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新天地】做好分娩后产妇的健康宣教,预防产褥期感染

伽师县人民医院1

   褥期感染是产后新妈妈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疾病,如果新妈妈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引发更大的产后疾病

  1.产褥期的概念:从胎盘娩出到产妇生殖器官和全身各器官逐渐恢复或接近或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8周。

  2.子宫复旧:产后第一天子宫底平脐,子宫硬而圆,以后每日下降1-2厘米,产后10-14天降入骨盆内,在耻骨联合上触不到子宫底,产后6周左右子宫恢复到非孕期大。

  3.恶露:产后由阴道排出的分泌物为恶露,内含血液,坏死蜕膜组织及粘液等,因颜色不同分为三类。

血性恶露:色鲜红,量多,一般在产后3-7天内为血性恶露。浆液性恶露:色淡红似浆液,内含血液较少,以宫颈黏液和阴道排液为主,一般在产后7-14天内为浆液性恶露。

白色恶露:色较白,粘稠,一般在产后2-3周出现。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约为500ml.

  4.产后4-6小时解小便的目的:因为妊娠期体内潴留多量水分需在产后经肾脏排出,姑产后尿量增加,加之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致使粘膜水肿充血,膀胱肌张力降低及产后疲倦,会阴伤口疼痛等,容易发生尿潴留,长时间的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而易引起产后出血及泌尿系统感染,故分娩后应自己解小便。起床活动,能促进尿液的排出;浸泡在温水中,如果尿液排出在水中也不要担心,因为正常人的尿液是无菌的,以后再好好清洗;如果局部有缝线,设法用温热的水冲洗会阴,这样尿液排出时,皮肤就不会有刺痛感了。

  5.产后疼痛: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成为产后宫缩痛,多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后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原因是在子宫复旧过程中,不规则的宫缩所致。疼痛时在下腹部摸到硬而圆的子宫,哺乳时婴儿吸吮乳头又反射性的是催产素分泌增多而使疼痛加重,疼痛时阴道排出的恶露也增多,它表示你的身体正在向正常恢复,所以是康复的征兆。

  6.产后饮食:产后的第一日可进流质或半流质,以后改用普通饮食,食物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含铁多的食物,可少量多餐,多喝汤,多吃蔬菜及水果,水果可稍加温后使用避免过多脂肪、油、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7.产后大便:在分娩后1-2天你不会有排出大便的需要;起床并且尽可能及早活动,比如散步;喝大量的水并吃高纤维的食物,使肠道增加刺激;想大便时就去不要忍着,也不要用力向外逼;排便时,用清洁的卫生垫压在缝线的部位。

  8.产后卫生:(1)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及卫生垫,每次大小便后用温开水冲洗外阴;应讲科学,摒陋习,破除不梳头,不漱口的旧习俗。因为这样既不符合卫生要求,有影响健康,应每天洗脸,刷牙,梳头,但需注意用温开水,并注意保暖勿受凉。(2)产后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出汗量多,犹在夜间和睡眠时明显,不属病态也不需特殊处理,一周左右自行好转。常称褥汗。在此期间,应拿个干毛巾擦干汗液。勤换内衣,但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3)注意保持室内卫生环境卫生清洁,空气新鲜应没日换气通风两次,每次15-20分钟,但要避免强大的对流风直吹,以免引起受凉而关节疼痛、头痛。

 

  

   9.体温与活动指导:分娩第一天以后以卧床休息为主,产后24小时应下床适当活动,以后逐日增加活动时间及活动量,并按时做产后活动,因为早期活动可以:(1)有助于体恢复,排尿及排便,避免因为分娩腹肌及盆底肌松弛,产后卧床休息,肠蠕动减弱而易引发生便秘。(2)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避免或减少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3)促进子宫收缩,恶露的排出及会阴伤口的愈合。(4)使盆底及腹肌肌张力恢复,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弛。(5)要学会与婴儿同步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有会阴侧切或伤口时,应卧床休息,卧于健康的一侧,以免恶露流出污染伤口,增加感染机会。(产科:库尔班尼沙·买买提 供稿 审稿人:王丽萍)

编辑:钟玮 责编:李双全  主编:张晓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