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脾化湿广藿香

21世纪药店

广藿香,又称藿香、海藿香、刺蕊草、香馥草等,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药用首载《名医别录》:“治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痛。”清代医家张璐的《本经逢原》云:“藿香入手足太阴。芳香之气助脾醒胃,故能止呕逆,开胃进食。温中快气,去瘴气,止霍乱,治心腹痛。凡时行疫疠,山岚瘴疟,用此醒脾健胃,则邪气自无容而愈矣。”民国医家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对藿香的药用作了精辟的论述:“藿香芳香而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中医认为,广藿香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有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之效,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广藿香含有挥发油、多种其他倍半萜、生物碱类、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解痉止痛,以及抗菌,收敛止泻,扩张微血管等作用。  


炎炎夏日,可采摘霍香嫩叶开水冲泡,它是理想的清凉饮料;鲜藿香入馔,芳香扑鼻,是餐桌美蔬,更具食疗保健功效。此外,藿香还是制作香精、香茶、香囊、香枕的原料。


藿香正气丸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由13味中药组成。方中藿香解表化湿;紫苏叶、白芷解表散寒;厚朴、大腹皮行气除满宽中;陈皮、半夏理气和胃止呕;白术、茯苓补脾利湿;生姜、大枣调营卫,和脾胃。适用于夏令暑湿感冒(胃肠型感冒)所致的发热恶寒,头身沉痛,食欲差,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藿香清胃胶囊

清热化湿,醒脾消滞,和胃降逆

由7味中药组成。方中广藿香祛湿化浊;防风祛风化湿醒脾;桅子、石膏清泻胃火;南山楂、六神曲健脾和胃消食。适用于脾胃伏火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苦口臭等。


四正丸

祛暑解表,化湿止泻

由20味中药组成。方中藿香、香薷散寒消暑;白芷、紫苏叶散寒祛邪;茯苓、法半夏祛湿止呕;枳壳等理气行滞;白扁豆等健脾消食开胃。用于内伤湿滞,外感风寒,头晕身重,恶寒发热,恶心呕吐,饮食无味,腹胀泄泻。


和中理脾丸

健脾化湿,理气和胃

由18味中药组成。方中藿香、白蔻仁芳香化湿;苍术等燥湿运脾;党参等健脾渗湿;香附、枳壳等理气消胀;南山楂等和胃消食。适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不调。


小儿感冒颗粒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由10味中药组成。方中广藿香、菊花疏风解表;连翘等清热解毒;生地黄等滋阴清热;薄荷清利咽喉;石膏清泄肺热。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重恶寒轻,汗出而热不解,头痛鼻塞,咽喉肿痛等。桑菊感冒颗粒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效,可用于风热感冒初起的症状。


藿香砂仁粥

原料:鲜藿香叶10克,砂仁5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粳米加水适量,煮至粥熟时加入鲜藿香叶、砂仁(纱布包),再煮5分钟后捞出纱布包,放温食用。

食疗:方中鲜藿香祛暑化湿,和胃止呕;砂仁化湿开胃;粳米补脾养胃。该粥能醒脾化湿,和胃止呕;适用于暑湿伤于脾胃所致的脘腹痞胀,胃呆食滞,呕吐等。


藿香七鲜茶

原料:鲜藿香、鲜佩兰、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鲜芦根、鲜白术叶各10克。

做法:上述七味洗净切碎, 共放入锅中加水适量, 煎汁去渣即成,代茶频饮。

食疗:方中鲜藿香祛暑化湿;鲜佩兰发表解暑;薄荷清热祛暑;鲜荷叶、鲜竹叶、鲜芦根清热养阴生津;鲜白术叶健脾祛湿。该茶可芳香化浊, 清凉解暑, 生津止渴;适用于小儿夏季热所致的长期发热,热势较高,口渴引饮,皮肤干燥灼热,无汗或少汗,尿多,精神烦躁,口唇干燥,食欲减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