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捂”分寸小指南告诉你!

心宝药业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已出冬季,天气渐暖,如何减衣才更健康呢?

如果气温骤降后,遇长期绵延阴雨,更导致气温难以回升,所以“春捂”有利于抗寒。现在,人体在冬天“冬眠”的皮肤细胞渐渐活跃,毛孔张开,这时如果冷风袭来,就会通过毛孔侵入人体,易引发疾病,不“捂”着点儿就容易发生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所以“捂”是有好处也是必要的。


春天捂对三原则


■ “捂”对时间

雨水节气过后,虽然气温回升,但是偶尔冷空气会杀个回马枪,提醒着人们“倒春寒”的存在。在这个时候,养生保健最关键的就是保护好脾胃,注意春捂。


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 “捂”对温度


是否春捂,必须根据天气而定。一般来说,春季气温日夜温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便可适当减衣。这几年,天气异常的几率明显增多。春季气候就可能出现两种极端现象:


一是“春寒”和“倒春寒”;二是“暖春”。对于前者,当然要注意保暖,恪守“春捂”之道;对于后者,当天气连续几天都是艳阳高照(日最高气温常常在20℃以上),这时就不能“捂”了。



气温15℃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 “捂”要有度

很多人在此时穿衣,都会参考“春捂”这个原则,天本来已经暖和了,还捂着呢,结果一走动,出了一身的汗,可是身体有捂不住的地方啊,比如额头,全是汗,风一吹,就感冒了。


这点对孩子尤其要注意,很多人给孩子穿的太多了,孩子一动弹,都是汗,能不感冒吗?所以“春捂”要有度,“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


■ 捂对地方才健康


春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春天防寒要注意好两头,照顾好头颈和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不同的人,不同的“捂”


■ 老人:保护好关键部位


老年人特别是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更应注意“春捂”。因为,这部分人群多数有基础疾病的存在,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病、脑卒中、糖尿病、脑缺血性改变、慢性胃肠炎等,致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对外界的反应性下降,对外界气温的敏感性也降低。


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应注意前胸后背的保暖,防止诱发旧病。对于有糖尿病足和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以及痛风病患者要保证足部温暖。



■ 小儿:适时判断及时增减


小儿以偏凉好养,过热易导致小儿的抵抗力下降。但对于体质偏弱易感冒的儿童,或总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进而诱发复发性哮喘的儿童,要注意受寒后抵抗力下降诱发旧病。对于该类儿童,不应过早脱冬装。


■ 女性:注意下半身保暖


现在很多女孩子喜欢穿露脐装、低腰裤,这样容易使小腹部、腰骶部着凉,导致血行不畅、手足冰冷、面部长斑等。女性生殖系统是最怕冷的,所以下半身着凉容易导致痛经、性欲淡薄、宫寒不孕、白带增多、盆腔炎症、腰骶酸痛等病症。


有些女性非常怕冷,但又爱美,所以要兼顾好,春天不要过早脱衣展示身材,保护好自己的腰骶部、膝部、小腹部。



“春捂”主要适应体弱、机体自身调节能力差、适应能力不强的人群,这类人群对外界的变化不能作出恰当调整,因此需要适当程度的“春捂”。


 春季饮食攻略


■ 食物多样 来点“粗”


日常可以经常吃些薯类,如红薯、土豆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防止便秘。


尤其以下人群适合把粗粮作为每日主食,如糖尿病患者、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患者,孕妇,肥胖人群,便秘人群。需要注意的是,因为粗粮含有比较多的纤维,会对肠胃功能比较差的人造成负担。


所以肠胃功能差、有胃病的老年人,胃肠道溃疡患者,炎症性肠病患者等,要适当少吃。


■ 缤纷果蔬 加点“野”


每天都吃绿色、红色或黄色的蔬菜或水果,深色蔬果比浅色的含有更多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


春天来了,各种果蔬也不断上市,像李子、杏、香椿、韭菜等。如果踏春时能采到自然生长的野菜,做成荠菜馄饨、荠菜水饺,那更是春季的一种享受。


■ 动物食物 悠着点


动物食物可以提供优质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每天应该适量吃些。不过,若是吃动物性食物过多,脂肪的摄入也会增加,不利于健康。


动物肝脏,如猪肝、鸡肝或鸭肝等含有丰富的锌、铁和维生素A等营养素,可以吃一些。建议正常人一次吃50克左右,一周1~2次为宜。

心血管病患者应少吃肝脏,或者选用脂肪、胆固醇含量稍低的鹅肝、猪肝,每次不高于25克,注意与蔬菜、水果、粗粮等食品搭配。

■ 多动少坐 身体好


每周至少做150分钟中强度的有氧运动;若生活忙碌,无法花费额外时间增加活动量,也可通过做家事、散步等方式,将劳动变成运动,减少肥胖和患病风险。


■ 一日三餐 巧安排


一日之计在早餐。营养充足的早餐,不仅可以为健康及时“加油”,而且有助于上午学习和提高工作效率。早餐不能忽视、马虎,不仅要天天吃,而且还应该吃饱、吃好。


中餐不能凑合,晚餐不必大鱼大肉地犒劳自己,饮食适度才健康。


小贴士

急着脱外套 “开春病”易乘虚而入


开春时节,过早脱掉冬装,身体很难适应气温的急剧变化,容易让“开春病”乘虚而入。


专家提醒,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 进行适量运动


老人、小孩等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出门时可备几件薄厚不一的衣服,并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穿衣量。


此外,还要保持规律作息,进行适量运动,让身体尽快适应温暖天气。


■ 注意胃部保暖


春季还是胃肠疾病的高发时节。专家指出,肠胃疾病与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


饮食上应尽量不喝冷饮,宜常喝温水,还可适当吃些温补的食物,如鸡肉、羊肉、栗子、山药等。


■ 注意养护关节


春季早晚温差很大,中老年人多气血亏虚,加之本身抵抗力较差,骨关节易受风寒湿邪侵袭,使气血运行不畅,会出现疼痛、酸麻、沉重、肿胀等临床表现。


由于春天阳气升发,气温逐渐回升,血液循环逐渐加快,不失为养护关节的好时机。同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坚持合理饮食,尤其要保证钙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