沿标记点或标记点外侧缘切开病变周围部分黏膜,再深入切开处黏膜下层切开周围全部黏膜。(5)黏膜下剥离:进行剥离前判断病灶抬举情况,必要时需反复黏膜下注射维持病灶充分抬举,将黏膜与固有肌层完全剥离,一次完整切除病灶。(6)创面处理:对剥离后创面上所有可见血管进行预防性止血处理,渗血部位使用止血钳、氩离子血浆凝固术,对于局部剥离较深或肌层有裂隙者使用金属夹夹闭。

严子兴副主任进行ESD教学演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治疗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方法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黏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通过ESD可完整地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

作为治疗胃非浸润性肿瘤和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ESD具有侵袭性小、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黏膜病变、病理诊断准确、术后复发率低及康复快等优势和特点,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ESD在国外已相当成熟,在国内该技术也日臻完善。

食管POEM隧道开口

最后严子兴副主任进行了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操作演示,同时向团队的医生及实习医生大致介绍了POEM的操作流程:(1)食管黏膜层切开:胃镜前端附加透明帽,确定EGJ距门齿的距离。常规于EGJ上方10cm处行食管黏膜下注射,纵形切开黏膜层约1.5-2 cm显露黏膜下层。(2)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隧道”。沿食管黏膜下层自上而下分离,建立黏膜下“隧道”,直至EGJ下方2~3 cm。(3)肌切开。完全、有效、足够长的肌切开是保证POEM操作成功的关键。(4)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

在食管粘膜下剥出遂道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一种治疗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内镜微创技术,结合外科肌切开术的长期有效性优点和传统经口内镜治疗创伤小的优点,目前主要应用于贲门失弛缓症(AC)——一种以食管体部蠕动丧失和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障碍为特征的食管动力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反食、胸痛和(或)体重下降,通过POEM可以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使食管下段松弛,从而解除功能性梗阻,从而使上述症状缓解。


供稿:福州市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经福州市中医院事业发展部综合编辑整理


相关话题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