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家的“销售漏斗”不灵了?

思齐俱乐部


作者丨曹典君

一本正经吐槽的医药行业君,擅长将产业分析与鸡血狗血一同乱炖成一篇篇杂文。


关注


01


随着两票制、合规化、医生处方规范化等多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不少产品的销售漏斗开始“失灵”了,具体表现在无论采取任何刺激销售的措施,但是业绩还是一落千丈。

 

相关人员的必须明白一点,本君绝对不是在黑中药注射剂,其他慢病产品都一样。



即使管理人员再过度关注客户拜访率、产品推广会的出席率等细枝末节,甚至一心提高CRM等软件的配置,然而销售业绩也不如理想。

 

相信很多企业做年度销售预测都像描述一个童话故事——“这个药品上市以后,如果我们能覆盖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市场潜力大的省份,并且能够获得当地医保,那么它就会很容易进入医院销售渠道,届时就会有很多医生关注且愿意处方我们的产品”。

 

更具体地还有:“这个产品如果在此地区再开发多3家三甲医院,5家二甲医院,每家医院只要开发3个抢手医生,每个新增医生用药200单位,一个月就增量4800单位了。您的收入多可观啊。“

 

理念可以有,但是现实本不如此理想化。



02

销售漏斗失灵的常见因素

 

国内企业的销售漏斗失灵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产品原因,但是在很多时候,环境的改变也很能影响业绩的。

 

毕竟医药行业内不要过度迷信“好药会自动驱医生客户处方”的神话,“好药”需要临床数据和医生自身的用药经验积累才能被患者所用。

 

从营销来看,导致销售漏斗来常见的问题如下,但不仅限于以下:


(1)沟通便利化所带来的错误应答上升:微信的普及,意味着沟通成本降低,但是降低的是整个行业的成本。那么意味着错误应答也会越来越容易犯,数量也越来越多,例如以往面对面拜访的相应处理、跟进任务、异议处理,而且也失去了以往的服务感;

 

(2)数据永远是问题。销售漏斗不失灵要求数据全面、真实、可持续。随着信息渠道的发展,数据来源也在不停地增加,但是大多数业务人员每天依旧只花1个小时左右回顾和完善数据库;

 

(3)销售出现问题,大家下意识就是多发微信,多打电话。套路一直如此,但是以往无效的事情再重复做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4)过分依赖一种销售技巧,擅长的事情最轻松也最容易做的好,其它的,演练考试时候再表现吧;

 

(5)管理人员精力碎片化,没有从整体的销售漏斗运作原理思考大局观问题;

 

(6)没有足够的培训来降低业务人员对于升级的系统的抗拒感,流程的复杂性导致业务员浪费过多的经历在“跑流程”上;

 

(7)业务员害怕面对面沟通,害怕电话沟通。微信可以沟通的绝不见面聊。被拒绝也不会感觉丢脸;

 

(8)销售漏斗的设计错误,对于营销原理的误解,销售应用程序的配置错误,管理人员想跟进已有数据建立完整、准确的销售漏斗非常困难;

 

(9)销售团队并未专业化,业务员一人身兼数职,导致难以进一步提高销售效率,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价值。不专注,最终连一件事都做不好;

 

(10)销售人员能否成功完全靠自己,没有任何销售“制度”的支持。销售漏斗设置没有协同作用的监测指标。



03

解决方案从每一步的转化率开始

 

销售数据虽然有滞后性,只能代表过去的业绩以及对应的问题,不能预测未来的销售,但是可以从每个环节的销售转化率跟踪和评分来动态观察。

 

销售行为的改进,和医生拜访一样,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要每个月坚持观察哪些营销手段方法能改善周转率,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跟踪行为增长自然而然就会有。

 

以下数据就是常常要关注的:

 

合同/口头约定数据:客户是否有疑虑不答应,或许临近答应,或许已经答应但未执行?

 

服务支持:客户对产品不了解,但是已失去了了解产品知识的兴趣?客户取消实时沟通?

 

合作历史:是否遭遇了挫折如被病人投诉,还是我方没有及时兑现承诺?

 

调查反馈:关键客户的负面反馈收集。

 

有影响力的人员变动:竞争对手换业务了?客户的上司换人了?


04

小结


从目前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软件发展程度来看,数据并不能提醒我们所有问题,问题的发现更多是在沟通中发现和解决。数据可以帮助的是建立预警触发机制,并规范干预措施应对问题。


来思齐


#第三届医疗市场年会#


看新环境下销售如何管理



医药人的成长不再孤独



(注:本次大会,仅现场参会,无网络直播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大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