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聚焦】吉林中药材产业扶贫蹚出新路

中药产业

两年来,吉林省中药材产业扶贫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亮色纷呈:立足中药材资源和产业优势,凝聚多方力量带动贫困人口拓宽增收渠道,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定制药园利润返还、农企联结股份合作、营造品牌跨界融合、产业协调统筹布局……



良种繁育将为中药材扶贫提供优良种源,

图为柳河基地规划种植分布图。



近年来,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搭建起省级平台,在吉林、磐石、柳河、通化、白山等地区启动了中药材产业扶贫试点。通过引导中药企业在贫困地区建基地,发展大宗、道地药材种植、生产,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一些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造血功能持续增强。

定制药园利润返还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三佳子村的尚启英是位残疾人,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自从国安药业在当地开辟了“药王谷”,他的3亩地流转到“药王谷”之后,他家翻身大变样。尚启英介绍,公司流转土地付了钱,之后还安排他去公司上班,每月有2000元收入,他家的土地由他来种中药材,公司收购还给收购款。老尚是个重情义的人,为表示感谢,他让上高中的孩子放假了就去公司义务劳动,没想到,公司每天还给发100元补助,这让老尚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村以及周边村,凡是跟“药王谷”搭上边的都感受到了种植中草药的好处,中草药为他们脱贫致富带来希望。


吉林省中药材资源丰富,产业优势强劲。尚启英的经历只是中药材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各地试点单位,建立长期以提高质量、促进增收脱贫为核心的中药材产业扶贫机制,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衔接起来,凝聚多方力量带动贫困人口拓宽增收渠道,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程。


据了解,不少农户一直很想种植中药材,也知道种植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收入应比种粮高,但苦于中药材没人收购,产值再高农民也不会去“想入非非”。尚启英加入的土地流转形式叫“定制药园”,公司提供种苗,有劳动能力的农户自己种植,到秋天由公司统一收购。


不仅公司收购,吉林市中医院也在这里开发了“定制药园”,这家中医院了解到“药王谷”企业和农户都是绿色种植,中草药质量有保证,这里也成了他们医院的扶贫基地。


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这种手段保证了中草药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探索中,相关部门鼓励中药企业建设“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鼓励医药企业在贫困地区设立“扶贫车间”,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吸纳贫困人口在家乡就地就近就业。推动医药企业到贫困地区设立“定制药园”作为原料药材供应基地。鼓励公立中医医院优先采购以“定制药园”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含中药饮片),支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建设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加强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培育质量稳定、供应充足的种子种苗,切实保障中药材种植贫困户优良种源供应。


农企联结股份合作


2017年,吉林省柳河县建立中药材种植(养殖)供销合作联社。以村党支部为支撑、为骨干,以村集体经济为依托、为基础,建立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合作社+互助社+建档立卡农户+中药企业,形成药农、企业联结,订单、定制,带动种植,保底、分红、盈余再分红、工资的脱贫致富模式,充分发挥了村基层党支部的堡垒带头作用。


农企联结股份合作是另一种产业格局。通化市柳河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县政协主席任组长、县财政局等20余部门为成员的中药材扶贫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研究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


柳河县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战略平台化系统解决方案:互联网+“三农”数据渠道应用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的信用、物权、确权、溯源服务型综合平台。该平台主要解决困扰“三农”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农村科学种植(养殖)技术问题,农村产品的销路问题,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问题等,促进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为解决合作社成员在生产中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柳河县通过创立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部,调节成员间的资金余缺,缓解成员生产资金紧张矛盾。通过吸收成员股金,增加合作社资本积累,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服务;促进合作社成员通过资金互助实行生产和购销联合与合作,形成以合作社为主体的生产合作、购销合作和资金互助结合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体制和机制。


吉林省昌农实业集团以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项目为依托,与柳河县安口镇后林子村签约近千亩土地流转合同,用于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花费近50万元流转土地,常年用工近300人,该村1000多人口、近300户中,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吸收该村300人做产业工人。流转土地、反包倒租,使得人均收入达近2万元,促使全村脱贫致富。


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基础上,产业链条上的龙头企业还采用股份合作等“中药企业+种植大户+农户”、“中药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数量和成效作为相关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审批、验收的重要参考依据。允许将财政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后,以自愿入股方式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让农户共享发展收益。


除此而外,吉林省创建了更多中药材产业扶贫种植模式,因地而异,各具特色。如合作社自营、农户自营、委托种植、合作种植等,流转土地、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收购……方式不同,但一定要培植基地,开发产业,让贫困人口迅速脱贫致富,并形成产业格局。


营造品牌跨界融合


2017年,吉林省启动58个品种道地药材炮制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制定中药材、中药饮片商品规格等级,推动优质优价。以建设中药材GAP基地和“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基地为重点,推进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中药材生产、产业化水平,强化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吉林省中药材产业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鼓励中药产业园区创建全国、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积极支持、组织中医药企业争创吉林省著名商标和吉林省名牌,鼓励道地药材申请地理标志和专用标志使用。


计划开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建设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乡村旅游、文化推广、生态建设、健康养老等产业跨界融合。


产业协调统筹布局


吉林省东部山区是指威虎岭、龙岗山以东广大山地,包括白山市和延边州的绝大部分,通化市大部分地区及吉林市的南部地区,总面积7.46万平方千米。白山市的靖宇县,延边州的汪清县、安图县、龙井市和龙市具备东部山区地貌的植被特征。东部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物产丰富,是吉林省中药资源种类及数量最多的区域。该区是迄今为止亚洲大陆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东北植物区系的分布中心。该地区资源优势在于植被覆盖率极高,天然植被约占该区面积的70%左右。该区域药用植物品种数量十分丰富,有一定资源分布的品种173种,资源量较大品种有23种,较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包括玉竹、刺五加、黄檗、木贼等大宗常用品种,所出产的药材占吉林省中药材总产量的70%以上。该区独特的气候和地域优势,也成就了人参、关黄柏、五味子、绵马贯众、淫羊藿、细辛、天麻、灵芝这些道地药材的优良品质。


吉林省充分利用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指导贫困县(市、区)培育优势品种,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导各地根据东部山区、中部半山区、西部平原区的地形不同,道地药材的产出不同,研究产业布局,促进道地药材向最佳生产区域集中,建设可持续、多元化、特色化的中药材产区经济。


去年10月,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了吉林省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座谈会,邀请省发改委扶贫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分行分管扶贫工作负责人及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相关专家参会。听取各单位关于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的建议,研究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的具体措施。面向全省中药相关部门及专家征求意见,明确编制贫困县中药材种植推荐目录、指导贫困县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中药材产业发展等15项重点工作任务,并明确了牵头单位、协办单位以及完成时限,还成立了吉林省中药材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李晓峰 黄心)


编辑:黄西


欢迎关注《中国中医药报》中药产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