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安康】痛经怎么办?

安康医药

众所周知,像大姨妈这种反人类的存在,怎么可能只用多喝热水就能解决!

首先,我要在这里给大家摘抄一段科普一下,大姨妈究竟是啥


其实就是女性子宫内膜发生的一次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崩溃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变化。


有数据统计表明,女人一生会经历500次3000天的月经期!!


小姐姐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大姨妈一旦降临,冰爽解渴的冷饮不能喝;飕飕透风露肚脐的衣服也得换掉;当待在空调房里时,即便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还得时刻担心着凉…



每个月的那几天都让人痛不欲生,喝过热水、红糖水、红枣茶,敷过暖宝宝、热水袋,都没有什么用。


这辈子不痛经的女孩一定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吧!



很多小姐姐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以为来大姨妈就一定会痛经,其实痛经都是宫寒惹的祸。


什么是宫寒呢?通俗意义上说,就是子宫受寒



宫寒除了让你来姨妈时痛不欲生,还会伴随着手脚冰凉、容易四肢无力、皮肤暗黄粗糙(老得快)、发胖,严重时还会引发妇科疾病甚至不孕


体重为什么下不去?自己看着为什么比同龄人要老?都是因为宫寒



想从根本上解决痛经,多喝热水肯定是没用的,只有解决宫寒,才能轻松应对姨妈时期。要解决宫寒,就需要暖宫


1


何谓宫寒

 

宫寒”是中医学上的一个概念,直白地说就是“子宫寒冷”。但是,中医所说的“子宫”与西医所指的子宫不同,它的范围要更大些,包括子宫、卵巢等多种器官。

 

 “子宫寒冷”并不单指某一种症状,而是中医学对患者形形色色临床症状的总结,例如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且色黑,有血块,甚至月经停闭不行;月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热敷后疼痛可得到缓解;白带清稀量多。严重的还可能造成不孕或妊娠后胎儿发育迟缓等等。

 

临床上造成“宫寒”的原因很多,它一方面与体质有关,例如那些平日就怕冷,手脚容易发凉的女性,由于体内“阳气”不足,就易出现“宫寒”。

 

 

2


护阳温阳,防寒之要

 

温补阳气当贯穿治疗始终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说明阳气在人生中何其重要,比作天与日,贯穿始终,主宰命运,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由于阳气不足,阳不制阴,则阴邪内生,日久成毒;或者阳气不足,脏腑功能活动障碍,其温煦、运化、宣发、疏泄、通调等功能失职,大量产生气、血、痰、湿、毒等实邪,并相互蕴结而成癌肿之征;或者阳气不足,阳损及阴,阴竭阳脱而夺人性命。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要自始至终温补阳气,或偏补其阳,或阴阳同补,或扶正(同补阴阳)与祛邪兼顾,这样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而温补阳气除了内服温热药物、食物和运动生阳热等外,局部温热疗法也是温补阳气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治疗痛经的有效方法之一。


3


艾灸治疗宫寒


女性为阴柔之体,最多的问题是阳气不足、体质过寒,所以容易经络不通畅而导致手脚冰凉、宫寒、胃寒等等毛病,身体处处淤堵,烦恼就来了。


那这些毛病要如何治呢?《本草从新》有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说人话就是:人之所以会淤堵生病、阴阳失和,全都是经络不通的缘故,而纯阳之性的艾叶,恰恰可以理气血、逐寒湿,透诸经而治百病。



推荐穴位“三阴交”


中医有一个“三阴交”穴,又称“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妇症甚有疗效,如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或过少,经前综合征和更年期综合征等。


该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痛经问题的女性,可在平时轻轻用拇指揉按该穴,还可以用艾条灸疗。


将艾条点燃放在靠近穴位处,以局部皮肤温热而不烫伤为度,每穴灸10分钟。要注意的是,月经来潮后不要强烈刺激该穴,否则可能引起经血增多。


4

痛经外治法

中医认为,痛经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治。下面介绍几则中药外治方,供选用。


1、白药填脐法

 

取云南白药适量,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并可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药糊每日1换,连续3-5天。


2、药酊摩擦法

 

取云南白药酊适量,涂于脐下关元穴、气海穴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至腹内时,疼痛即止。

 


3、芥糊填足法

 

取白芥子12克,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1换,还可配合外敷关元、气海穴。


4、痛经足浴方

 

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水煎2000毫升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连续3-5天。


5、外敷疗法

 

药用川乌、草乌各5克共研细末,再用葱汁、蜂蜜调匀,外敷小腹部疼痛处,每敷2-3小时,每日1次。


6、取嚏疗法

 

皂荚30克、冰片10克,共研极细末,取少许置于掌中,吸入少许,顷刻喷嚏频作,继而微汗痛减。


7、贴穴疗法

 

取关元穴、三阴交穴,用半张伤湿止痛膏分别贴于以上二穴,并用拇、食指按压,每天3-5次,药膏3-5天更换1次。或急性子或王不留行子,用伤湿止痛膏粘贴于三阴交穴、中冲穴。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华夏安康,匠心智造,健康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