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丨三十六计及其历史故事(十六)

长天药业



抛砖引玉


砖”和“玉”,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砖”,指的是小利,是诱饵;“玉”,指的是作战的目的,即大的胜利。“引玉”,才是目的,“抛砖”,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钓鱼需用钓饵,先让鱼儿尝到一点甜头,它才会上钩;敌人占了一点便宜,才会误入圈套,吃大亏。



唐太宗酷爱书法,遍搜名家名迹藏于宫中。在众多书法作品中,尤爱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但是找了好久都没能找到《兰亭集序》的影子。但唐太宗仍没有放弃寻找。经过几番打听,终于,唐太宗得知《兰亭序》传到了王羲之的后人——辩才手中。

 辩才——乃是智永法师的徒弟。当时,辩才居住在杭州的嘉祥寺内,他在卧房的房梁上凿了一个暗槽,放《兰亭序》于暗槽中,没有告诉任何人。但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唐太宗经过多方打听,得知了这个秘密,可是辩才不愿意把《兰亭序》献给唐太宗,不承认这个消息是真实的。眼看到嘴的鸭子快要飞了,自己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唐太宗大伤脑筋。后得魏征献计。魏征给他推荐了一个人,据说可以帮助他顺利拿到《兰亭序》的人,这个人叫萧翼,很聪明。唐太宗听了高兴,采纳了魏征的建议,封了萧翼御史官,并按照萧翼的要求给了他几幅王羲之的真迹,萧翼就带着这几幅王羲之的真迹上路了。

 打扮成书生模样的萧翼来到了杭州,在一天傍晚时分来到嘉祥寺门口来回踱步,寂寞的辩才看到了这个情况,就将他叫到了寺内说话。两人一见如故,谈天地、论古今,顺理成章的谈到了书法。萧翼夸王羲之书法天下第一,并炫耀自己手头上就有他的真迹,还拿给辩才看了。辩才看后说好虽好,但却不是最好。萧翼故意反问:“难道还有更好的吗?”就这样引出了《兰亭序》。萧翼故作惋惜,惋惜《兰亭序》虽好,确早已失传,辩才终于在萧翼一连串的招数上败下阵来,为了争一时之长短,拿《兰亭序》给萧翼看。明知此乃真迹的萧翼假说这是赝品,并指出问题来证明自己的说法,但这一招没能骗过辩才,辩才不相信萧翼说是赝品的话,反而认为萧翼这是不懂真伪。萧翼看这一招以失效,就每日跑来跟辩才一起练字,聊天。慢慢的,两人混的越来越熟。  忽然有一天,一个地主邀请辩才去喝酒,他走后,萧翼来到寺院,找了个借口进到辩才的房间,将《兰亭序》和他带来的王羲之的字一起带走。

 萧翼到了杭州都督府,派人找来辩才,将实情告诉了他。辩才此时也再无办法,只得由着萧翼将《兰亭序》带回皇宫交到唐太宗手中。

 唐太宗就这样得到了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