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纪事】暖心!山大二院医护人员这样安抚手术娃

山东卫生计生科教宣传

点击上方“山东卫生计生科教宣传”可订阅哦!



用一次性医用手套吹成鼓鼓的“气球”,在上面画上一只萌萌的龙猫;用铅笔在表格纸的背面作画,“变”出一只神气活现的米老鼠;将血液净化机上不用的小蓝帽套在手指上,再用碳素笔点睛,两只会动的手指小人儿诞生了……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所学校的美术老师正在带领学生们做手工,但是,这些温馨的场景真实地发生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无菌手术室中,而故事的主角,是第二手术部儿外科专业护士——张慧。


橡胶手套吹成气球,她是会哄孩子的“小灰灰”


每次手术前,如何让那些紧张哭闹的小娃娃乖乖听话可是医护人员的头等大事。“孩子们年纪都还小,手术时父母又不能陪在身边,进了手术室害怕是很正常的,想帮他们上麻醉做检查可一点不容易。”张慧说,要安抚这些小家伙,少则十几分钟,多则要半个小时。

手术室是无菌环境,没办法给孩子们带玩具,张慧就就地取材,练就了自己的“杀手锏”。“给孩子吹些小气球,几乎没有不喜欢的。”张慧口中的“气球”是她用手术用橡胶手套吹成的,乍一看上去是个圆滚滚的小手,很讨孩子喜欢。“都忘了第一次是啥时候吹的,就记得有个小姑娘哭的很厉害,我抱着哄了半天也没用,实在没办法了,从桌子上拿个手套吹了两口,没想到孩子就不哭了。”


五年来,张慧几乎每天都会做一两只气球

从那以后,每回遇上难哄的孩子,张慧都会使出“气球大法”,有时还会拿马克笔在上面画上两笔,做成个简单的玩偶。“五个指头绑一绑就成了个小兔子,压下来两个就成了龙猫,我自己看着也挺好玩。”张慧笑道,她平均每天要跟4台手术,这几年气球吹下来,肺活量都大了不少。如今,医院都知道手术部有个会哄孩子的张护士。“我名字里还有个‘慧’字,他们就开玩笑叫我‘小灰灰’。”张慧笑着说,只要能让孩子有安全感,她愿意一直做他们的“小灰灰”。



小时候学画派上用场,想尽办法哄孩子


没有点功底不学会哄孩子都当不好护士了。”这是张慧同事对她的评价,其实,张慧哄小患者的方法不仅有气球,她还会通过画画、变小魔术、和孩子们聊动画片等方式,让小患者安心接受手术。

“有个小男孩想要一个米老鼠的气球,当时可难为我了,我就跟他打商量说,‘阿姨给你画一个米老鼠,你乖乖进去睡一觉,等出来的时候带着走’”,张慧回忆,那个小男孩术后刚醒有些迷糊,画也没能带走,现在还放在她橱子里。


张慧在一张表格背面用铅笔画的一只跳舞的米老鼠 

 “小儿外科将小患者送至我们的手术间门口,我们交接病号后,再把孩子从手术间门口送到手术间内。”张慧介绍说,一般情况下,小病号都会在病房打好针,麻醉医生会在孩子离开父母亲之前,给他一点点麻药,让孩子入睡,缩短其与家属分开的时间。

“我们是想尽办法哄孩子,”张慧说,看动画、话聊,问问平时爱看什么动画片,喜欢什么等等,这几招都非常好用,主要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麻醉了也就睡了。既然家长把孩子给了医护人员,就是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张慧说,“我们一定要用心照顾,用爱呵护,全心全意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张慧用血液净化机上不用的帽,给孩子变的小魔术


担心孩子手术哭闹抽搐,她举手机半蹲一小时放动画


在整台手术的一个多小时里,张慧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


2月26日下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第二手术部儿外科要为一名13岁的儿童线粒体肌病的骨折手术。

“孩子是春节玩时不小心骨折了,本身没啥,难办的是他还患有罕见的线粒体肌病,影响身体代谢。”张慧回忆,第一次见到小德时,眼前这个13岁的男孩看起来个头就跟普通的七八岁男孩差不多,依偎在父母身边,一句话也不说。“孩子非常内向,也不跟人交流”。

小德年纪小身体弱,考虑到全麻的风险,医生决定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进行手术,这就意味着手术时孩子是清醒的。“只是害怕孩子在手术中紧张哭闹,他的病一旦哭闹很容易引起抽搐,手术进行就比较困难。”

手术开始,预想的哭闹并没出现,只是张慧发现小德的身子在微微发抖,嘴里一直低声呜咽呻吟着。“一看孩子就紧张了。”思来想去,张慧拿出了手机,问他想不想看动画片,孩子没有回答,呜咽声却渐渐小了。

此时,小德母亲还在手术室外担心儿子的情况,其他医务人员拍了张小德的照片让她安心。照片里,小德安静地躺在手术床上,张慧半蹲在床头,手举手机给他放着动画片。在整台手术的一个多小时里,她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小德如今也恢复得不错。


从孩子的心理、生理出发,自己动手改造体位


张慧特别的细心、温柔,会从孩子的心理、生理考虑,善解人意,特别有亲和力”第二手术部护士长李冬青这样评价张慧。张慧今年35岁,在作为医院手术部护士的10年里,她有6年时间是专门负责协助儿童外科手术,所以对儿童的心理把握的特别准确。

儿外科的手术,有时候因为孩子的血管不好打针、又没有留置针等原因,医护人员只能硬生生把孩子抱进手术室。这个过程中,孩子很害怕,家长也会特别焦虑。张慧就会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先聊聊天,用点赞、小礼物、做游戏等“小技巧”把孩子领进手术室。

有些手术需要采取趴着或者侧卧的体位,需要垫体位垫,成人的体位垫不适合小朋友,张慧就自己动手,根据孩子的体位、体重等,改造体位垫,虽然样子没那么好看,但特别实用。

张慧的孩子今年5岁了,每次让她最窝心的就是上夜班前与孩子分别。“他每次都说妈妈你怎么又去上夜班了,你在家陪陪我呀”,张慧说,每次听到孩子这样说,她都不忍心,只能跟儿子说,医院里还有好多生病的小朋友,陪完他们再回来陪他。

“我很喜欢小孩,见不得孩子受罪”,张慧说,一般交接班时,她都会早到一会,就是为了提前跟孩子熟悉一下,“问一问孩子的情况,聊一聊他们喜欢看的动画片,套套近乎,孩子就没那么排斥打针了”,这种方式,张慧自己戏称为“话疗”。 她说“我是真的喜欢孩子,就盼着这些孩子都能健健康康的走出医院。”





来源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编辑
杨艳丽 张胜杰
主任
聂庆喜
值班主编
郝金刚
发布
张胜杰
微信号:sdwsjszz
投稿地址:sdwsh-008@163.com
联系电话:0531-88955484
长按二维码,识别后关注本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