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立医院的减少,民营医院的增多

时时医药



【导读】

截止2018年2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9.0万个。医院3.1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1.9万个。与2017年2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333个,民营医院增加2335个。然而民营医院的爆发生长,却没有带来较大的诊疗量,尽管医疗资源和政策向民营医院倾斜,但公立医院仍然是患者的第一选择。而作为药企,还是应该提前布局。



近日,国家信息统计中心发布2018年1-2月全国医疗机构数量、医疗服务情况。


截至2018年2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9.0万个。医院3.1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1.9万个。与2017年2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333个,民营医院增加2335个。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9.5万个,其中医院3.0万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1.8万个。这意味着,相比于2016年,公立医院数量减少了约1000家,而民营医院增长了2000家。而今,两者的数量差距进一步拉大。


2016年与2015年相比,民营医院的增长速度达到了13.18%,机构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6年,民营医院数量从0.84万个上涨到1.64个,五年内都在以10%以上的增速增长。


公立医院总数减少

  

2005年,中国公立医院数量为15483家,如今已经有3000家公立医院“消失”。医疗改革进程的加快,成为公立医院总数量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2017年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非公立医院竞争力排名及分析报告显示,100强非公医院中,有41家是改制医院,这其中,企业医院的改制占了大头。

  

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杜创说,企业医院需要改制的根本原因在于带有计划经济特征的企业医疗卫生体制整体瓦解,国有企业办医院的外在环境消失。企业医院改制主要是在国有企业主办机关的强力推动下进行的,改制的实际动力在于为企业减负。

  

但也有声音认为,公立医院减少,可能是统计口径的变化,并不一定就是改制原因。比如有的公立医院或是被兼并了,有些则可能被改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无论如何,有迹象显示,国企医院改制已经驶入了快车道。2017年8月份,国资委、中央编办、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全国数千家国有企业医院的剥离做出了具体规划和路径,在改革时间表上明确,今年底前要完成企业办医疗、教育机构的移交改制或集中管理工作。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公立医院的职能加速转变,也将意味着医生职能的转变,比如医院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许多医生的工作重心就从诊疗变成了做公卫;一些转型康复机构的,医生们还要从头再来学康复专业。这对医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民营医院“爆发生长”

  

相对于公立医院数量连年减少的情况,民营医院可谓发展迅猛。得益于国家连续性、开放性的政策引导,尤其是近两年,民营医院保持着每年新增2000家的“生长速度”。

  

2017年1月《“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放宽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服务领域要求,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健康服务。如放宽准入条件;比如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解决民营医院人才短缺问题;落实多方面公立非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的政策;实行医保同等对待;简化社会办医行政审批手续等等。

  

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提出,鼓励投资者建立品牌化专科医疗集团,举办有专科优势的大型综合医院。到2020年,打造一大批有较强服务竞争力的社会办医疗结构,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新格局。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激励下,社会资本蜂拥而至,新业态不断涌现,民营医院持续、快速发展。

  

而社会基本看好民营医院也是“理由充分”:相比于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优势在于决策更加灵活。相对来说,专科医院的投资成本和周期都比综合医院低一些,同时,专科医院专注于某一领域,更容易建立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其针对特定医疗器械的大量采购也更容易获得价格优势。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2016年国内民营医院的总体数量增幅达132.48%,平均增长率达到15.10%。然而,民营医院的“爆发生长”,看似繁荣发展的背后,是窘迫的现实对比。数量是增加了,但在床位数量、诊疗人数、入院人数等方面,民营医院的竞争力显然不足。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80%的民营医院为一级或者未定级的医疗机构,开设床位数普遍小于100张。在服务量方面,2018年1月至10月,民营医院诊疗人次0.3亿次,占比仅为13.04%,尚不足全国医院诊疗人次的二成。而全国公立医院诊疗人次已达2亿,占比高达86.9%。

  

有专家分析认为,导致这种结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疗资源和政策的倾斜,同时,民营医院在规模和整体技术水平上与公立医院差距很大,地方政府对其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如公立医院,普通患者对民营医院的偏见依然较深。


医生队伍是社会办医平衡点

  

限制民营医院发展的症结在哪?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医生资源的缺乏是一大原因。

  

目前,中国公立医院实力雄厚、资源众多、品牌强大,特别是集中了最优质的医生资源,仍然是很多患者就医的第一选择。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有89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35万人,注册护士379万人。2016年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总数为533.95万人,同期民营医院医务人员总数为120.26万人,仅占公立医院的22.52%,医务人员总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同时,民营医院倍受医疗纠纷频发,人才、资金、学术等方面短板,也让公众长期以来对民营医院存在偏见。

  

谈及目前中国民营医疗发展的困境,北京陆道培血液病医院执行院长李定纲认为,现在民营医院数量是增加了,但床位、服务量、手术、收入都没怎么增加,这就是问题了。主要是领军人才稀缺,“千军好借,一将难求”。目前大多数医生还是不能理解自己要成为社会人、自由执业的人,而是习惯了体制,甘愿做一辈子“单位人”。

  

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也认为,国内医疗健康行业不缺资本,也不缺医院大楼,最缺的就是医生人才资源流动的土壤,和大量符合国际化医疗服务标准的医生团队。

  

此前卫生主管部门出台文件,试点过医生多点执业,即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后,可受聘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但效果并不理想。

  

“民营医院这块市场蛋糕看上去很美,但却不太容易吃到。核心因素就是缺乏医生,特别是优质医生资源。而这就是医生集团最大的优势。”有业内人士认为,新一轮社会办医热潮掀起,将轮到医生作为主角上场,医生合伙办医院,或者合伙创建医生集团后再创办医院,将成为一大趋势。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


截至2018年2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9.0万个。与2017年2月底比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增加5892个,其中:医院增加200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871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4692个。


截至2018年2月底,医院3.1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1.9万个。与2017年2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333个,民营医院增加2335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3.6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万个,乡镇卫生院3.7万个,村卫生室63.3万个,诊所(医务室)21.4万个。与2017年2月底比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诊所增加,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减少。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0万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58个,卫生监督所(中心)3145个。与2017年2月底比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减少26个,卫生监督所(中心)增加19个。


其他机构0.3万个(见表1)


各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数(见表2)


全国医疗服务情况


一、诊疗人次

2018年2月份,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6.1亿人次,同比降低1.7%,环比降低12.4%。


医院2.4亿人次,同比降低4.2%,环比降低18.1%,其中:公立医院2.0亿人次,同比降低5.7%,环比降低18.3%;民营医院0.3亿人次,同比提高5.1%,环比降低16.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5亿人次,同比提高0.6%,环比降低7.4%,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0.5亿人次,同比提高2.6%,环比降低22.3%;乡镇卫生院0.8亿人次,同比提高3.5%,环比降低10.5%。


二、出院人数

2018年2月份,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达1771.3万人,同比提高5.6%,环比降低16.5%。


医院1386.4万人,同比提高6.6%,环比降低17.0,其中:公立医院1153.0万人,同比提高5.8%,环比降低16.5%;民营医院233.4万人,同比提高10.9%,环比降低19.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为307.6万人,同比提高2.5%,环比降低14.4%。

其他机构77.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