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支边老党员周风珍

托克逊县人民医院



                     支边老党员周风珍


          近日,我和同事小岳下基层来到夏乡托台村,晚上有幸入住到老党员周凤珍家里,我们俩找到周凤珍老人家的时候已经快晚上十一点了,我们说明来意后,老人非常高兴,赶紧起床穿衣,把家里最好的床让给我们睡,我们非常感动,心里直叹:不愧是老党员,党性强,觉悟高,为人善良质朴,这一夜,我们睡得很踏实。

        早晨,老人打好了豆浆,拿出过年蒸好的干菜包子,我们三人吃得很开心,聊得很投入,感情在吃饭聊天中渐渐融化升华,小岳叫她奶奶,我叫她周妈妈。说来也巧,周凤珍老人和我母亲是同一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到托克逊支边的海安人。

        1960年,18岁的周妈妈,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着对新疆草原大地的好奇,在激情昂扬的《新疆好》的歌声中,来到了托克逊夏乡红旗农场(大地村)。

        周妈妈告诉我们,她刚来那会每天两碗稀饭一块饼子,晚上睡在地窖里,面对无垠的荒漠,挑战吓人的风沙,忍受饥饿的考验,周妈妈在两年的艰辛劳动后,住进了属于自己的窑洞,吃上了荒漠里生长出来的白面馒头,美好的生活开始了。

        1972年,周妈妈一家响应下放大队的号召,从红旗农场来到了托台村。托台村距离县城近,人口多,土地少,面对这种贫穷状况,周凤珍的丈夫陈元清,继续发扬支边人“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乐观精神,带领社员开荒引水、种田植树,仅用两年的时间,不仅还清了小队的亏空,还增加了小队的收入。这让全村的社员看到了集体的力量,感受到艰苦奋斗的乐趣和甜头,尤其是当地的维吾尔村民,更是感谢他们夫妇,一致推选陈元清当队长。这一当就是15年,十五年里,周妈妈承担了所有家务,每天忙里忙外,但她无怨无悔。

        1977年是周妈妈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她更加勤劳更加积极。我们问她是为什么,她笑着对我们说,我要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党的无比忠诚!

        到现在,周凤珍已经有41年党龄了,她的四个子女都有了自己的家,孙子孙女都参加了工作,应该是她安享晚年的时候了,但是她却永远也闲不下来。她说:“我从14岁开始干活,到现在就没有停下来过。”

        当我们一起谈论十九大精神的时候,周妈妈说:“国家提出的总目标一定能实现,你看,我们到这儿支边不到六十年,现在的好日子,是我们当年根本想不到的,那要是再过几十年,还不知道要好到什么程度。这说明我们的党和国家要强大起来了。”

        周妈妈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支边经历的时候显得非常自豪,她说:“当年,我们用自己的两只手,开荒种田,吃饱肚子,穿暖衣服。现在好了,你到农场去看看,到处都是庄家,到处都是绿树。”看着老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满脸豪情,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人生价值观和一个农村党员对自己的人生追求。

        确实,托克逊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支边人,他们用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拼搏精神实现了当年向往的美好生活: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喝的是自来水,吃的是白面馍。

        周妈妈的外孙女已在克尔碱驻村工作一年了,克尔碱离县城远,她每次回来一趟不容易,几次跟外婆说要辞职。周妈妈就鼓励说:“你现在比起我当年支边,好很多了,有吃有喝不愁住,每月工资不少分文,你要好好工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报答共产党的培育之恩。”

        临走之前,老人依依不舍得拉着我们手说:“你们可要常来啊,我在家等你们。”

(图/文托克逊县第二中学 朱彩萍

猜您喜欢
往期精选▼

1.【游驿站】托克逊天山红河谷

2.【驿站视觉】风蚀冲击切割的城堡

3.【驿站视觉】天山红河谷妖娆夺目

4.托克逊:冬日桃花、李子花分外艳

5.美爆了!这样的托克逊怪石林雪景你见过吗?【内附视频】


祝愿托克逊

审核:李靖海    

责编:段剑云     

编辑:赵成芳

欢迎关注《托克逊零距离》
投稿邮箱:tkxxxcb@126.com

托克逊视界